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艰难兑现的承诺

时间:2022-09-24 04:28:40

IPTV堪称是宽带网络上的“明日之星”。尽管“利用IPTV为最终用户提供完整的交互式内容服务”这一思维如今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但是从市场层面看,IPTV仍然属于新生事物。IPTV市场启动的关键要素是什么?IPTV的业务发展将经历哪几个阶段?当前困扰IPTV业界的路线选择是什么?国外运营商在内容管理等方面有何经验可以借鉴?

2007年7月开始,上海电信的IPTV业务将进行全面内容升级,年底前用户数有望达到30万户。

根据调查机构Infonetics Research的数据,截至2006年底,全世界只有700万的IPTV用户,而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4800万。

作为ATIS(Alliance fo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Solutions)IPTV互操作性论坛的主席、Verizon通信技术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丹•奥克拉汉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对Verizon公司的业务及北美地区所需的IPTV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点评。在上个世纪90年代,当Verizon公司还是大西洋贝尔公司时,奥克拉汉就是该公司Verizon Stargazer系统的技术开发团队领导者,Verizon Stargazer系统是一套用于基于ADSL连接的视频点播系统,而在当前,奥克拉汉担任Verizon公司“FiOS电视”业务的架构师。他对IPTV业务架构“务当务实”的观点,对于全球以及国内电信运营商开展IPTV业务,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奥克拉汉认为:无论IPTV信号的传送是通过光纤、DSL,还是通过光纤/铜轴电缆的混合组网方式,电信运营商在开展视频业务时,都仍然会遭遇技术和商业上的挑战。既然电信运营商希望从有线电视运营商手中抢夺用户,那么提供比有线电视运营商更优质的服务和内容,就成了电信运营商必须具备的条件。并且,电信运营商还应当在节目内容的获取、保护方面保持强大的优势,并在节目设置上有所创新。

为了有效地运维IPTV业务,运营商面临的挑战将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技术层面,电信运营商既要考虑到家庭用户的网络环境因素――不同的用户家庭网络环境千差万别,必须找到它们的共性,以便很好地将电视业务融入家庭网络之中;还要考虑电视业务和其他更多的业务之间的整合问题,特别是技术上的整合;此外,电信运营商还必考虑端到端的体验质量(QoE,Quality of Experience)和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问题。

综合考虑技术、内容,以及网络管理三方面的协调,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全面的解决方案,是IPTV业务开展取得成功的关键。电信运营商是选择使用基于WWW还是基于IMS的IPTV业务模式?对于QoS、QoE的考虑如何?这些问题都正在美国运营商Verizon的现有网络中得到体现。

概念大于现实?

尽管电信运营商对于IPTV业务将带来的巨大市场予以了极大的厚望,并怀抱丰富的蓝图构想,全球范围内,固网运营商都在积极开展IPTV业务,但即使到当前,能够在IPTV业务上取得成功的运营商仍然寥寥无几,能够通过IPTV业务盈利的,更是微乎其微。即便香港的电讯盈科在弹丸之地上以相对较少的成本发展了大量用户,但是其盈利能力仍然远远低于其他普通基础通信业务(例如移动语音)。

此外,更多的用户在使用IPTV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的业务,仍然是最为基本的特征,只是在显示程度上有所上升(高清电视)、增加了一些互动性能(VoD),但这些性能的优化,都不足以成为杀手级应用。IPTV是否只是运营商为了增加投资,而自我安慰的画饼市场,却并没有得到用户的认可?问题的关键也许并不在此。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IPTV业务意味着基于综合IP网络架构下的视频业务提供能力。几乎所有的电信运营商都正在转型,它们转型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在一张IP网提供融合的语音、视频和数据业务”。但是这一转型,可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用户们则显然不愿久等,特别是对于IPTV而言,网络融合和业务转型并不能作为无法提供流畅、QoE较好的视频服务的借口。

对于用户而言,IPTV应该意味着更好的服务性能、更多的互动和选择,以及多类型业务在多类型终端上的无缝衔接,比如,IPTV业务最终将允许用户将视频服务和语音呼叫结合起来,也可以让用户从电视上下载音乐到MP3中,但这些至少在目前还无法实现。尽管从长远思维看,IPTV可以混合并提供所有的业务,但就目前而言,IPTV还无法满足用户“突破传统,传送多种业务”的需求。

美国IPTV业务特征

不仅对于最终用户,而且对于电信运营商,IPTV的引入都意味着思维上的巨大改变。首先,IPTV使得个人的参与性得以体现;其次,电信运营商借此突入有线电视运营商的利益范畴中;第三,一些行业和国际标准,例如IPTV互操作性论坛公布的一些规范、ITU-T确立的一些标准,都可以帮助IPTV在更为开放的空间中进行规划和实施。

电信运营商在标准的应用上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开放的标准可以帮助运营商在提供服务时控制住成本。从美国的情况看,Verizon、AT&T、Qwest等运营商都是从IPTV互操作性论坛建立伊始就活跃其中,该论坛的参与者既来自运营商,也来自很多的服务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甚至大型系统集成商,既有美国的厂商,也有来自美国以外的厂商。

在终端产品(主要是高清显示设备、支持IPTV业务的相关设备)的准备相对充分之后,通过多种方式采集到的内容(在前期主要是购买制作单位提供的商业化视频内容),都通过一个大范围的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给消费者。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技术路线图似乎总是在变化,特别是随着应用需求的转变,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从互动为王,到质量为王,再回归到内容为王,继而出现新的变化。

但总体而言,北美地区运营商(例如Verizon),基本上认同IPTV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运营商尝试借鉴模拟电视时期的普遍经验,例如如何获得普通观众的认可,在内容选择上提高质量等,而后在其上增加一些特色,例如增加频道、紧急报警功能、安全性,以及关闭节目中的字幕等;在第二阶段,因为更多互动功能的引入,而使得最终用户的参与热情增加,例如在当前,通过短消息来参与甚至左右节目进程和种类,就是典型的例子;到第三阶段,更多的人就可以通过IPTV业务参与到节目内容的提供中来,例如做视频博客(Video Blogger)。

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仍然处于网络管理(而非内容管理)的概念阶段,或者说是从QoE/QoS的角度来看待视频内容下行的问题。VoD点播严格意义上只是一个过渡阶段,当发展到普通用户自己生成内容的第三阶段,电信运营商就真正成为地地道道的视频内容管理服务商了。而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最大区别,是节目下行还是节目上行的不同。

IMS和WWW:如何选择?

自2006年IPTV互操作性论坛公布了IPTV框架路线图以来,IPTV推进的总体进度可以说并不令人满意。支持基于IMS接口和支持基于WWW接口的两类厂商在接口选择问题上争辩不休,在这个过程中,IPTV互操作性论坛曾经尝试进行执行决议的投票,但是根本没有获得厂商们的支持。

尽管最终实现的业务,都将是基于IP网络的,但是对于运营商而言,是采用SIP协议,还是采用HTTP的安全登录模式,这个选择至关重要――做出某一种选择,就意味着支持该种技术的厂商阵营将获得利益。

视频业务通过IP、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和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nternet组管理协议)进行分发,是一个互联网协议策略。采用SIP协议,你得到的是一个简单的信号,这一信号可以在电视、手机等多种终端上得以体现,人们也就可以通过不同的终端享受同样的业务,例如通过手机进行VoD点播等。

采用IMS,用户只需一次注册,终端类型特征就能够被记录下来,当用户通过机顶盒注册,系统是不会主动呼叫到你的手机上的;反之,如果用户是使用手机,你也不会使用19Mbps高清节目,而是适合于手机的内容格式。另一个重要的业务是在线状态业务,它可以确保重要来电业务和有针对性的广告业务能够有效传递给终端使用者。

但这种思路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基于IMS、采用SIP协议,对于运营商来说,是未来的必然之路,但是目前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也无法在IPTV业务实现上有很好的体现。甚至有运营商认为,现在探讨基于IMS上的多媒体业务,在商业上还不具有现实意义。

所有主要的运营商都已经意识到IMS是它们未来网络的方向。尽管ATIS的主要着眼点在北美市场,但是该组织也一直积极参与到ITU-T针对IPTV研究的第13小组的工作中。很多亚洲国家对基于Web方式的IPTV业务很感兴趣,如果用户可以忍耐视频业务缓冲时间,那么你可以不需要一个“可管理的IP网络”,基于IP网络的视频业务已经将我们带到IPTV时代,这些视频业务正在和有线电视、广播电视以及卫星广播展开激烈的竞争。但是对于网络用户来说,如果在切换频道或者寻找新的节目的时候,不断地出现延迟、缓冲等问题,他们一定会非常恼火。

为了能在市场中获取竞争能力,网络必须是可管理的,但是在WWW网站端到端的全面可管理是无法做到的,特别是当网络连接性能并不好的时候。因此,WWW方案在管理上有问题,而IMS的问题则是在现阶段难以做好工作,两种方式各有弊病。

Verizon经验值得借鉴

传统上,有线电视运营商只能通过消费者的电话投诉才能获得有关电视业务的质量和内容反馈,如果电信运营商想要通过IPTV业务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他们必须更为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QoE显然独特而重要。IPI标准对数字电视广播(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有明确的规范,规范的第一目标就是建立一个服务质量的框架,不管采用DSL,还是光纤,甚至是其他形式通道,都要明确是哪些因素在影响视频质量?延迟和抖动带来的影响有多大?丢包率的影响是多大?IPTV互操作性论坛曾经专门针对IP网络的丢包率及其对视频的影响制定了标准文件,QoSM(QoS Metrics,QoS指标)专门小组的工作主要涉及了以下方面:传输网络中的哪些指标会影响到视频传输?哪些会影响到语音和图像的同步?该小组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绘制QoE的影响情况,或者确定特别针对网络体验的“量度标准”。

如果网络使用的是DSL线路,QoS指标的重要作用在于保持确切的QoE水平。借助于QoS指标,IPTV网络设计人员就可以知道,为了将视频业务有效地分发给用户,需要保证什么样的QoE水平,以及如何实现这一水平。例如,采用较低的QoE,可能允许丢包率上升,并且为此建立更高的丢包回收机制。

一旦电信运营商商建立了IPTV网络并且开始运营,接下来的挑战就转变为内容的集成和安全性。对于大部分电信运营商来说,管理IPTV业务属于新的业务范围,必须针对客户,做出和从前完全不一样的需求分析,以及业务安排,同时对于通道中的内容管理和版权保护,也变得异常重要。在这方面,美国运营商Verizon的经验值得借鉴。

由于Verizon采用了传统宽带和光纤混合的组网方式,因而在寻求一个合适的IPTV网络方案过程中能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提前利用到IMS的一些特性。混合组网使得Verizon既可以像有线电视运营商那样开展VoD服务,也可以开展语音服务,甚至承载包括视频业务在内的各种应用。具体的情况是,Verizon利用一张现有的单独数据网络处理话音、数据和窄带VoD业务,而用另一张采用了叠加技术的覆盖网提供纯粹的视频广播业务,这样的结果是,在Verizon的网络中可以容纳超过400个固定频道和多个高清频道,这一数量比美国全国的卫星电视频道还要多。

在内容保护方面,Verizon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该公司在网络中使用了和宽带上网环境中一样的条件接收系统(conditional access system,数字电视广播种接收系统的一种),这使得所有数据都可以通过数据网络传输,用户要看到内容,惟一的途径就是使用Verizon提供的机顶盒对数据进行解码,而PC机则无法对数据进行解密。换言之,虽然同一用户的电视业务和网上冲浪都是基于IP机制,但是电视业务显然不属于WWW范畴,而仅仅是基于IP网络的SIP业务。

尽管一些家庭既有机顶盒,也有PC机,但是一旦信号进入到家庭,这两者是同处于一个网络之中的。Verizon的做法是,给用户提供路由器(包含4个RJ-45接口和一个MoCA接口),前者用于PC机的数据连接,后者用于电视业务,并且路由器禁止Wi-Fi接入。尽管对于电视而言,接收的信号看上去和普通的数字电视信号没有差别,也没有设置防火墙,但其实这些广播信号是经过系统加密的,PC无法播放,因此,内容拥有者并不用担心PC或者DVD刻录会造成内容泄密。

链接:让宽带网络更智能

P2P下载等应用的兴起,占用了大量网络带宽,却把运营商带进了“增量不增收”的怪圈。面对如洪水猛兽般蜂拥而至的流量,运营商不断进行网络升级,却难以提升下滑的ARPU值,同时也难以缓解巨大的网络压力。为了保证一些关键业务、关键用户的上网体验,运营商急需采取一些手段,让宽带网络变得更智能,通过识别不同业务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和智能带宽分配,提高现有网络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向不同用户提供分等级的网络服务。

Allot通信公司的智能网络宽带流量管理解决方案采用深度包检测(DPI)技术,能够识别和控制包括P2P、VoIP、视频、HTTP或者游戏在内的多种应用,为用户提供智能的网络可视性、高质量体验和安全性。“DPI除了对四层以下的基础信息进行分析外,还增加了应用层分析,识别各种应用及其内容。” Allot通信公司亚太区总监吴奕俊告诉记者。通过采用DPI技术,Allot通信公司的NetEnforcer(服务质量管理与策略增强设备 )可以识别和帮助管理基于加密P2P文件传输协议的应用,帮助宽带与IP服务供应商监控及分析网络使用状况,控制数据流量,确保网络的质量和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最大化,增加每位用户的平均收益。新的NetXplorer管理软件同NetEnforcer协同工作,提供集中化报告和流量管理功能。网络管理员可以基于单独的用户、应用和服务等级来追踪带宽的利用率,实时分析数据或者根据一段时间的数据来协助分析趋势、用户统计、容量计划等。用户管理平台SMP则提供每用户宽带服务的可视性和控制,可以按需定制带宽,实现分级服务和配额管理。据Allot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王京义介绍,目前Allot已经与多家国内运营商合作,帮助运营商实现对宽带网络的智能管理。

上一篇:信科德CEO:中国信安市场五年内将超美国 下一篇:家用投影机低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