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彩?“题”能力

时间:2022-09-24 09:27:48

“说题”是近几年素质教育改革与实践中涌现出的一种新型的双边教学模式。所谓“学生说题”,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习题的审题分析,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解题的过程和体会,对此习题的评价,以及由此习题发现的一些规律,通过这样的说题训练,从而达到不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最终目的。“说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思维品质的提升、学习能力的提高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说题”呢?笔者通过实践,总结出五个步骤。

一、逐字剖析,说清题目的条件

在解题过程中,有的学生粗枝大叶,对题目的题干条件一扫而过,忽略题目中的蕴含条件,甚至无视题干中“( )”中给出的限制条件。

例1:已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1≤x+y≤4,-2≤x-y≤2,若目标函数z=ax+y(其中a>0)仅在点(3,1)处取得最大值,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学生的答案为a<-1,明显与已知条件中的a>0相矛盾。因此在说题训练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能敏锐地抓住直接条件,更要让学生学会分析题目,找出间接条件。

二、综合分析,说出完整的思维过程

教育是一种思维体操,在“说题”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逐步分析题干条件,剖析题干信息,展示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说出思考问题的所有过程,让其充分展示真实的思维过程。

例2:直线y=kx+1与圆x2+y2+kx+my-4=0相交于P,Q两点,且P,Q关于直线x+y=0对称,则k和m的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分析可得:直线y=kx+1过定点(0,1),二元二次方程x2+y2+kx+my-4=0表示圆则k和m之间存在一个不等关系,直线与圆相交于P,Q两点,则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半径,由P,Q关于直线x+y=0对称可得直线y=kx+1与直线x+y=0互相垂直,由此可确定k的值,并且可得直线x+y=0过圆心,从而进一步得到m的值,从解题严密性的角度,还可从得到的k和m的值来验证是否符合二元二次方程x2+y2+kx+my-4=0表示圆,以及直线y=kx+1与圆x2+y2+kx+my-4=0是否相交于两点。

三、结合分析所得,说出解题的策略与方法

学生经过反复审题、分析与综合,并且经过细致、严密的逻辑推理之后,即可说出恰当的解题方法,有时思维角度不同,甚至能达到一题多解的功效,可谓事半功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例3:已知不等式xy≤ax2+2y2对于x∈[1 , 2],y∈[2,3]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有的学生认为:视x为变量,y为常量来分析;也可寻找x与y之间的关系,再做分析;还可把字母a单独放在一边,参变量分离后,再做分析……不同的思维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法。

四、谨慎论证,说出解题过程中的注意点

在现行的高考模式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评价最终还是依据历次考试的分数,这要求学生在形成思维的基础上,有了合适的解题方法之后,能有完美的解答过程,由此就特别要大胆探索,小心论证,关注解题过程中的注意点。如应用范围问题、涉及知识点问题以及规范的书写等问题,不急于求成,从而养成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达数学问题的习惯。

如上例2中的“从得到的k和m的值来验证是否符合二元二次方程x2+y2+kx+my-4=0表示圆,以及直线y=kx+1与圆x2+y2+kx+my-4=0是否相交于两点”,便是从思维的严谨性,解题的规范性的角度来论证,这是一个良好的习惯。

五、归纳总结,说出解题过程中发现的规律

“说题”说的是思维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学生通过“说题”不仅要学会如何解这个题,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解,若能说出这类题的规律,寻找出这类题的共同点以及不同之处,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能付诸应用,那么学生就掌握了此类题目,自然也就大大提升了解题能力和自信心。

当然,教师除了要注意培养学生在说题过程中重视以上五个步骤之外,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规范他们数学用词,同时也要将说题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有效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通过说题这个方法,学生可以转变被动、强记的学习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多维度探索,熟练运用,从而更快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因此,“说题”是快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提倡和推广。

上一篇:披文入情,沿波讨源 下一篇: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组织课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