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时代Wiki技术的教学应用研究

时间:2022-09-24 06:13:06

Web2.0时代Wiki技术的教学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已逐步推进,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主要分析了Web2.0时代Wik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状况。

关键词:Web2.0 Wiki 教学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改进和网络传播方式的不断更新,人类正全面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Web2.0时代的出现,必将改变我们每一个人在网络中的作用和位置,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必定产生深远的影响。它的内在的动力来源是将互联网的主导权交还给个人,从而充分挖掘了个人的积极性,它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分享和参与,正是这种分享和参与将对信息化教育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而Web2.0时代的Wiki技术更是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之中。

一、Wiki技术的概念、特征与优势

1.Wiki的概念

Wiki术语起源于夏威夷语“wee kee wee kee”,意为快点快点,其发明人得益于机场“wiki wiki bus”的催促的参与境界。Wiki是以知识库文档为原点,以协作式创作和不停地更新修改为外圆,凭借互联网创造、更新、完善、共享知识的全新模式为终点的软件技术。

2.Wiki的特征与优势

(1)自主性。用户不再是简单的接受中心化的Web1.0时代的网页信息,而是自主参与,方便时间内创造、修改、更新,以用户为中心,实现用户自我个体的需要。正因为其自主性,每一个个体用户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或者称客体,也是信息的创造者或者称主体,极大的提高了用户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从而成倍地增加互联网知识资源。

(2)协作性。Wiki的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或空间的协作式写作,站点内个体用户都可以有自己的见解,去创造、去修改、去更新达到知识的有效整合,或者对共同的主体进行讨论或开发。这是Wiki的重要特征与主要优势。其超文本系统的协作式写作为每一个个体用户提供了更高更好的使用体验,注重了其个体的人性化表达。

(3)粘合性。因自主性、协作性,更有利于用户个体平等的交互与自我意志的实现,满足知识粘合的前提条件。通过Wiki粘合性协作式写作,信息的流通速度得到了加快,信息的更新、创新速度更是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4)长尾效应。每一个个体用户协作式写作的创造、修改、更新的微内容,滴水成河似的汇聚成集体的智慧,从小型网站到集群网站构成强大的互联网知识库,重视的就是这越来越多的微内容的长尾,从而成倍的提升其知识的网络价值。

二、Wiki技术的教学应用启示

Web2.0时代Wiki的理念与服务对教育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启发和指导的意义。教学内容在网络上的协作式创造、修改、更新势必会增加教学内容的流通速度、创新意识、特色意识、大集体智慧。教学内容应用Wiki技术将产生一些不同常规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实现教学快速互动交流,形成全社会个性化的教学资源。

1.转变思想观念,突出不同教学途经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途经的不同寻常和更新是现代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进步的结果。在Web2.0时代要重视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不仅仅是口头或书面的传授,还要有网络协作式的传递,更要有个性、特色意识的更新互动交流的自学,充分应用Web2.0时代Wiki技术,革新不同时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突出不同形式的教学路经。

2.强调协作式写作,真正形成共建共享教学资源

Web1.0时代的中心化网页信息,没有实现用户个性化、分散化的需要,也没有体现信息的更多传播、分享和交流的自由,看不出更强可读、可写和交互信息的功能。这就是Web2.0的服务理念,为此Web2.0时代Wiki技术解决了共建共享的协作式写作,每个个体都可不断地创造、修改、更新其需要的不同微内容的信息,提供协作式写作服务理念和过程的平台,强调协作式有效资源整合,充分体现开放性和社会化,真正形成有效的共建共享快速互动交流的个性化教学资源。

三、Wiki教学应用分析

Wiki系统作为教学工具的主要定位,成为老师与学生之间便捷交互的平台。Wiki系统的课程Web页面上实现教与学的过程:教师精心编撰课程有关教学的内容页面,从专业设置、教学大纲到具体教学章节、作业布置的;学生不仅可以全面浏览课程Web页面,而且还可以在权限范围内进行完成作业及修改、更新课程学习内容的。

(一)Wiki教学应用的技术实现

Wiki系统为了实现教与学过程中课程Web页面的创建、修改,整合、更新的要求,使用Ajax交互式网页综合应用技术。Ajax开发技术具体包含使用XML及XSTL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使用DOM实现动态显示和交互,使用XMLHttpRequest对象进行异步数据读取,使用XHTML和CSS达到标准化呈现,最后使用JavaScript实现上述技术的综合应用。现在大都Wiki系统采用GPL授权发行的MediaWiki版本,其扩展系统允许用户自行添加需要的特性及定制的程序接口,完全符合构建Wiki教学系统。

(二)Wiki教学应用的条件权限

1.Wiki系统中教师具备的条件权限

(1)开设新课程,并审核学生是否可以进入该课程;

(2)浏览和编辑或设置“只读”等课程任意Web页面;

(3)限定课程某些Web页面的修改权限,如专业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或者课程核心内容等;

(4)浏览或修改学生作业。

2.Wiki系统中学生具备的条件权限

(1)创建课程Web新页或删除自己所创建之课程Web页;

(2)修改、更新、完善所选课程页面,除只读页面或有限制页面之外;

(3)能保持自己所建课程Web页面的私有性和个性。自己的作业可以自由随时修改、更新、完善,并使作业页面在完成期限后让他人共享;

(4)课程Web页面的社群或BBS、讨论资料页面学生有任意个性修改的权利,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个个体学习者参与课程资料建设。

(三)Wiki教学应用的实践效果

1.发表学习个体知识见解,共享他人经验成果

Wiki教学系统的主要优势,就是能够在课程Web页面上自由发表学习个体对所学课程知识点的自我见解,并共享他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其所有参与学习的个体共享他人的经验成果。学生申请并获准进入某课程的学习后,将会看到教师精心编撰的课程讲学内容和各项有关此门课程的相关资料。就像学生进入了此门课程的电子图书馆,进行全面透彻的了解和学习此门课程。学生在课程Web页面的BBS、讨论资料页面、作业页面上进行创造、修改、完善、更新的学习,并共享他人。这就是Wiki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实践效果的主要呈现亮点之所在。

2.整理课程知识点,融合课程教学资源

Wiki用简单的标记语言即双括号(“[[”,“]]”)的格式标记和方便的链接取替HTML复杂格式标记的链接,可以用简单的格式标记和关键字的链接来实现页面、外部连接、图像、IM等Web服务。学习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看到熟知的内容可以进行整理编辑;看到有关多媒体等Web服务的阐述可以全面链接使学习该课程更直观、更真切;看到有不同意见Web页面的知识点或条目可以进行大胆修改、完善和更新;看到有关的新颖知识见解可以进行梳理研究;而且这一切可以一并共享他人。从而实现融合专业和课程教学资源的宏大目标。

3.尽情发挥学习个体创造性,全方位及时有效地实现教学互动

Wiki教学系统支持每次更改的数据交流与处理,其特性足够保留课程Web页面的更改内容。Wiki教学系统还支持管理者或教师方便地从记录中恢复最正确的课程Web页面。学习个体对学习的内容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尽可以不断的创造、修改、完善、更新,无论是Wiki教学系统课程Web页面的社群或BBS、讨论资料、作业等等页面上都会留下学生和教师的足迹和智慧,充分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尽情展示学生的闪光点,方便教师及时有效地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好该门课程,甚至于有所讨论、有所研究、有所成就,真正实现及时有效地教学互动,形成良性教学氛围,促进教学水平的信息化提升,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四、结语

不断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加速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应充分利用Web2.0时代Wiki技术在网络传播中所具有的个性化、共享性、协作式等特点,实现教学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有利于促进专业建设,推进教学信息化发展,提升教学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胡科,王荣良.基于Web2.0时代Wiki技术应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6,(9).

[2]王伟.Web2.0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中国科技信息,2008,(6).

[3]孙茜.Web2.0的含义、特征与应用研究.现代情报,2006,(2).

[4]范太华,叶洪波.从Web2.0角度看网络教育个性化资源库的建设.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7).

上一篇:操作系统课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研究 下一篇: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