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混凝土的使用与发展趋势初探

时间:2022-09-24 08:03:20

高强混凝土的使用与发展趋势初探

摘要:走进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高速公路、铁路纵横交错等等。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项目中都少不了高强混凝土的功劳。可以说,新世纪高强混凝土的作用越发的不可替代,同时,高强混凝土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高强混凝土在各个领域的使用,然后分析说明了高强混凝土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强混凝土;使用;发展趋势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我们十一五规划的胜利完成和十二五规划的圆满展开,我国现代化建设正逐步走向完善。在这一建设过程中,高强混凝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它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主要包括:第一,减轻结构自重和地基荷载,减小混凝土结构尺寸,节约用地;第二,消耗大量工业废渣,减少材料用量,节省水泥,有效的避免了施工资源的浪费;第三,耐久性能强,有助于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基本不需要维护和修补。总之,高强混凝土代表了混凝土技术水平,是未来混凝土的发展方向。推广使用高强混凝土有助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有助于我们国家走向繁荣昌盛。本文以下就高强混凝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发表笔者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二、高强混凝土的应用

高强混凝土技术起源于20世纪,并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发展速度飞快。当前,高强混凝土已经广泛应用在全国各个城市的多个建筑领域,主要包括:

(一)在房屋建筑领域,在国内沈阳市率先将高强混凝土用于建筑之中,如:皇朝万鑫大厦和沈阳富林大厦等建筑均使用C100高强混凝土作为主建筑材料。另外,广州、北京和上海等其他城市也开始使用高强混凝土。例如:2009年底竣工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简称广州西塔),采用C60~C100高强混凝土,该建筑高103层,高度为437.5米,在建设施工时,一次性成功泵送C100高强混凝土到411米高度,是同类混凝土泵送的新记录。2010年施工的合肥天时广场二期工程,是框剪结构工程,地下一层、地上32层,合计结构高度超过80米,其建筑主框架柱采用C80高强混凝土。

(二)在桥梁工程领域,我国2001年建成通车的大佛寺长江大桥以及2008年投入施工的湖北武英高速公路杨柳互通A匝道桥主箱梁,均采用C60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效果良好。此外,近年来建设的宜昌长江铁路大桥、杭州湾大桥和东海大桥等工程都是以高强混凝土为主建筑材料,有效地提升了大桥质量。

(三)在混凝土制品领域,高强混凝土被广泛用于制备管桩、盾构管片、桥梁构件、轨枕等制品。据报道,日本在1987年生产的混凝土桩达640万吨,其中预应力高强混凝土占90%。我国目前也已经能够生产C80高强混凝土管桩和高强混凝土盾构管片等高端制品。

三、高强混凝土的发展趋势

(一)实现高强混凝土的高性能化是一项长远工程

所谓高强混凝土高性能化,也就是说,混凝土必须符合与工程相适应的性能:必须具有适用性好、力学性能强、耐久性高、工作性好、体积稳定性强和经济合理性好等等一系列的优点。在当前形势下,多种形式的高强高性能的混凝土已经被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设计和配制出来。然而,将这些高强高性能的混凝土在实际的工程中进行使用之后,一些混凝土并没有带来良好的效果,却造成了严重的缺陷,甚至一些缺陷比普通混凝土更严重。

(二)“低碳环保”的发展趋势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政府呼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实现高强混凝土的高性能化必须走“低碳环保”的道路,应该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当前的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实现高强混凝土的高性能化的过程中,一方面必须使用尽可能少的水泥,另一方面,也必须对以工业废渣为主的掺合料进行高效利用。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与当前低碳经济的新形势相适应,另一方面,也非常有利于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能的提高。

(三)建立先进的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以往的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理论正在慢慢被淘汰,对于各种各样的使用目的和环境条件,对高强混凝土的内涵也具有各种不同的要求,在高强混凝土的设计与配制的过程中,必须使混凝土各阶段的不同性能要求得到满足,因此,促进高强混凝土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就是采取措施建立先进的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四)高强混凝土的标准化研究成为大势所趋

设计、施工人员工作的主要依据就是标准规范,然而,我国现行规范主要就是针对普通混凝土的技术规定,因此,高强混凝土的标准化研究成为大势所趋,我国高强混凝土标准规范方面的制修订工作亟待加速。在当前形势下,高强混凝土领域面临的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对现阶段成熟的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将其纳入到标准规范中来。

四、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高强混凝土的使用与发展趋势。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到了一些成果,但是,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以及研究时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难免会存在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仍然需要下一步的继续深入研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该领域的进一步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孙达响. 高强混凝土的应用[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10,(08)

[2] 冷发光,王永海. 高强混凝土的研究应用和发展趋势[J]. 商品混凝土,2011(02)

[3] 林安银,郑江龙. 高强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4) .

[4] 李广昌,丛莉. 浅谈建筑施工中如何应用高强混凝土[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5) .

[5] 张彦鸽, 于红杰. 高强混凝土应用问题研究[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简介:何秋其(1981),男,佛山三水人,职称:建筑助理工程师,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上一篇:装配式涵洞安装技术控制措施 下一篇:浅谈通信监理工程师在通信工程质量控制方面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