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开展情商教育初探

时间:2022-09-24 11:03:47

在小学开展情商教育初探

【摘 要】 文章就地处农村地区的小学开展情商教育进行论述,试图寻找和整合理论依据,并通过借助校本教材、开展队伍建设、进行人文指导、落实教育途径、构建育人网络等方面的实践和探索,思考在小学开展情商教育的路子。

【关键词】 情商教育 整合 理论 实践

由于种种原因,像我校这样的农村小学,学生中常暴露出知识与能力反差、认知与情感失调等的现象,出现了缺乏待人处事应有的礼仪,缺乏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意志,缺乏持之以恒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等等,这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学生情商偏低的表现。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下面谈谈我校开展情商教育的做法和体会。

1 整合理论,形成理念

我们抓住了人的情商是靠后天培养而且小学阶段是培养情商的最好阶段的契机,也考虑到学生的情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个“养”的过程的实际,所以强调必须注重在“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因此,我们通过对理论的整合,归纳为“二个理念”和“二个坚持”。

1.1 二个理念。一是“情商教育生活化”,即在开展情商教育时,必须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以调整其认知结构,改进自身行为,实现品质和道德内化,促进学生适应生活和超越生活。二是“情商教育的心理学倾向”,就是把情商教育和心理教育整合起来,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其进行教育。并注意内容、方法、形式以及时机的选择等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及其特点,而且要注意教育内容的层级性、教育方法及形式的可行性和教育时机的成熟性。

1.2 二个结合。

1.2.1 外在约束与激励、榜样的结合。外在约束主要借助德育的过程来实施,还必须与激励和榜样相结合,情商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激励是一种好手段,它能对已初步养成的效果起强化作用。我们除通过宣传、表彰、张榜等形式树典型以激励学生外,尤其强调教师和家长的榜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要求教师和家长从仪表仪容、言谈举止、尊重他人、关爱学生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激励学生。这种做法符合整合的协调性原则,能更好地提高情商教育的实效。

1.2.2 控制、指导与疏导的整合优化。杜威把教育的一般功能所采取的特殊形式理解为控制、指导与疏导。我们认为,必须把这三者进行整合优化,情商教育才能收到更理想的效果。

我校把三者定位为:实施情商教育中,控制是前提,指导是重要环节,疏导是必要途径。控制主要指通过德育管理对学生的外在约束;指导是具体实施过程的要求和帮教;疏导则是侧重于心理方面的疏通和引导,它是实施情商教育的必要途径。

2 落实措施,进行实践

2.1 借助“一套教材”,提供教育保障。虽然现行《课标》配套的教材也有情商教育的内容,但都是零星散见于各个年级的课本之中。为了加强情商教育,我们认为必须有一套情商教育的校本教材,所以,我们组织学校教师编写了一套适合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校本教材,并注意各个年级教育目标的层级性和层进性,使情商教育有纲可依、有章可循,这就为我校的情商教育提供了基础性和实质性的保障。

2.2 建设“二支队伍”,提高教育意识。

2.2.1 建设教师队伍。情商教育是否得到落实,关键在于教师队伍。我们通过全体教师的通释培训、两周一次的理论学习和定期开展理论研讨等形式,提高教师的认识,树立“我与课题共成长”思想,做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2.2 建设家长队伍。我们通过组织所有家长的培训,转变家庭教育的观念,提高家长对孩子情商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使家长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共同担负情商教育的责任。

2.3 突出“三种指导”,彰显人本精神。情商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因此,我们注重彰显人本精神,突出“三种指导”。①知行统一的指导。就是把情商教育的内容与德育行为的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知为先”,“行为重”。如把情商教育的内容编成“三字歌”或“顺口溜”的形式,让学生熟读成诵;又如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从经典中吸取情商内容分精华,等等,目的在于以感知促动行为,以行为巩固认知,从而达到情商教育的内化。②活动中的指导。我们通过开展班队活动如“叠衣服我能行”、“团结互助看我的”比赛,通过大课间活动、校园之星擂台赛、兴趣特长活动和组织学生外出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指导。③家庭中的指导。家庭是一个情商教育的广阔天地,学生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事等方面一般都是在家庭这一个培养基地中形成的,所以我们通过对家长的培训,提高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情商意识,让家长成为孩子的榜样和指导者。

2.4 重视“四个配合”,构建育人网络。在开展情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构建全方位的育人网络,做到重视“四个配合”。

2.4.1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的配合。我校重视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注重育人环境的优化,让校园处处体现情商教育,使学生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道德得以升华。

2.4.2 促使家庭教育的配合。通过培训家长,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担负起孩子情商教育的责任,为孩子树立榜样,并成为孩子的引领者和指导者。

2.4.3 开展社会实践的配合。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践行和巩固情商教育的成果。

2.4.4 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的配合。通过《情商教育校内测评表》的“自评——组评——老师评”和《情商教育校外测评表》的“自评——父母评——校总评”等评价途径,让学生学会准确评价自己,学会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以不断修正自己,不断完善自我。

3 初显成效,收获硕果

我们在探索中前行,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来,收获了丰收的果实。主要体现在“四个提高”,即教师的素质、学生的素质、家长的素质和学校办学质量等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师情商更高素质也更高,更加勤教乐教善教;家长主动积极参与到亲自教子的活动中,并感觉其乐无穷。学生素质的提高主要体现在:①学生的道德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在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乐观向上、团结协作、生活节俭、富于同情心等方面。②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得到提高,经调查显示,家长反映孩子的生活习惯变好了,不但自己收拾房间、打扫卫生,还主动做家务;学习自觉性增强了,做事拖拉、丢三落四的现象明显减少了。③文明礼仪程度提高了,不但在家懂得孝敬长辈,还和睦邻里,帮助邻里。

师生情商的提高促进了良好校风的进一步提升,优良的校风大大提高了我校的办学效益,我校学生的成绩逐年呈上升趋势。在2011年11月我区德育示范学校评估中,我校名列全区前茅。在2012年5月我区第四节艺术展演舞蹈比赛中我校荣获小学组一等奖,这是前所未有的。更加可喜的是,家长和社区高度关注和支持学校,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4 进行反思,便于前行

随着课题实验的不断深入,我们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4.1 情商教育的效果是很难量化的,因而也无法通过数字体现出来,更无法直接反映在分数上,这与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急功近利或者“唯以分数论英雄”的不良现象显然格格不入。如何排除这些不良因素的干扰,使我校情商教育在德育中渗透的实验能继续深入下去,使渗透的模式能更具序列化和可操作性,这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4.2 情商教育呼唤大德育观的早日形成。单在小学阶段进行情商教育还远远不够,它需要婴幼儿期和青少年阶段的培养,更需要所有学校都共同参与这样的活动,一旦这样的大德育观形成了,情商教育才能够在不同学段(时段)、不同学校得以连续实施和顺利实施。

4.3 市场经济的特征与学校德育乃至情商教育的矛盾如何对立统一起来,如何在彼此之间寻找共同点以作为教育的切入点,这其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继续探索的问题。

4.4 地处农村而又经济迅速发展的地方,孩子就读小学的家长一般都是工作最繁忙而又繁重的。如何让家长能够持之以恒、一如既往地积极加入到孩子情商教育的行列中来,既不影响自己的工作,又不忽视孩子的教育,这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领域。

总之,我们将充分认识到这个课题实施的种种困难,坚定不移地把路子走下去。我们相信,情商教育的星星一经闪烁,星斗阑干的夜空不久将璀璨而辉煌。

参考文献

1 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 高长梅主编.学校德育工作全书.北京:九州图书出版社,1998

3 吴增强主编.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丛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 朱小蔓.情感德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 沙博等.情绪教育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以“五方面”为抓手创设活力课堂 下一篇: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