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大杜村道教打醮法事科仪活动考略

时间:2022-09-24 05:27:01

沙河大杜村道教打醮法事科仪活动考略

摘要:本文以对沙河道教活动的实际考察为依据,对沙河道教打醮活动的文化传统和打醮科仪活动的组织管理状况进行阐述,力图能较为全面的反映其活动的原貌,为其更好地传承与保护提供较为详实的基础素材。

关键词:沙河道教 打醮法事

沙河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总面积999平方公里市区东西长87.5公里,南北宽21.5公里,素有“沙河县(市)一条线”之说。市区南与邯郸武安相邻,北与邢台市和邢台县相连,东北与南和县相邻。沙河市地理环境丰富,西部山区为太行山余脉,群峰竞秀,秦王湖――北武当山风景区为省级重点名胜,秦王李世民当年率军征战的古战场犹在,历代帝王将相巡游的御路尚存,历经风雨的赵国城墙仍巍然伫立,道教传说的广阳山老君洞、北武当山的老爷山、小西天的奶奶顶置身于深山幽谷之中,依然充满着神秘的宗教色彩;中部丘陵矿产丰富,东部平原土地肥沃,为重要的粮棉产区,一条河流――沙河贯穿市区境内,沙河境内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丰饶的地理环境孕育着丰厚的文化传统和杰出人才,唐代名相宋墓地位于沙河境内,元代著名政治家张文谦为沙河人,与郭守敬、刘秉忠同为“紫金山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地杰人灵的沙河土地上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沙河大杜村的道教打醮法事科仪活动遵守三年一小醮,四年一大醮的传统,一直沿用至今。大杜村设有黄醮会组织,统领本村各种打醮及宗教活动。各个庙上又设立管理委员会,如大杜村最大的东岳天齐庙、以及玉皇庙等庙宇均设有管理委员会,管理与该庙相关的一切事宜,如宗教活动、修缮建设、安全保卫等;

黄醮会会首和各庙宇的管理委员会主任每五年选举一次,以上选出的管理人员为常任职务。每当打醮活动时,再由各村推选出会首和总理,管理本届打醮活动的相关事宜,打醮过后,该部分管理人员的组织职务即告一段落;待下次打醮时再

重新选举。形成常任组织与临时组织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正因为如此,大杜村的

该论文为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沙河道教音乐文化的考察与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HB13YS002 主持人:许澄

三个自然村共计三十六座大小庙宇常年处于有组织的管理之下,其香火的繁盛状况也就势在必然了。

沙河大杜村每次打醮之前两个月左右就开始准备工作,先由联合参与打醮的各村各选出大会首一名,大会首下设小会首若干,并在打醮地点的村子选出一名总会首。大会首十字披红,小会首单肩披红,负责在打醮过程中与道士一起参与在醮棚内外进行的各程式请神、拜祭活动。各村再推选出大总理一名,每位总理下设分管部门总理数名,分管各部分具体工作,为打醮活动服务。如电工组、观看组、唱戏组、管供品组、道士管理组、社火组、参观组、伙食采购组、安全保卫组等等,为打醮活动的成功举办保驾护航。此外,在打醮地所属村再推举一名总务,统管打醮服务活动全面事物协调工作。所选出的会首为四年一届,由于大家均热衷于参与打醮活动,改选时多采用抓阄方式进行。当地有当会首带领乡民祭祀神灵可泽及全家的说法,所以抢会首的情景时有发生。总理的人选则相对较为固定,需改选时要经过乡民推荐德高望重者担任。各村总理与会首均隶属于大杜村的黄醮会组织。

打醮活动筹备时,由大总理与总会首商讨打醮所需规模,预算所需资金情况,然后根据联合打醮的村民人数定出每位村民需捐出的善款数额,然后由各村的小会首发动宣传工作,以自愿为原则筹集善款。一般每户每人最低收2元,多交不限。村民所缴善款数额、开销及所剩余资金均向村民张榜公示,做到账务公开。如果资金有剩余,则按照村民的每人2元善款标准退还,余下的留作下一次打醮使用。总理及会首则自愿捐献几百元不等,即使有剩余资金也不再退还,以体现为打醮活动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原则。以2010年的打醮活动为例,打醮之后香客捐赠的善款剩余八万多元,该项资金将作为下次打醮的部分费用,以及有计划地修缮东岳天齐庙的资金来源。

在打醮活动中,所有参加道教活动的道人(当地称之为有功的人)都有报酬,包括本村道士和邀请来的永年县的道士都一样,酬劳标准是每人每天60元,高功是双工资,酬金翻倍。以前打醮大多是10元、20元,最早3元、5元;随着经济的发展,道士的酬金也随之提高。按道士的话说就是,现在的“醮”比较“沉”,即规模比较大,所以有时酬金也按照打醮的规模来收,醮沉则费用相对高一些。无功的人(除道士之外所有的服务人员,包括会首、总理等)一律免费。

所以,只有真心实意为百姓服务的人员才可以参加活动,参加打醮服务工作的人员在村里都是很受尊敬的。

笔者考察的沙河大杜村打醮活动为联合杜一、杜二、杜三为主,涉及周边各十余个自然村落的大型活动。参与人数除大杜村三村大约三四千人外,总人数达万人左右。尤其是正醮的二月初十那一天,各路香客云集,近万人集中到杜三村原来不到三千人口的村子里,中午还要为所有参加活动的上万人准备午饭。总理手下的各分部经理各司其职,安全保卫组负责人员的安全工作;交通组负责车辆的放置及疏导交通工作;电工组保证水电供应;参观组保障外村香客的引导路线工作;社火组负责香烛、香火及鞭炮焰火的安全燃放;唱戏组负责请来的戏班、杂技、歌舞乡艺表演人员的统筹安排;接供组专门走街串巷到各家各户接供,由于当天吃饭的人多,每家每人按三个馒头的标准收集供品;管供组专门管理香客带来的供品;道士管理组则专门为打醮的道士服务;采购组专门负责采购蔬菜果品,要保证新鲜无害;做饭组专门为香客准备午饭。吃饭所用碗筷每年都购买一次,用开水消毒清洗再加以使用,打醮用完后再用开水煮过减价处理掉。负责伙食的人员都经过严格的挑选,确保身体健康,在做饭和为香客盛饭时必须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以确保偌大数量人员就餐的清洁卫生。总之,各部门服务人员一律强调尽职尽责,以保障打醮仪式的圆满成功。

由于沙河道教打醮活动组织管理严格到位,黄醮会和各庙管理委员会的常任组织与会首和总理等组成的打醮活动临时组织高度负责,团结合作,才使得大杜村道教打醮活动一直传承至今,且由史至今从未出现过组织失利的状况,这种常任组织与临时组织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既保证了每次打醮活动的顺利开展,又保障了道教活动管理机构的精简高效。德高望重、虔诚笃信的常任组织就像一颗神奇的道教文化的种子,在道教活动的文化土壤中生枝伸蔓,在日月流转的岁月长河中,舒展着蓊郁葱茏的绿荫,庇护着一方百姓不染纤尘的精神家园。

沙河一带有着深厚的道教文化的积淀,大杜村乡民对道教的崇信程度很深。正因为如此,道教的打醮活动才能代代延续至今。2011年3月21日,笔者前往沙河大杜村东岳天齐庙实地考察,并对住庙高功赵一文、赵至华、以及2010年阴历二月初八日打醮法事活动的大总理马学仁和总务孙诺兴进行采访时,马学仁介绍说,2010年的打醮接待了近万人吃饭,杜三村本村人口不到两千(村委会的人口数是1997人),每个人头上收三个馒头,加上外来香客带来的部分供品,近万人吃完饭后,剩余的馒头又按每个人头三个退还给了村民,结果一计算,上万人一共开支了170斤馒头!马学仁现为大杜村东岳天齐庙管委会主任,他非常感慨地说:“我管理打醮这么多年来,回回遇到这事都觉得很神奇,不知道怎么解释。”其实,我们不必非要精确地计算供品数量的多少,我知道他的言下之意是玉皇神灵在保佑的结果,就让这种神奇一直深藏于当地百姓的心中,让道教神奇的魅力化为自觉匡正人们思想行为的精神指引,激发人们仁和向善、勇于承担、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为积极推进新农村的和谐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潘忠禄.巨鹿道教音乐[J].北京:中国音乐,1990(2):21-24、14.

(2)周振锡、史新民.道教音乐[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4:1.

(3)袁静芳.河北巨鹿道教法事音乐[M].台湾:(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印行,1998,4.

(4)冀彤军.沙河风物与传说[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3

(5)于立柱.巨鹿道教打醮法事科仪音乐的考察与研究[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03:11.

上一篇: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浅谈中学数学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