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入市的国际经验借鉴与我国的政策选择

时间:2022-09-24 01:08:34

养老金入市的国际经验借鉴与我国的政策选择

[摘要]自2012年两会以来,养老金入市一直是大众热门话题,对养老金入市与否各方持不同的意见,对此也是褒贬不一。众所周知,养老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必须谨慎为之,所以笔者认为在当前阶段养老金入市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测算合理的比例,这一比例必在财政的可承受范围之内,然后在相关政策法规逐步完善的条件下逐步增大养老金的入市比例,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稳步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关键词]养老金;入市;401K计划;比例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107

1我国的养老金入市不适合401K计划模式――以美国为例最近网上有很多观点认为我国的养老金入市应该效仿美国401K计划,进行养老金的入市。在这里笔者认为有一定的不妥之处,所以就这一问题谈论一下自己的看法。在这里,我们先了解一下美国的养老金入市情况和美国的401K计划,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美国的养老金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入市,真正大规模入市的是美国的401K计划,这一计划只是美国养老体系的第二层次的一个分支而已。而它之所以如此闻名世界,是因为它的大规模入市取得了一定的空前的成就,把养老金在保值的基础上实现了大幅度的增值。但他的资金总额其实不足美国养老金体系总额的1/5,所以说401K计划的大比例入市并不等于美国养老金的大规模入市,这一概念必须区分开来。

我国养老金运行实行统账结合的模式,即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我国当前的状况是用来支付养老金的社会统筹账户资金远远不够而不得不挪用个人账户资金,导致的后果就是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一大缺点就是资金链一旦发生问题,国家财政将无力填补这巨额的账户漏洞。此外随着CPI不断上涨,通货膨胀不断加剧,把养老金仅仅投资于债券和银行的方法显然不可取。养老金入市显然是保值增值的好办法,但是我国养老金体系发展时间较短,当前从养老金发展阶段来看养老金入市是否可取?下面我们以养老金体系发展较为完善的美国为例,来简单分析一下养老金入市问题。

其实很多人并不熟悉美国的养老体系,美国的养老体系非常复杂,它的构成非常之多,而且投资体系多元化,它的发展程度可以说大大超过中国养老体系发展程度。总体来看,美国的养老金体系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基础性的社会养老保险。这一层次几乎覆盖全国的就业者,这一部分是美国公民的最基本的养老钱,类似于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第二部分,企业性质的养老保险。这部分保险是由企业出资,为职工提供的一种基础养老保险之外的险种,401K计划就出自这一部分。这部分类似于我国发展较为落后的企业年金。第三部分,公民自愿参与的私人养老保险。这部分保险公民自愿参与,这类似于我国当前的商业保险,当前我国的商业保险发展也有一定的崛起之势。

就美国而言,通常我们把养老体系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统称为私人养老保险体系,美国的养老金入市是针对的私人养老保险体系。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过于简单,就第一部分而言,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发展程度基本与美国持平,但是就第二部分而言,我国的企业年金还处于初始阶段,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美国,第三部分的商业保险近几年虽然有一定势头的发展,但是尚处于起始阶段。所以说我国的养老金入市和401K计划完全不同,美国的401K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它是属于私人养老金的入市,也就是说401K计划即使出现亏损,那也是私人养老保险金的亏损,而处于第一部分的基础性养老金丝毫未受到影响,但是中国进行的养老金入市是基础性养老金的入市,一旦出现大数额亏损将会使人心惶惶。所以如果按照养老金的发展阶段,我国需要把企业年金做起来之后再进行类似于美国401K模式的入市。但这并不是说我国现阶段不能进行养老金入市,只是我国不适合类似于401K计划这种模式的入市,所以只能寻找其他方法。

2养老金入市的比例应在国家财政预算范围之内既然养老金要入市,那么就涉及投入多少的问题。毫无疑问,我们不可能把个人账户中全部的资金投入到股市中,因为个人账户的资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如果把其全部投入,那么在高风险的股票市场无异于拿老百姓的养老钱开玩笑!这时候就涉及一个比例问题。那么这个比例到底多大才合适?

根据2015年8月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这一比例远远低于西方国家的40%~60%的比例。根据官方数据,我国可以进行养老金入市的资金总计2万多亿元,按照30%来算的话,最终可以进行养老金入市的资金总额最多为6000亿元。但是由于我国尚未实现养老金的全国统筹,资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聚拢,所以实际能进行入市的资金远远低于6000亿元。

其实,养老金入市并不是必须在养老保险发展非常完善的状况下才能入市。但是在我国养老保险发展并不完善的情况下进行养老金的入市,必须要掌握一个比例的问题。养老金进入变幻莫测的股市,必将面临各种风险,而这种风险必须在国家的可控范围之内。也就是说,把养老金个人账户中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股市,必须做好亏空的准备,投入的这部分资金即使大部分亏空也必须由一定的财政预算来填补漏洞,目的是保证老百姓养老钱的本金必须安全。但是国库的资金毕竟有限,而且还得用来支付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所以国家必须对养老金入市可能带来的本金漏洞进行合理估计,确定一个合理的比例,并拿出相应的国库补漏专项资金来进行风险规避,目的是必须保证养老金本金的完整无缺,基本原理如下图所示。而且这个比例也不一定就是官方给出的30%,但是在入市的最初阶段必须以小比例为妙,而且补漏专项资金并不是可以随意浪费,必须在监管部门的严格把控下使用,而挪用这部分资金也仅在养老金本金亏损的情况下进行,也就是说,不是迫不得已,不能动用这部分资金,这部分资金在大多数时刻只是起到规避风险的作用。养老金入市运作预想见下图。

3社保理事会人员薪酬实行绩效制

毫无疑问,养老金入市的法律法规会随着政策的实行不断完善,但与此同时,养老金入市还涉及一个效率问题,即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保理事会工作人员的活力,让他们的才能充分发挥,各尽其能。笔者在这里认为应该把工作人员的薪酬与绩效挂钩,即在基本工资的基础上,一个运作团队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养老金的效益越高,运作团队的薪酬越高,以此来提高养老金入市的收益率。运作团队的薪酬实行底薪加绩效工资的模式,这类似于现在的销售岗,目的就是让养老金入市这根弦紧绷起来,因为如果我们的养老金本金仅仅保证住了安全,但是收益率与之前投资国债和银行收益率差别不大,那我们的养老金入市将会毫无意义,仅仅是劳民伤财而已。与此同时,养老金入市资金运作团队在提高其效率的同时必须以保证资金安全为前提,必须严格遵循养老金入市的相关法律法规,在监管部门的监督之下注重效率的同时必须保证其质量。

4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有自己的国情,在养老金体系发展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不能盲目学习国外的养老金入市经验,而应该根据本国养老金发展所处阶段,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金入市模式。其中养老金入市由社保理事会运作,社保理事会资金运作团队薪酬实行绩效制,目的是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提高运作收益。此外,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养老金入市的合理比例,国家财政预算专项资金必须能承受这一比例的资金亏损,此时就要求国家财政对养老金做出合适的财政预算,养老金入市必须根据这部分的财政预算进行,使养老金入市与财政预算协调推进,逐步扩大养老金入市比例,实现养老金的平稳保值增值。

参考文献:

[1]许一力中国养老金入市缺乏重要的几环[J].商品与质量,2013(13)

[2] 郭福生对我国养老金入市问题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2(14):15-16

[3] 杨婉浅析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对现有格局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3(14):1

[作者简介]陈恩修(1993―),男,山东临沂人,社会保障专业。

上一篇:东北上市公司与地区经济发展研究 下一篇:我国高职会计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