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交会馆择木而栖 会展区域格局酝酿嬗变

时间:2022-09-24 01:01:36

高交会馆择木而栖 会展区域格局酝酿嬗变

近日,曾连续举办过几届高交会、为无数海内外客商所熟知的深圳头号“临时建筑”高交会馆已被基本拆除,并将被整体搬迁到龙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更名为龙岗会展中心,继续发挥作用。高交会馆的拆迁预示着深圳会展区域格局的嬗变。

中心区建设与展览馆分流

高交会馆于1999年8月建成,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展览面积3.6万平方米。它的建成在当时大大改善了深圳会展设施的匮乏状况。创办于1999年10月的高交会,每年给深圳会展相关行业带来大约12亿元的营业收入,对深圳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显著。高交会的成功又引来了住交会、家具展、钟表展等上百个展览会在此举办。

高交会馆在给深圳带来了人气和财气的同时,也给市中心区的交通带来了较大负效应。每年有大约30万人参加高交会,展期中间展馆附近每天人流量达到15万人次,造成了经常性拥堵现象,甚至有时不得不实行交通管制。体量更大的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深圳中心区已经“挤不下”这两个庞然大物。

高交会馆占地面积达到7.7万平方米,这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区不啻是一种“奢侈”。根据深圳市政府的规划,作为城市的功能核心,中心区将重点发展金融等服务业。高交会馆所在地如果用来发展金融业,更能体现土地资本的价值,更有利于经营城市。深交所将在高交会馆原址兴建新大楼,证实了这种判断。在此情况下,高交会馆只好再择木而栖了。

深圳会展区域格局将嬗变

高交会馆的建成,使深圳会展产业摆脱了1990年代的低迷和徘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深圳的展览空间规模、展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已跃居全国前列,有5个知名展览会得到了国际展览联盟(UFI)的认证,高交会的名字也成了深圳的名片之一。

但是,深圳会展产业的发展也还有某些局限性,其中之一就是会展设施的布局非常不均衡,过度集中于市中心区。国际会展中心、高交会馆、工业展览馆、博物馆和美术馆扎堆于中心区,而其他地区尤其是关外至今没有像样的展览馆。会展设施的集中不一定是坏事,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但前提是去中心化。国外大型会展设施通常是建在郊区。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以其28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应付一般大型展览会绰绰有余,不怎么需要其他场馆配合。这一点与北京中心区的几个小展馆不同。高交会馆飞到龙岗,不会妨碍中心区会展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龙岗乃至关外会展产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根据会展设施决定会展聚集度的产业发展规律,龙岗将很快发展成为深圳会展产业的次中心。深圳会展将由现在的集中化格局,嬗变为以中心区为主、以龙岗为辅的新格局。

高交会馆搬迁后,深圳会展资源将得到优化配置,某些不适合在中心区举办的展览会,例如重型机械展,可以放在关外的龙岗举办。据龙岗区有关部门透露,未来的龙岗会展中心将主要承办一些中小型专业性会展。会展中心的辐射范围可达到整个珠三角。

会展设施区域规划应跟上

深圳会展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深圳市政府的重视和领导的支持。2004年7月,市政府制订了《关于发展深圳会展业的意见》。关于“会展场馆的规划和建设”,《意见》提出了如下愿景:“以深圳会展中心为龙头,在市中心区形成深圳会展中心、高交会馆、工业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各专业场馆功能互补的场馆群。”

这个意见促进了会展场馆建设,但对会展设施的区域布局似乎不够重视。就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选址而言,政府几经波折,下决心最终定址于中心区,主要是考虑到会展中心对于CBD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而对会展设施自身的布局规律有所忽视。把高交会馆放置在中心区,也有类似的考虑。随着高交会馆飞到龙岗,会展设施的布局应该作新的思考。

国内其他城市已经先行了一步。2001年10月,北京市提出了“大中小、远中近”的布局构想,中心区、远城区和郊区展馆规模依次增加。2004年11月,杭州市通过了《杭州市会展中心布点规划》,提出了“两主四副九场馆”的格局规划,在中心区和萧山分别形成两个聚集圈。深圳宜尽快制定明确的会展设施布局规划,以优化场馆布局,避免盲目建设。

上一篇:第六届中国国际室内装饰博览会 第六届中国室内... 下一篇:新加坡会展业统计工作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