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围物语――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艺术手法探析

时间:2022-09-24 11:00:13

天水围物语――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艺术手法探析

摘要:在细节中表现原生态式的真实是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的魅力所在,而通过物语融汇人情,彰显精神也是导演采用的自然无痕的艺术表现方式之一。一花一世界,一物一情谊,物语间交错暗示,层层递进,于不知不觉间推动映衬着情节的发展,形成了以小见大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天水围的日与夜》 物语 融汇人情 彰显精神

2009年,香港导演许鞍华的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一举摘得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四项大奖。,可以说,在细节中表现原生态式的真实是本片的魅力所在,而通过物语融情显神也是导演采用的自然无痕的艺术表现方式之一。

物语融汇人情

青菜炒牛肉的孤独

影片开场不久,镜头开始追随一位阿婆的脚步:她独自去市场买十块钱牛肉,回到家,一个人做饭,青菜炒牛肉,做好了,一个人吃饭,洗碗,晚上,重做一份青菜炒牛肉,一个人吃饭……这位阿婆姓梁,住在香港,她刚搬到天水围地区。不动声色的镜头向我们展示了她普通一天生活中的“重大时刻”:买菜,做饭,吃饭,做饭,吃饭-…与其说这拍摄的是生活,毋宁说是孤独。表现孤独的方式有千万种,而这种平静细致的纪录片式的展现,无疑是最令人信服,与无声中惹人共鸣的一种。它如此普通,如此家常,这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在自己的人生中体会到得青菜炒牛肉式的重复而单调的孤独。

报纸与油的对比

影片主要人物贵姐和儿子阿安生活在天水围,贵姐丧夫,在超市水果区工作。阿安刚刚会考完毕,放假在家。贵姐会提醒阿安,买报纸要去有赠品的商店买,可见她很节俭,可也不尽然,后来贵姐与阿婆成为邻居兼同事,一次,阿婆想在超市里买打折的油,可又怕买整排太多用不完,贵姐主动与她合买,付钱的时候却拒绝收阿婆准备好的钱,把油送给了她。在对待报纸与油的态度中,我们了解了贵姐,至少某方面。

冬菇金子的情谊

阿婆为感谢贵姐和阿安在她买电视,换灯泡时的相助,把自己珍藏的冬菇送给贵姐,贵姐再三推辞,阿婆最终无奈的说:“我只想送一些东西给你,你赏个面吧。”贵姐只好收下。阿婆虽然孤身一人,却也有自己的牵挂,她平常省吃俭用,精打细算,为了看外孙――死去女儿的孩子,却买了很多金首饰。贵姐陪阿婆去沙田见女婿碍知外孙在做暑期工,失望中的阿婆想把金首饰送给女婿和外孙,但女婿一口拒绝了,并匆匆离开。回家的公车上,阿婆对贵姐说:“我做鬼也会保佑家安的,……我女婿不要的东西,现在都送给你。”贵姐接受了代表老人情谊的金首饰,没有丝毫推辞,笑着告诉阿婆:“我先帮你收着。”贵姐十分明白,她收下的不是金首饰,她只是为老人的情谊找到一个安放的地方。在行驶的公车上,贵姐握住了阿婆的手,那一刻,我们见证了世间最真纯的姐妹情谊。

裤子的回忆

阿安在家中偶然发现过世的父亲的裤子,问贵姐要不要丢掉。贵姐说扔吧。丈夫的遗物当然会引起回忆,但是当一个人就这样从过去的逆境中走来,不知不觉中,贵姐已经十分坚强独立,她有坚韧的现在,她不需要活在对往事的回忆中。贵姐、阿安的生活是“现在时”,病床上喝着燕窝粥的外婆才会回想过去的岁月。正如香港电影学者舒琪先生认为“许鞍华的电影,永远有着港产片中最切题的英文片名……影片虽然由头到尾都有着一个固定的空间(天水围),但时间上(日与夜)却暗示了一种永恒性(与历史感)。The Way We Are,而不是TheWay We We re。”这种永恒性可以说是一种“现在性”,并不是说过去不重要,而是执着于现在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榴莲柚子的甜蜜

贵姐和阿安有什么不同吗,也许最大的不同在于贵姐有一个儿子,可以分享人生中的很多时时刻刻。贵姐和阿安吃榴莲的场景,一种相依的幸福感轻描淡写的逸散出来,而这种幸福再多一个人分享的话,那就更甜蜜了。最后的场景中,阿婆到贵姐家过中秋,三个人一起分享柚子,每个人都觉得柚子很甜,柚子当然是甜的,但当一种人间情谊融会在其中的时候,它就更甜了。

贵姐,阿安,阿婆,他们都是平常实用之人,他们的一切精神情感和价值都凝聚在日常衣食之物的细碎光华中。这些日常之物组成了他们的日常之生活,不管导演是否托物寄情,我们至少能以物见情。透过这些物,我们明晰了他们是怎样一种人,一花一世界,一物一情谊,物语间交错暗示,层层递进,从开篇独自一人的孤独到结尾三人分享的甜蜜,于不知不觉问推动映衬着情节的发展,这就是以小见大的艺术。

物质彰显精神

有这些实在而平淡的衣食生活做底子,贵姐和阿安都成为淡定之人,正如阿安的名字,张家安――淡定安然的人生。

贵姐14岁出来打工做学徒,供两个弟弟成为上等人,自己依然和独子住在天水围,没有抱怨生病时要喝燕窝粥的外婆对贵姐说“做人真的很难的”,贵姐微笑“有多难呀?”

“我一直被这个剧本惊讶着”,许鞍华说,她以为两母子的关系是不好的,结果他们关系不错;她以为妈妈的弟弟是看不起他们,原来不是以为祖母死了,结果死的是另外一个老人…天水围――香港“赫赫有名”的社会问题严重的“悲情市镇”,贵姐,阿安,阿婆,单亲家庭,孤寡老人的代表。观众很可能认为他们的生活是不正常的,残缺的,卑弱的,甚至剧中人物也有如此焦虑,团契老师问“妈妈一个人带你很辛苦吧?”阿安说“不是啊”,“不听话妈妈会对你很凶吧?”阿安说“还不是人一个”,外婆说“要孝顺,这样你妈就开心了。”阿安说:“她现在都很开心呀”,徐老师夸赞他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阿安说“没事发生怎会有情绪。”

可以说,母子两人相似的淡然来自对生活的自知,而这种淡然的态度更是对生活常态的彰显。衣食之物无疑是人生常态的最好表征,贵姐和阿安不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是弱势,他们眼中的世界,就是一粥,一饭,榴莲,柚子,是晚上的报纸,是八月十五的月饼券,是于寿宴、丧礼的仪式性活动中感受时间的流逝……影片一反港剧的传奇模式,物语运用也无关乎恋物,而是在对建筑在衣食生活上的人生常态的关照中,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生活,世俗精神的尊重。正是这些日常之物让我们体会到了生活的日常,正是透过这些物质生活,让我们理解了一些人的精神内蕴,正是透过这些人,我们理解了人生。《天水围的日与夜》不是一部简单的电影,“它展现的不独是一份气度与情怀,还有无比的信念与勇气。”

许鞍华毫不否认《天水围的日与夜》对她自己意义重大,她说:“几乎是重建了我对于电影和世界的信心。”她更是用物语出色的表明天水围里普通人的存在的方式,也是我们的存在方式,“The Way We Are”,物语融汇人情,物质彰显精神。没有大张旗鼓的追逐梦想,痛苦万分的生活抗争,艳羡别人的抱怨,每个人部有自己的生活,“凡事懂得个做字”,无论贵贱,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这无疑是香港精神的体现。片末,中秋节,影片融入昔日香港市民在维多利亚公园赏灯的图片,隐喻整个城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原来香港就是这样从往昔中坚实地走过来的。

上一篇:论传统装饰元素在动漫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下一篇:体验哲学在大学英语电影口语拓展课中的应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