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文苞质,平中寓奇(连载·9)

时间:2022-09-24 02:59:47

我们利用三期杂志的版面将《乙瑛碑》的偏旁部首及其例字用笔详述了一遍。在详述的过程中我们一再强调的是字从碑来,即书法创作时所书写的作品能够在一种或几种字帖中寻找到它的根源,不可毫无根据一味地自己去写、去创作。这样也就离不开对字帖的临摹。

自古以来,中国书法的学习离不开临和摹两种方法。“临”就是依照字帖的字形结构、点画用笔、墨色浓淡等因素依样书写,根据临帖的熟练程度,临又分为“对临”和“背临”。“摹”即“描摹”的意思,也就是将一张薄的拷贝纸覆盖在所选择的范本上,按字迹原样摹写,此过程根据人对字帖的认知程度分为“描红”和“摹帖”。我将学生对一本字帖从有到无、由浅入深乃至出帖创作的这一认知过程大致分为五部分,依次如下。

一、读帖

记得第一次拿到《乙瑛碑》字帖时感觉它结体稳健,工整匀适,笔法严谨,布局平实,组织严密,全幅每个字都是那么端庄秀丽,温文尔雅,尤其是燕尾的姿态非常优美。在这种平实中,还出其不意地出现字形的变化,是那种含有篆意的变化,秀丽之中含质朴,或偏旁部首夹杂一些篆字构件,或左右两边随手造势,或动感之笔戛然而止,抒情之锋尽情挥洒,真是妙不可言。在初次临摹此碑时,既不会像临摹《石门颂》那样因为不理解作品的艺术感受而无从下手,也不会像临摹《曹全碑》那样因为过分甜美而走向柔弱。所以,在观摩多种字帖后,我选择了《乙瑛碑》,因为它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规范 温文尔雅、不偏不倚,正所谓“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如图中的“雄”“鲁”“言”“幽”“神”“赞”等字,含筋抱骨,刚柔相济。但也不乏有方硬刚健者,如“臣”“戒”“四”“立”等字;也有婉转飘柔者,如“司”“来”“祠”等字。

二、描摹

“描”即描红,是指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用蓝笔或黑笔描写;“摹”即摹帖,是指用透明纸覆在范本上,沿字帖上的字影一笔一画地摹写。此法一般用于初学者,在习字时不知如何把握字体的外形,用描摹法便于对字形结构的掌握。

三、对临

是指把字帖放于一旁,看着字帖将字一个一个地写在作业纸上。对临在习书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对临便于习书者掌握字的点画用笔,但是难于掌控全局布白,我们在对临时往往过于专注单个字体的结字笔法而忽略了整篇作品的章法。因此,在书写时要眼观全局,做到字体大小一致,布白匀称,同时还要仔细看帖,准确掌握字帖的主要特点,下笔准确果断,直就是直,曲就是曲。

四、背临

是指在对临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作业纸上。此法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写字时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其实背临的过程也是创作的过程,在书写时最忌讳隶书楷化,其主要表现为用楷书笔法来写隶书,形成两头重中间轻的毛病,有时转折处圭角外露突兀,有时字势成右高左低的斜势。因隶书从篆书衍化而成,用篆法作隶书,则古意盎然,奇趣横生,如取楷法,则字势单薄、结体呆滞。

五、创作

在掌握了字体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这就是创作了。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大都会想到集字习作。集字创作是指将字帖上的字摘下来组成句子来练习,这样,既可练字,也可从中练习创作,犹如学步一般,是一个好方法。在练习时可以用毛边纸,待写得熟练了用宣纸来写,写得精了,可以在此基础上,挑些好词句,词句里有字帖里的字,也有字帖中没有的字,写来试试,看看能不能将学到的东西用出来,直到最后脱离字帖来创作,一步一步走虽慢,却能一步一个脚印。

总之,书写一幅完美的书法作品不仅要求具有点画精到、笔力遒劲,笔势流畅、姿态生动,法度严谨、章法合理等各种客观条件,书者也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主观条件,如博览群书,多与名家交流等,以此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审美观念等。古人云:“知道味者,乐在其中矣,如不知者,妨于观赏。”这是很有见地的。这就是说在赏析书法作品时要从多个角度去考虑,如字体结构、用笔方法、布白章法、书写背景、书家表达的的感情,等等,不要一味单纯地去临字形而不考虑这幅作品好在哪里。由于社会风尚变迁,人的审美习俗和审美观念的不同,人们在欣赏或评论书法作品时往往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给书法爱好者如何学习书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而我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要耐得住寂寞,勤看书法史论、赏析等方面的书籍,勤于动脑思考问题,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学习,不可好高骛远,遇到一点困难就气馁而不求上进,也不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上一篇:处世高手欧阳修 下一篇:乞米诗与却金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