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时期玉料及常见玉器初探

时间:2022-09-24 01:33:23

红山文化时期玉料及常见玉器初探

摘要: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和辽宁西部地区的赤峰市,距今6500-5000年是中国北方地区著名的新石器时期文化。从8000多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到4000多年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统称为泛红山文化。各个文化类型均有玉雕制品,在红山文化时期达到玉器制作和使用的顶峰,其圆润简约的风格,生动诠释了“天人和谐”的哲学思想,在中国文明起源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红山文化时期玉料及常见玉器探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玉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对于玉器文化的推广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红山文化 玉器文化源头 三孔玉器

近二十几年来,自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他土的一件“玉猪龙”被认定为红山文化遗存之后,红山玉器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内蒙古、辽西地区的众多发现,鲜明的玉器群体和地域特征逐渐被认识,掀起了红山玉器的研究高潮。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是中国玉器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国玉器文化的源头。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中,玉猪龙和C型龙非常有可能是中国龙文化的源头,对其进行深度研究有助于我们对“龙”图腾的追溯。并且红山文化时期玉器的用途多为祭祀、求雨等拜神活动,这种活动一直持续到今天,依然延续与中华儿女的生活当中,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

中国古人在审美活动中追求一种圆满具象的体验,追求圆融无碍、流转不息的生命境界。圆是运转无穷,生生不息的表现,体现了绵延不已、循环往复的宇宙精神和生命特征”。或许正因如此,红山先民在普遍运用“圆”的思想于设计理念方面迈开了较早的步伐。红山文化器物中有丰富的圆孔方形玉璧及玉联璧。红山文化的三孔玉器,更是以三个连续的圆孔突出显示了“圆”的设计思想在先民头脑中的重要地位。这些现象无不反映了红山文化先民心中潜藏的“圆”的审美意识,表现出流畅、运动、活泼、婉转、和谐、完美等特征。红山先民的尚圆意识不仅仅局限在标准的圆环上,还独树一帜地大量体现在玉玦型的器物上,如玉猪龙。玉玦型的器物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兴隆洼文化中玉玦的设计,它的典型特征便是圆环之上有一个断口。这种缺口虽然有时可能会破坏圆形带给人的平衡稳定感,然而我们发现玉猪龙的钻孔在悬挂后,将会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平衡,重心会自然而然地与尾末维持在一个水平线上。这种看上去破坏的举措,却掩藏了在内部寻求一种平衡的思想。在这种追求的过程中,我们体验到一种高于那标准圆环单一、呆板的平衡模式的动态平衡感。同时,玉的质地本身具有永不腐烂的特性,再加上被赋予的神性,将使亡者灵魂升天与祖先神相合一而获得永生的功能。

在现代的玉佩饰中,很多也都以整体为椭圆球或不规则圆球状为基础进行创意雕刻,这种尚圆意识是中国流传下来的文化底蕴,也表达了中国人的温润含蓄之美。此意识从红山文化开始至今,已经流传几千年,并对中国玉器的发展留下了大致轮廓。

自红山玉器中出现云纹样式,各代玉器对云纹样式都做了不同的表现,例如利用不同的雕刻手法,或者变化云纹样式等。到了现代,云纹除了用阴线去表现以外,也采用阳线,而且云纹不在以紧密众多为特点,现代玉器表现云纹在数量上相对较少,较多的力度放在了形态的变化。除此之外,由于雕工工艺的发展,云纹图案也在玉雕发达时期出现在了玉石材料的弧面上,使云纹有了立体感。

第一,在玉料方面,红山玉器的玉料主要为岫玉,也有石英、玛瑙、玉髓、绿松石或煤精等玉料。玉料的多样化,给“玉”下了一个更广的定义,即“石之美者为玉”。从红山文化开始,玉的定义就有了如此的扩展,这对于以后的玉料有了更广的选择,对中国玉文化的发展开拓了道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美石出现在人们面前,人们也秉承着红山文化的博怀,将美石归为玉石,并对其进行加工和收藏,使玉文化发展壮大。

第二,在地域方面,包括红山玉器文化在内的北方文化对南方的这种影响持续了很长时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族,北方的统帅们不愿把生命紧闭在深宫里,而是一次次向南方、向中原冲击。冲击的结果就是融合。长城的修筑,证明这种冲击的存在。明朝迁都北京,考虑的也是北方问题。但最终也没阻止住女真人后裔们再次入关,在北京紫禁城安上了自己的宝座。而以红山文化时期玉器为源头的女真族玉器文化,也随之影响了南方的玉器发展。

第三,红山玉器的线条简单,器形基本源于自然、想象及二者的结合,多数是权力、地位和神灵的象征。直到现代,很多玉器也专门用来进行祭祀等活动。当然,随着改革开放的迈进,人们也开始将对神灵贡拜慢慢转化为对自身的保佑与祝福,于是,玉器在现代更多的应用于相互表达祝福的礼物和对祈求对未来的美好愿望。线条也从简单向复杂发展,由粗略的加工到细致的雕工技术发展。而现代玉器样式的复杂,也引起了雕工大师对红山文化中简单线条应用的思考,并将其运用于现代玉雕,以简单之素美胜繁琐之华丽。

第四,红山文化玉器造型独特,题材多样,雕琢工艺和用玉制度自成一体,具有鲜明的的地域特征和时代风格,其文化内涵深奥,远远超出了其他地域的史前文化,由此使东北地区成为中国史前玉器研究的重心地区之一。是中国玉器文化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有极强的研究价值。

本人以红山玉器玉料、器形、与其他文化时期玉器造型做对比,及红山文化玉器对后世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得出一下相关的结论:

1. 从玉料上,红山文化时期的玉料来源于努鲁尔虎山脉,大多都是就地取材,多为岫玉,并且岫玉可分为透闪石矿类岫玉和蛇纹石类岫玉,其中透闪石矿类岫玉中可见如同和田白玉一样优质的玉石。这为以后对玉的定义,有了更为广泛的范围。

2. 从器形上,红山文化时期常见玉器中的玉猪龙可能是中国龙文化的起源,各种器形中几何图形多为“方”和“圆”,能大致表现出古人“天圆地方”的认识,并且体现了中国玉器发展中的“尚圆思想”。

3. 从纹饰对比上,云纹图样变化成的兽纹图样可能是后来饕餮的形象原形,并且云纹图样也是现今祥云图案的来源。

4. 红山文化时期玉器是中国玉器的源头,玉猪龙,C型龙中的造型很可能是中国龙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的“尚圆思想”在红山文化的玉器中也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 中国玉器全集编委会. 中国玉器全集[M]. 原始社会卷.

[2] 臧振.潘守永.中国古玉文化.北京中国书店出版,2001 年1 月.

[3] 朱志荣. 中国审美理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作者简介:

郭梦䶮(1989—— ) ,女,河南鹤壁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09级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制作专业本科。

上一篇:我国民用建筑的空调发展及策略 下一篇:我国儿童乘车用约束系统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