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经验

时间:2022-09-24 08:45:10

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经验

1.唐宋词教学

1.1朗读必须循序渐进。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培养朗读兴趣,养成良好朗读习惯为主。中高年级则在养成朗读习惯的基础上,要求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和方法,特别要求掌握“美读”的方法。具体到一个年级、一首词,朗读也要循序渐进。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应该遵循这个规律。初读诗词时,首先要求学生了解作品主要内容,掌握生字生词的读音、词义,在此基础上再练习朗读,开始要求读得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掉字。然后进一步要求读得流畅、通顺,不重复,不破词,按标点停顿,语速适中,有一定节奏感。最后要求学生进一步“美读”即表情朗读,把作品中的感情和神韵读出来,把自己的感受和感情读出来,使听者受到感染。“美读”是在对作品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才能读出抑扬顿挫,把作品的魅力和感染力读出来。“美读”是朗读的最高境界,而“美读”的水平当然也会有高有低,对小学生不能一下子要求过高。

1.2背诵是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的。背诵应以理解为前提,如果对作品不理解,单纯死记硬背则是没有价值的,且效果不好。背诵可与朗读有机结合起来,在朗读的基础上指定若干篇目要求背诵,或要求背诵某些名言警句。在指导学生背诵的过程中,要教给学生记忆方法。例如“过度背诵”,就是一首诗刚背下来的时候不要放下,要趁热打铁反复多背几遍,这样才记得牢。再如“强化中间”,根据心理学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理论,一首比较长的诗,中间部分容易遗忘,所以背诵的时候中间部分要比开头结尾多背几遍。还有出声背、同桌互背、边写边背等很多方法。小学阶段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让学生反复背诵一些作品,形成牢固的记忆,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2.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应联系学生生活环境,立足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3.关于低年级写字教学

3.1笔画与笔顺。笔画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础,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规律,可利用书写口诀,如横平,竖直,撇要尖,捺有脚;点像小雨点,先轻后重;横折转弯要顿笔,等等,让学生耳熟能详。常用的汉字笔画共有25种,其中点、横、竖、撇、捺、折、钩、提是8个基本笔画,基本笔画和汉字的关系犹如砖木砂石和高楼大厦,笔画是学生识字写字的基础。教师要教授给学生基本的笔顺规则,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并加强示范与解说,让学生从教师的范写过程中领略汉字的形体美和结构美。此外,要强调汉字板书的美学功能,一定要发挥教师板书的引领示范作用。在练习时,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笔和每一字。

3.2落实新“三个一”定位,量化标准,有效保证读书、写字姿势。“三个一”要求:眼离书本有一尺,胸离桌子有一拳,手离笔尖有一寸。后来,我在教学时逐渐简化为“一尺、一拳、一寸”。这“一拳”直接明了地揭示了与课桌的距离,而“一尺、一寸”,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毫无概念,让他们准确地做到位,真有些强人所难。新“三个一”告诉学生:眼离书本有一肘(一小臂),胸离桌子一横拳,手离笔尖一关节(食指的第一关节长)。这个要求不再是固定不变而又抽象模糊的“一尺、一寸”,而是因人而异、因手而异的“一肘、一关节”。个别学生仍不能做到位时,教师可让他们举起自己的左手臂量一量,伸出自己的食指的第一关节测一测。这样,写字的姿势要求被进一步量化成了简单直接的身体部位标准,我觉得这才是学生写好字的有效保证。

4.规范听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分别对低、中、高年段的倾听能力提出了如下要求: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态度;与别人交流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认真倾听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作简单的发言。教师要根据这一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落实,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既能听得进又能记得住。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提出倾听要求:一要专心,听清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三要注意倾听的态度,注视对方,眼光要看着对方,手不摸东西,不低头,表示尊重。

5.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培养学生具备日常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交流及表达,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社会交往和与人沟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因此,可以看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将口语交际内容融入具体情境,制作出精美的动画,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让学生在口语表达课堂上乐于发言、敢于发言,这样才能够更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口语课“打电话”时,笔者设计出几种具体情境,如:“如果你放学后,想到同学家玩,但又怕家长担心,所以要给家长打电话,你应该怎样表达呢?”“生病了,要向老师请假,又应该怎样表达?”“家里有亲人病了,要拨打120急救电话,怎样说才能够表达得清楚呢?”“家里遇到小偷,东西被盗,我们要拨打110,但应该怎样表达,才能准确报警?”“附近发生火灾,我们应该怎样表达,才能更准确地告诉消防员叔叔发生火灾的地址和火情呢?”通过信息技术,将以上几种情境制成动画片,引领学生进入预设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与表达,课堂氛围会更活跃,教学效果会更理想。

上一篇:怎样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有关加强警校生警务技能培养的重要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