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表达能力的阶段性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2-09-23 11:38:32

口头表达能力的阶段性教学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衡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在当今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的倾向,这种现象导致很多孩子口头表达能力滞后,影响了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儿童时期如不经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个最宝贵的钥匙。”在学校里一定要严格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否则“他们出了学校不善说话,甚至其终身不善说话”。

口头表达能力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此重要。低年级的孩子想象力丰富,他们的接受和模仿能力都特别强,乐于表达,喜欢交流,但是由于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缺乏语言的积累,他们在进行口头表达时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亟需教师有目的、有方法、有阶段性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第一阶段:自由地说――爱说

创设情境,激发表达兴趣 一定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口语交际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和谐民主的氛围则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前提。要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表达,就要给学生一个民主、宽容地自由表达的语言环境。让每个孩子都想说、爱说,打开他们语言的源泉,让每个孩子都尝到成功的喜悦,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说话,变“要我说”为“我要说”。

激励评价,调动表达热情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能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而且能激活孩子的思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在对孩子进行口头表达的训练中,师生都要参与到评价中去,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欣赏。

第二阶段:模仿着说――学说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还不完善,但模仿性较强,他们往往是从模仿别人说话开始学习表达的。根据低年级儿童语言学习规律,说话训练应该循序渐进,体现层次性和阶梯性。

注重积累,使表达言之有物 “不积硅步,无以行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没有一定语言积累,表达就是无源之水。将阅读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背诵下来,积累多了,语言自然丰富起来了。

传授技巧,使表达规范流畅 同样是“说”,有的孩子口齿伶俐,条理清楚,有的孩子却语无伦次,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此时,教师对于说话技巧上的传授和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完整、通顺地说。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说话经常会说半句话,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造句、质疑、问答等方式都可以进行句子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句的概念,训练学生把话说完整,说通顺。

具体、生动地说。把话说得具体、生动,这是口头表达的更高要求,也是向书面语过渡的重要阶段。

有中心、有顺序地说。说话训练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小孩子说话往往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没有重点,没有层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相应地教孩子使用一些连接词,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句式,使他们按方位、逻辑等顺序来说话,逐步提高学生说话的质量。

第三阶段:创造性地说――会说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说话技巧提高之后,教师可以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第三阶段的训练――让孩子创造性地说。

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学生应敢于提出自己的个人的见解与主张,表达与众不同的观点与看法。所以教师进行口语教学时必须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说话训练,培养学生想象力 亚里斯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力的源泉。”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听故事、编故事、讲故事,有时讲给小朋友听,有时讲给爸爸妈妈听,有时还自言自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小学课本中有好多以童话为题材的故事,教师可利用这些教材,让学生续编课文的结尾,这既是发展想象力的好时机,也是锻炼表达能力的好时机。

通过说话训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灵活多样的创造性说话训练,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使学生具有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形成独立的人格。

另外,对班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加以辨析,进行热烈的讨论,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也是培养孩子个体语言的有效方面,比如对因为帮助同学而自己却没有完成作业这一情况加以评析,学生的观点只要不偏离正确的方向与原则,教师都应予以肯定,不做过多的干预,而要把侧重点放在语言表达上面,真正使学生感受到畅所欲言的快乐和自由民主的谈话氛围。

总之,关于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笔者想以叶老的一句话作结,与大家共享:“讲话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而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而再也不能离开,那才是终结。”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语文老师能潜心钻研,不断探索实践,就一定能让“说话”练习跨上一个新台阶,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第二小学)

上一篇:返璞归真:还语文课堂真风采 下一篇:浅谈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