高频超声与螺旋CT对甲状腺癌诊断结果的对比探析

时间:2022-09-24 11:37:03

高频超声与螺旋CT对甲状腺癌诊断结果的对比探析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螺旋CT对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内科收治的32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A组行高频超声检查(超声组),B组行螺旋CT检查(CT组)。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的符合率。结果:A组(超声组)病灶检出率为92.5%(37/40),诊断符合率为80.0%(32/40);B组(CT组)病灶检出率为95.0%(38/40),诊断符合率为82.5%(33/40)。CT的临床诊断率优于超声检查(P

关键词:高频超声;螺旋CT;甲状腺癌;诊断

【中图分类号】R8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355-02

甲状腺癌(TC)是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好发于女性,以青壮年居多。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往往会出现肺转移现象。该病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因此,了解甲状腺癌肺转移早期信号进行早期诊断与及早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高频彩超与多层螺旋CT技术的成熟和临床应用,以及超声科、CT科医师对甲状腺恶性疾病认识的深入,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率得到了明显提高,但临床诊治尚未达成熟阶段,仍存在一些意见分歧[1]。本文就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我院内科收治的32例甲状腺癌患者的高频超声与螺旋CT影像资料及手术病理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高频超声与螺旋CT对甲状腺癌合并肺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内科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32例,根据诊断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A组行高频超声检查(超声组),B组行螺旋CT检查(CT组)。男7例,女25例,男女比例为1:3.6;年龄37~64岁,平均42.5岁,40岁以上17例;病程7d~6年,平均8个月,1年以内23例。右叶15例,左叶10例,双侧叶6例,峡部1例,共检查出病灶40个;均为甲状腺癌合并肺转移。术后均经病理检出证实,其中状癌22例,滤泡状癌5例,滤泡状癌3例,髓样癌1例,未分化癌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颈部高频超声与螺旋CT检查(之间相隔时间均在2周以内)。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包块、声嘶、饮水呛咳、咽部不适。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程度、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仪器与方法

1.2.1仪器:采用日本ALOKA SSD3500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0MHz。采用日本东芝16排螺旋CT机(Aquilion16)。

1.2.2方法:(1)A组:患者取仰卧位,头稍后仰,充分暴露颈部检查区。直接探查并记录病灶生长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及有无包膜,观察内部回声、边界及周围组织、有无钙化灶等情况。彩色血流观察病灶周围与内部血流分布、供应情况,采用脉冲多普勒测量其内部血流速度、阻力指数(RI),并注意频谱形态,最后探测颈部有无肿大淋巴结。保存据,存储图像。(2)B组:患者仰卧位,头稍后仰,充分暴露颈部检查区。扫描范围:颅底至上纵隔。扫描参数:扫描模式螺旋1.0s,层厚5mm,螺距0875:1,重建间隔1.25mm,电压120KV,220mA,进床速度875mm/s,扫描时间0.7~1s,距阵512×512,视野(FOV)350mm×350mm,采用高压注射器经掌背静脉或肘前区浅静脉注欧乃光派克(由上海通用电气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20000593)300mg/ml,固定速率3.0ml/s。注射完毕后30s对所选肿块最大直径的相邻四层靶层面行动态增强扫描。部分病例作双期影像动态增强扫描。采用GE-AW4.0色谱工作站进行原始数据处理分析,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对图像进行后处理[1-2]。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甲状腺癌影像学表现

2.1.1高频超声组 A组(超声组)共检查出病灶37个,病灶检出率为92.5%(37/40),其中诊断甲状腺癌32个,诊断符合率为80.0%(32/40)。超声显示低回声肿块19例(59.4%),无回声、增强回声、混合性回声及杂乱回声肿块11例(34.4%),弥漫改变无肿块2例(6.2%)。超声提示病灶形态不规则31个(77.5%),病灶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晰28个(70.0%),内部回声不均匀29个(72.5%),无包膜25个(62.5%),病灶内钙化33例(82.5%),其中微钙化28个(70.0%),粗钙化5个(12.5%)。CDFI显示病灶为Ⅰ级血流1个(2.5%),Ⅱ级血流4个(100%),Ⅲ级血流35个(87.5%)。肿块PSV为(26.92±1501)cm/s,RI为(0.73±0.10)。

2.1.2螺旋CT组 B组(CT组)共检查出病灶38个,病灶检出率为95.0%(38/40),其中诊断甲状腺癌33个,诊断符合率为82.5%(33/40)。CT平扫显示两肺病灶均呈低密度改变,部分为密度不均匀病灶。CT提示病灶形态不规则32个(775%),病灶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晰26个(70.0%),内部回声不均匀28个(70.0%),无包膜24个(65.0%),病灶内钙化25例(62.5%),其中微钙化21个(52.5%),粗钙化4个(10.0%)。CT动态增强扫描示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共37个(92.5%)。肺间质改变5例,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增多、混乱及模糊。所有肺部病灶均位于中下肺野或以中下肺野为基。

2.2两组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 A组(超声组)示颈部淋巴结肿大21例,检出率为77.8%(21/27);B组(CT组)示颈部淋巴结转移19例,检出率为70.4%(19/27)。两组检查均见甲状腺或颈部内静脉周围低回声或低密度结节,边界尚清,内部可见小钙化点或液化暗区[2]。

上一篇: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微创锥颅血肿清除术后患... 下一篇:基层医院检验科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