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胁迫对五爪金龙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时间:2022-09-24 04:08:49

干旱胁迫对五爪金龙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摘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探讨了干旱胁迫对入侵植物五爪金龙体内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爪金龙茎总黄酮含量最低,且干旱胁迫对其影响不明显;根和叶中总黄酮含量较高,而处理3 d叶总黄酮含量要极显著高于5 d的处理。干旱胁迫对五爪金龙根和叶总黄酮含量影响较明显。

关键词:五爪金龙;干旱胁迫;总黄酮含量

中图分类号:R2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08-1677-03

Effects of Water Stress on Flavonoids Content of Invasive Plant Ipomoea cairica

WANG Jun-xi1,MA Rui-jun2,ZHU hui2,ZHAO Qing-fang1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2. Department of Biology,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 521041,Guangdong,China)

Abstract: Ipomoea cairica is an invasive weed which is seriously harmful to natural ecosystem,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in Southern China. In order to learn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vasive mechanisms of I. cairica, the seedlings were treated under PEG-6000 to simulate water stress and determine the flavonoids content in root, stem and leaf. The results, evaluated by spectrophotometry, showed that total flavonoids content in stem was the lowest compared with root and leaf. Flavonoids content increased along with increasing PEG concentration. Flavonoids content was higher after treated for 5 days than that treated for 3 days in root and stem; but in leaves, it was higher after 3 days treatment than that of 5 days treatment. The leaf and root of I. cairica were sensitive to long-stem drought stress.

Key words: Ipomoea cairica; water stress; flavonoids content

黄酮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环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藻类和真菌除外),通常以黄酮苷的形式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及花的细胞液泡中,甲基化黄酮通常存在于植物花粉分泌物或者叶表皮蜡质层、树皮和幼芽中,还有一些以结晶的形式存在于植物细胞中[1]。黄酮对植物具有重要作用,黄酮能够促进豆科植物与固氮菌的互利共生作用[2];黄酮还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能力,保护植物免受紫外辐射的损伤[3,4];Koskim?ki等[5]报道,用两种致病菌(Paraphaeosphaeria sp.和Botrytis cinerea)感染越橘,检测到所有的黄酮类物质合成基因被激活,黄酮类物质和酚酸的合成和积累显著增加,其中被Botrytis cinerea感染的植株黄酮类物质积累非常明显。黄酮类物质对植物抗干旱胁迫具有重要作用。张成军等[6]证实,干旱导致银杏叶片中黄酮和萜类内酯含量升高;范敏等研究表明[7],干旱胁迫促进了马铃薯黄酮合成基因的表达,最终使黄酮含量升高,说明黄酮参与了马铃薯的抗旱反应;石进校等[8]用干旱胁迫处理淫羊藿,2 d后黄酮含量达到最高值,说明黄酮含量与淫羊藿早期抗旱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叶梅荣等[9]用0.1 mg/L的大豆异黄酮喷施干旱处理的油菜幼苗,结果表明低浓度大豆异黄酮能明显减轻干旱对油菜幼苗的危害作用,说明黄酮是植物抗干旱胁迫的主要物质。

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Linn.)Sweet]为旋花科、番薯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缠绕攀缘能力强,原产北美,近年来迅速蔓延,成为华南地区仅次于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的重要入侵杂草[10]。其入侵导致入侵地植物种群单一,严重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朱慧等[11]研究了五爪金龙对与其伴生的4种植物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五爪金龙显著抑制了火炭母草(Polygonum chinense)、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和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的叶绿素合成,对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的质膜透性和叶绿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Ma等[12]从五爪金龙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种含量高、活性强的化合物,经鉴定,两种化合物均为黄酮类物质,说明黄酮类物质是五爪金龙的主要化感物质,对五爪金龙的成功入侵起着重要作用。

植物在外界环境的胁迫下,会激活体内特定的抗性基因,表达合成被称为“植保素”的低分子化合物,以抵抗环境胁迫[13]。王紫娟等[14]研究了不同环境因子对紫茎泽兰根系分泌物成分和含量的诱导作用,经过LC-MC分析表明,根系分泌物中主要以酮类和酯类化合物为主,不同环境中分泌物的成分相似而含量有所变化,其中经过农药处理的紫茎泽兰具有最强的化感作用;于兴军等[15]发现不同环境中紫茎泽兰的化感作用与本土植物的相对多度呈显著相关关系,不同生境中的紫茎泽兰的化感作用强度存在差异。植物在环境胁迫下产生并释放化感物质,以渡过不良环境,化感作用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适应性机制[16]。目前,对入侵植物对环境胁迫的相应研究涉及较少,尤其对五爪金龙与环境胁迫之间的关系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探讨环境胁迫对五爪金龙化感物质的影响,经过人工模拟干旱胁迫试验,并测定五爪金龙的主要化感物质―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以了解五爪金龙和水分胁迫之间的关系。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供试验用的五爪金龙植株采集于潮州市(23°40′22″N,116°38′33″E)郊区的自然种群,带回实验室扦插培养1周后进行处理。

1.2方法

1.2.1干旱胁迫试验预先配制1/4 Hougland's 营养液,再用市售PEG-6000配制体积分数为5%、15%和25%的处理液。向一次性塑料杯(10 cm×15 cm)中分别加入30 mL不同PEG-6000体积分数的处理液,将五爪金龙茎剪成15~20 cm的小段,每段留有2个节,每杯插入4株五爪金龙,每24 h更换培养液1次,一组连续培养3 d,另一组连续培养5 d后测定,每个处理3次重复。采集区分根、茎和叶,室温晾干,粉碎,参照朱慧等[11]的方法测定总黄酮含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2.2标准曲线制作精确配置0.1 g/mL槲皮素标准液,精确吸取0、1.00、2.00、3.00、4.00、5.00 mL于6只标号的50 mL容量瓶中,加入8 mL的70%乙醇,5% NaNO2溶液1 mL,摇匀放置8 min,再加10% Al(NO3)3溶液1 mL,摇匀,再放置6 min,加4% NaOH溶液 8 mL,摇匀放置 10~20 min,以70%乙醇作参比样,在 510 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17]。以浓度(C,mg/mL)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做标准曲线(图1),得回归方程:A=4.885 7C+0.009 0, r=0.995 2。

1.2.3总黄酮提取正交试验参考黄樱华等[18]方法,比较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料液比4个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采用L9(34)正交设计进行试验,观察各因素对总黄酮含量提取的影响,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1。

1.2.4总黄酮的提取与测定准确称取样品粉末1.00 g,加入30 mL 60%的甲醇,恒温振荡2 h (40℃,150 r/min),超声波辅助提取30 min,过滤,滤液用60%甲醇定容至50 mL,4℃保存。按照标准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总黄酮含量。计算总黄酮的质量分数。

1.2.5数据统计试验数据用SPSS 17.0进行Duncan's多重比较(n=3)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正交试验的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极差判断,4个因素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超声波功率。最优提取工艺为A3B1C1D3,即利用60%甲醇,在30℃、200 W、料液比为1∶40(W/V,g∶mL,下同)条件下超声波辅助提取30 min。

2.2不同干旱条件对五爪金龙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选取水分作为胁迫源,比较不同胁迫水平对五爪金龙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图2、图3表明,五爪金龙根和叶的总黄酮含量均高于茎部。不同体积分数PEG-6000对五爪金龙处理3 d后,根和叶中的总黄酮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而茎的总黄酮含量变化幅度不大,但差异亦达极显著水平。5% PEG-6000处理后的总黄酮含量最高,15%和25%处理后含量均有所下降。经过5 d的干旱胁迫,根和叶中的总黄酮含量同样持续升高,其中5% PEG-6000对根影响不显著。

2.3不同PEG-6000处理时间对五爪金龙相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比较PEG-6000分别处理3 d和5 d后的五爪金龙根总黄酮含量变化。用5% PEG-6000处理5 d后,总黄酮含量与处理3 d的相比有极显著降低 (P<0.01),而用15%和25% PEG-6000处理5 d的根总黄酮含量极显著高于同体积分数PEG-6000处理3 d的总黄酮含量(图4)。处理5 d的茎总黄酮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处理3 d的总黄酮含量(图5);不同PEG-6000体积分数处理5 d后叶总黄酮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处理3 d的总黄酮含量(图6)。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五爪金龙体内总黄酮含量比对照显著升高,试验结果与张成军[6]、蔡娜等[19]的试验结论是一致的。经3 d处理后,根和叶中总黄酮含量变化为先升后降,说明中度和重度干旱导致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受到抑制,总黄酮合成量减少,这与杨云富等[20]的研究结果相近。经过时间较长(5 d)的干旱胁迫后,根和叶的总黄酮含量持续升高,说明五爪金龙已经基本适应干旱环境,通过提高总黄酮合成量,增加五爪金龙的环境竞争能力,渡过不良环境。经过对同一器官不同处理时间的比较发现,PEG-6000处理5 d的五爪金龙根和茎中总黄酮含量除根5%PEG-6000处理时极显著低于3 d的外,其余均极显著高于同体积分数处理3 d的,而叶片经过PEG-6000处理5 d的总黄酮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同体积分数处理3 d的总黄酮含量,说明经较长时间处理后,根和茎中总黄酮的合成速率要高于叶片中总黄酮的合成速率,即长时间干旱胁迫主要抑制了叶片中总黄酮的合成。干旱胁迫导致总黄酮含量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干旱胁迫促进了细胞内3-二氢黄酮羟化酶和黄酮合成酶基因的表达[7]。

五爪金龙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雨量充沛、环境适宜地区,通过干旱胁迫试验可知,其对水分的依赖性较强,除了有效积温等因素外,充足的水分供应也是其地理分布和成功入侵的主导因子之一。在缺乏水分的情况下,五爪金龙通过一系列生理指标的变化,最终通过提高总黄酮含量而主动适应干旱胁迫,显示了五爪金龙作为一种入侵植物对环境的较强适应性。

试验仅从非生物因子-水分的角度对五爪金龙的生态习性做了探讨,生物因子(如竞争、捕食等)对五爪金龙生态学特性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外,深入了解五爪金龙的抗旱机理,需要进一步进行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IWASHINA T . The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flavonoids in plants[J]. 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2000,133(3):287-299. [2] AOKI T, AKASHI T, AYABE S. Flavonoids of leguminous plants: structure,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biosynthesis[J]. Journal of Plant Research,2000,133(4):475-488.

[3] 邹凤莲,寿森炎,叶纨芝, 等. 类黄酮化合物在植物胁迫反应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4,26(1):39-44.

[4] 梁滨,周青. UV-B辐射对植物类黄酮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15(3):191-194.

[5] KOSKIM?KI J J,HOKKANEN J,JAAKOLA L, et al. Flavonoid biosynthesis and degradation play a role in early defence responses of bilberry (Vaccinium myrtillus) against biotic stress[J].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2009,125(4):629-640.

[6] 张成军,郭佳秋,陈国祥. 高温和干旱对银杏光合作用、叶片中黄酮苷和萜类内酯含量的影响[J].农村生态环境,2005,21(3):11-15.

[7] 范敏,金黎平,黄三文, 等. 干旱胁迫对马铃薯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J].园艺学报,2008,35(4):535-542.

[8] 石进校,易浪波,田艳英. 干旱胁迫下淫羊藿总黄酮与保护酶活性[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4):80-83.

[9] 叶梅荣,刘爱荣,陈利明,等. 大豆异黄酮对干旱胁迫下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J]. 云南植物研究,2008,30(3):351-354.

[10] 胡玉佳, 王永繁. 两种草质藤本杂草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0(1):93-96.

[11] 朱慧,马瑞君,吴双桃,等. 自然生境中五爪金龙总黄酮含量的比较[J]. 生态环境, 2008,17(3):1193-1197.

[12] MA R J, WANG N L, ZHU H, et al.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llelochemicals from invasive plant Ipomoea cairica[J]. Allelopathy Journal,2009,24(1):77-84.

[13] 黄璐琦,郭兰萍. 环境胁迫下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及道地药材的形成[J].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4):277-280.

[14] 王紫娟,刘万学,万方浩,等. 不同环境因子对紫茎泽兰根系分泌物化感作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8):351-357.

[15] 于兴军,于丹,马克平. 不同生境条件下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的变化与入侵力关系的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2004,28(6):773-780.

[16] 孔垂华,徐涛,胡飞,等. 环境胁迫下植物的化感作用及其诱导机制[J]. 生态学报, 2000,20(5):849-854.

[17] 许琦.芹菜总黄酮的提取及其含量测定[J].食品科技,2006, 31(7):241-243.

[18] 黄樱华,黄月纯,魏刚. 正交试验法筛选侧柏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11):34-37.

[19] 蔡娜,淡荣,陈鹏. 水分胁迫对苦荞幼苗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08,17(4):91-93.

[20] 杨云富,郭巧生,张守栋. 水分胁迫对药用白抗干旱生理及药材内在品质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4):486-487.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虾头壳废料综合性精深加工工艺的研究 下一篇:红枣提取物的Maillard反应制备烟用香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