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思路

时间:2022-09-24 06:15:06

浅议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思路

随着教改的深入推行,初中历史教学也在不断创新,但是大都是借用现代化手段来活跃课堂氛围,以达到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望之目的。然而这种行为往往停留在治标层面上,只能够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间一长他们依然对具体问题较为茫然。因此,创新初中历史教学应该立足于教学课堂,让学生真正掌握历史。

一、教学手段创新,激发学生兴趣

对初中历史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是整个课程创新的根本。传统的历史教学手段就是一本书、一块黑板,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教学质量不高,而且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比较痛苦。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就需要将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手段应用进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被动态的教学内容吸引过来,学生的思维也会因此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比如在学习初中历史“甲午战争”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如果仅仅是看书本上的文字是难以感受到清政府在海事上的落后,但是如果让学生观看有关甲午战争的纪录片,让学生对当时战争的惨烈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这样学生再对课本进行阅读的时候,就会感同身受,因此在分析甲午战争反映的社会现实时,学生就能够正确分析。此外,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资源来进行主动的学习,能够自主地对问题进行探索研究。

二、设置“讨论专题”引导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专题讨论,能够在教学中搭建良好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笔者侧重于针对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的重点等方面内容设置讨论专题,引导学生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从而强化学生的理解效果和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洋务运动》一课时,一些学生对于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存在一些理解不够全面之处,对此,笔者在课内组织开展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探析这样的讨论专题,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自主搜集相关资料,对洋务运动的起因、倡导者、支持者、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客观评价洋务运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以及分析其存在的局限性,尤其是要结合洋务运动实施的时代背景、国内外形势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及其失败原因的探究将会更加全面、深刻。失败的四个方面原因总结梳理,都是以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辩论而得出的结果,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三、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初中学生本身就属于好动型,如果让他们天天静坐在课堂上听课,必然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必须要结合初中学生自身特征进行实践,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1.走出教室探寻历史。如果历史理论太多,学生自然感觉乏味,因此教师必须要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走出课堂,探寻历史。在讲到抗日战争历史时,如果仅仅在课堂上讲述,学生可能体会不到那段历史的切肤之痛,而且教师也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也讲不出那种应有的激情。于是笔者就带着学生一起拜访了当年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人,让他们以亲身经历控诉当年日军的残忍凶恶,学生的印象就能够深刻。走出教学课堂不但能够丰富学生阅历,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情感。

2.以教材为基础查访历史。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材中的历史信息量仅仅属于沧海一栗,因此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主动吸取历史知识。其一是阅读大量的历史书籍,丰富自身学识;其二是借助网络,做好网络知识与教材之间的链接,同时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其三是衔接好边沿学科,通过其他的科学知识对历史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历史教师不仅应是一位历史的讲述者,还应是一位历史教学的创新者,要不断地从教学之中积累经验,促进教学的革新。当然,创新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与不足,就需要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增强教学质量,灵活调整教师自身教学行为,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获取最佳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创新已经势在必行,在进行教学创新的时候,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同时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

上一篇: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融合策略探究 下一篇:浅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高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