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品位厚矿体电耙出矿底部漏斗式采矿法在峪耳崖金矿的应用

时间:2022-09-24 08:44:18

低品位厚矿体电耙出矿底部漏斗式采矿法在峪耳崖金矿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Scraper Production Mine Bottom Funnel-type Mining Method of Low-grade

and Thick Ore in Yu'erya Gold Mining

Yu Junzhi; Geng Yanjun

(Hebei Yu'erya Gold Mining Co.,Ltd.,Chengde 067601,China)

摘要:峪耳崖金矿通过进行采矿工艺革新,提出了电耙出矿漏斗式底部结构浅孔留矿采矿法,并详细介绍了该采矿方法的构成要素、采切工程布置、回采步骤以及矿柱回收方法等,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Abstract: Yu'erya Gold Mining proposed scraper production mine funnel-type bottom structure shallow hole shrinkage mining method, and introduced the elements, mining cut project arrangement, recovery steps and mineral extraction pillar recovery methods of this mining methods, which have som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role.

关键词:低品位 厚大矿体 底部结构 浅孔留矿法

Key words: low grade;thick ore;the bottom of the structure;shallow hole shrinkage method

中图分类号:TD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058-01

0引言

河北峪耳崖金矿是中金黄金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重点岩金矿山之一,目前已建成生产能力为800吨/天的采、选、冶综合企业。开采矿体多为高品位极薄矿脉,采用空场法和削壁充填采矿法回采,采场生产能力10~30t/d,生产能力较低。近年来,探矿过程中发现了盲8、盲6、新Ⅰ、新Ⅱ、新Ⅲ等多条低品位水平厚大矿体。由于对厚大矿体探矿程度不够,对矿体规模认识不足,在边探边采的过程中,造成矿石损失、贫化较大。为适应当前生产需要,提高采场供矿能力,降低损失贫化,缓解井下供矿紧张的压力,2000年我矿对这种特殊矿体进行了技术经济研究,提出了电耙出矿漏斗式底部结构浅孔留矿采矿法,并在大井采区外盲8矿体试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峪耳崖金矿矿床为岩浆热液型矿床,矿带主要分布在花岗岩或接触带附近,矿化类型为含金黄铁矿石英单脉型和细脉浸染型。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矿石呈块状、脉状或细脉浸染型构造。矿体形态、规模、产状和空间分布严格受接触带或断裂带构造控制。目前探明的厚大矿体有盲5、盲6、外盲8、盲19、新Ⅰ、新Ⅱ、新Ⅲ等矿体。矿体呈扁豆状,多为水平或微倾斜,走向长度为60~100m,短轴长度30~50m,厚度10~40m。矿石品位较低,一般2~8克/砘,平均3.5克/吨。矿岩界限不明显,矿石属中等稳固,f=8~10。矿体围岩主要为花岗岩、白云质灰岩。岩石质密坚硬,f=10~12,属中等稳固,局部受构造影响,较破碎,易坍落。矿岩自然安息角为40°。

2采矿方法选择

2.1 根据厚大矿体地质特征和矿山现有技术水平,采矿方法选择应遵循如下原则:①矿石损失率低、贫化率小;②方法灵活,适应性强;③工艺简单,便于管理;④作业条件好,施工安全,生产可靠;⑤生产能力可调节余地大,缓解供矿紧张局面;⑥采矿成本要低,综合经济效益好。

2.2 采矿方法选择根据矿体开采技术条件,选择崩落法或充填法,在技术上有成熟的经验,但峪耳崖金矿是个技术力量和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的老矿山,且这两种采矿方法成本相对较高,对这种低品位矿体显然不可行。按照采矿方法选择的基本原则,根据矿脉赋存特点和开采技术条件,结合矿山实际,经多方案比较,确定采用“电耙出矿漏斗式底部结构浅孔留矿采矿法”。

3电耙出矿漏斗式底部结构浅孔留矿采矿法

3.1 采场构成要素矿房垂直矿体走向布置,矿房长度视矿体短轴长度而定,为30~50m,矿房宽度12m,矿块阶段高度视矿体厚度而定。矿房间房间柱宽8m。底部结构为电耙出矿漏斗式,布置在矿体下盘,底柱高为6m。矿房回采自下而上分层进行,浅孔落矿,漏斗式底部结构布置在矿体下盘脉外,矿房间留设间柱,间柱两端设行人天井,通过联络道进入相临矿房。待相临矿房回采结束后及时回采间柱,采用分段中深孔(或浅孔)落矿将矿石崩落至相临矿房,由底部结构放出。

3.2 采准切割工程布置采准切割工作主要是掘进沿脉运输巷道、电耙巷道、斗川、斗颈、辟漏、行人天井、联络道以及为回采房间柱开掘的分层联络道和凿岩硐室等。沿脉运输巷布置在矿体两侧下盘脉外,在沿脉运输巷矿体一侧每间隔20米开凿穿脉电耙巷,电耙巷标高比运输巷抬高1.4m,规格2.0×2.0m2。在电耙巷两侧交错布置斗川,斗川间距6m,斗川长度3.6m,规格2×2m2。在斗川掌头垂直上掘斗颈,高度2m,规格2×2m2。之后,以45°倾角扩漏斗与相临漏斗贯通,形成矿房拉底。底部结构完成。行人天井布置在房间柱两端,每隔5m掘联络道,与两侧矿房侧壁贯通。在房间柱垂直方向间隔10米开凿分层联络道,在分层联络道两侧间隔10m掘凿岩硐室,规格2×2.5m2。也可利用行人井联络道作为凿岩硐室。

3.3 回采工作采切工作结束后,以漏斗扩漏形成的拉底空间作爆破自由面,采用YT-27气腿式凿岩机凿岩,自下而上分层回采,每分层高度为2~2.5m。第一层采用上向孔落矿;第二层采用水平孔落矿,以后交替进行。孔深2~2.5m,孔距1.2m,排距0.8m。采用多排微差起爆,一次落矿量可达100吨。爆破后,矿石借自重自漏斗溜到电耙巷。用电耙倒运部分矿石(约1/3)至木制耙矿平台装车运出。局部放矿时,控制好各漏斗出矿量,确保均衡出矿,保证采场作业平台平整。

3.4 矿柱回采矿房间有8m宽间柱。两侧矿房回采结束后,视房间柱稳固情况,在房间柱凿岩硐室用YG-90型中深孔钻机凿扇形炮孔。一次性爆破,矿石借爆力崩落到两侧矿房中,从底部结构中放出。

4采矿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方向

4.1 该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缺点如下:①由于矿体勘探程度不够,对矿体边界及厚度变化掌握不清,造成个别矿块回采高度低,采准工程浪费大;②矿房回采期出矿能力受到限制;③采场撬茬工作量较大;④间柱回采后,顶板易塌落,房间柱回采损失贫化大;⑤矿体内夹石不能剔除。

4.2 改进方向①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大探矿工程的投入,结合不同采矿方法的采准工程合理布置探矿工程。②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不同采矿方法品位和厚度临界点,对高品位矿段以充填法为主,而低品位矿段且厚度较大者(一般大于13米)选用该方法较为合理,厚度在13米以下者可采用房柱法分层回采。

5结束语

该采矿方法,把普通浅孔留矿法和漏斗式放矿底部结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矿体特征变化较大的低品位厚大矿体有较好的适应性。可有效提高出矿强度和井下供矿能力。要将探矿工程与采矿方法相结合,以达到工程合理、减少工程浪费的目的。

上一篇:移变低压馈电开关烧毁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下一篇:浅谈地下连续墙渗漏水的预防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