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七点体会

时间:2022-09-24 05:57:36

小学语文教学的七点体会

1.要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让汉字“生动形象”些。

识字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让学生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就采取多种途径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让汉字更“生动形象”,充分激发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具体方法有:

1.1动作识记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表示动作的字。如:“蹲”的字形比较复杂,若要求学生做一个蹲下的动作,然后再出示这个字,通过认读加上动作示范,则他们一定记得很牢。该方法还适用于“趴”、“推”、“眨”等表示动作的字。

1.2图画记忆法。比如教学“网”时,我这样做:请学生回忆看到过的网,然后画一画。不一会儿,学生画出了渔网、蜘蛛网,有的还画出了一个小男孩正坐在电脑前上网。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将这个“网”字深深地印在脑中。

1.3字形联想记忆法。汉字虽是表意文字,但是经过象形文字演化而来,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识记字形。例如“帘”字,可引导学生想象:上面的穴宝盖就像一扇窗子,下面的“巾”就像挂在窗户上的布帘,所以这个字是窗帘的帘。

2.教师要善于自我提问,在质疑中解决难题。

“学贵有疑,小疑则有小进步,大疑则有大进步”。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更有效地钻研教材,寻求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问一问:“学生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我该怎样去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学生可能会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教师大多会预备好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碰到某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你的备课思路回答,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的孩子学到了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

3.教师要注意还课堂于学生。

3.1教学目标要集中。目标集中才能精选教学内容。精选教学内容,才能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3.2要有意识地加强学法指导,并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为例,基本方法是“段意连接法”,常用的方法有“课题扩展法”、“抓要素法”、“抓过渡段法”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时,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的过程,切实掌握这些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要合理运用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是课堂上表现“合作”这一学习理念的最好方式。但是这种方式的运用在实践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小组组成方式比较随意,没有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建;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缺少训练;合作的问题缺少合作的必要性,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效率低下,更有甚者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教师如果经常运用小组合作这一形式,就必须科学地组建学习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合作的训练,同时,必须确定课堂上合作问题的必要性。唯有如此,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不流于形式。

4.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4.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如《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呢?我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的榕树,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自豪感,饱含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从而自然就感悟到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4.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4.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都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5.强化常规教育,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5.1根据学校课程安排,每周星期三下午第三节开展读书活动,为学生开辟一个阅读的空间。

5.2初步培养读书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在学生阅读有兴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养成不动笔不读书、每读书每思之的习惯,引导学生在书上随时记录感想,产生共鸣。可以圈画好词佳句,反复赏析。

5.3为了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我们约定每天回家读书至少半小时,并让学生在书上随时记录感想体会,圈画好词佳句。

5.4美化教室,营造读书氛围。那美丽的板报设计加上学生的读书心得,充分发挥班级黑板报的作用,极力营造读书氛围,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意义。

6.朗读教学要多读少讲,在读得准确、流利上下工夫。

一节课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读出汉字的读音,然后个别检查,看是否读得准确。注意做到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以读为训练的主要形式,整堂课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读准每一个字音,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做到心到、口到、眼到,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工夫。

7.朗读教学要放飞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者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可以帮助学生悟出的真谛。如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把全诗通读完后,请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通读古诗,同时配以轻音乐。听完后,我不让学生睁眼,而是静等半分钟,再让学生把自己脑中的图画勾勒出来。结果学生的描述一个比一个精彩,一幅“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美丽画面已经印在他们的脑子里。

上一篇:影响大学生英语听力因素的研究 下一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