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2-09-23 11:10:37

简论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及防治措施

【摘 要】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加大,机动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成为城市不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及危害,简要论述了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对策。

【关键词】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

随着城市不断增长,交通迅速发展,机动车数量大大增加,由此引起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而城市空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不断影响着城市市民的工作与生活,成为目前社会较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中国大型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已经超过发达国家同类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高度低,直接危害的人口众多,造成局部地区机动车污染的问题也日趋严重。

1 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危害

1.1 污染现状

机动车尾气的污染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铅和固体颗粒物等,其中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是主要污染物。据统计,2003年全国机动车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总量分别是1995年的2.51、2.05和3.01倍[1]。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正由煤烟型污染向机动车尾气污染转变。

1.2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机动车尾气污染损害人体呼吸系统[2],导致暴露人群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呼吸困难的发病率增加、肺功能降低,还可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生殖功能造成危害。刘美娟[3]等研究得出住房沿街可使儿童持续咳嗽和喘鸣发病率增高,随着住房与交通干线距离的接近,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

2 国内外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回顾

2.1 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法规不断推出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加深,各国政府都制定了限制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法规。美国政府30年来不断提重污染地区的新车和在用车尾气排放标准;国内从国家、省、市各级层面也出台了相应的标准、法规,《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机动车尾气污染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南京市2010年经市人大批准实施了《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2.2 采取经济补偿手段推进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

机动车尾气污染影响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危害人体健康,政府应当综合采取法律、行政、技术和经济手段,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其中,在采取限制高污染车辆行驶等行政措施外采用经济补偿手段促使高污染机动车改造及淘汰更新是可行有效的选择。北京市政府资助对9000余辆公交、环卫、邮政、城市配送等运输柴油车进行了改造,对组建绿色车队给予贷款贴息,新增更换绿标货车2万余辆,政府提供1400余万元补助国Ⅴ与国Ⅳ标准车差价,提供500余万元补贴国Ⅴ与国Ⅳ标准油品差价,同时,加大对黄标车提前淘汰的补贴力度。

2.3 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一是汽油机的机内净化技术不断进展,利用废气再循环技术、稀薄燃烧技术、控制进气、改善排气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如日本雷克萨斯轿车,先后采用机电控制式和电脑控制式的废气再循环装置,优化整个汽油机工作范围内废气再循环。二是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与技术不断涌现。各国都先后开发出排气后处理技术,即在废气排入大气前,在不影响或少影响其他性能的同时,降低有害废气的排放。三是将先进技术如激光遥感监测技术等应用于汽车尾气排放检测。

3 国内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现有机动车尾气污染法律法规不能满足需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对机动车尾气污染管理作了原则上的规定但可操作性不强,由于各地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导致对新车注册登记管理、机动车I/M(检测/维修)制度建立、简易工况法定期检测、环保标志管理等工作缺乏法律依据,推动困难。

3.2 省级环保部门不能从新车生产源头控制尾气污染

省级环保部门对机动车生产及进口环节尾气污染控制缺乏监督。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包括生产、进口、销售、使用、维修乙级车用燃料管理等六大环节。目前,生产、进口环节主要由国家环保部直接管理,省市一级环保部门管理的重点是对在用车的管理,难以对机动车生产及进口等源头环节尾气污染进行有效监督,致使新车生产尾气污染控制监督力度不足。

3.3 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协调机制不健全

《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省级环保部门对在用机动车尾气污染进行统一监督管理。但由于在用机动车管理的特殊性,环保部门必须依赖公安、交通、质监、工商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作。由于缺乏协调机制、缺少相应的监督评价环节,环保部门如何行使“统一监督管理”权、其他职能部门如何履行职责等问题都无法有效解决。从而造成在具体工作中,一些部门缺乏监管的主动性、积极性,致使环保部门对机动车尾气污染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存在诸多困难,制约了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工作的开展。

4 结论与建议

4.1 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法规建设

《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机动车尾气污染管理作了规定,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治理手段的改进提高,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还应不断完善、配套有关法规、标准,明确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在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工作中的职责、职能,建立健全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协调机制。

4.2 实施在用机动车环保标志分类管理,逐步淘汰高排放车辆

采用年检、路检、入户抽查等方式加强对在用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日常监督管理,首先在省会城市、直辖市等地实施简易工况法定期检测,在其他城市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广。对在用机动车实施环保标志分类管理,加速淘汰老旧车辆和黄标车,对高排放机动车采取限制区域、限制时间的交通限行措施。

4.3 加强对新车型式核准和生产一致性检查

目前,机动车生产及进口等源头环节尾气污染控制由国家环保部统一进行监管,每年国家环保部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本年度生产新车的尾气排放状况进行抽检。建议国家环保部从部分城市试点逐步将新车生产一致性核准下放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环保部门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的主动性。

4.4 提高燃油质量

机动车环保技术的发展要有高品质的燃油来保证。各地在汽油无铅化的基础上,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燃油质量标准,质监部门要加强对燃油市场和加油站车用油品的质量监督和抽查检测,保证车用燃油达标。

4.5 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网络

应该加快发展以轨道交通、公交车为主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方便市民出行,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私家车进入中心城区的频率。

参考文献:

[1]黄远峰,罗澎,何龙等.深圳市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环境空气污染预测和控制对策[J].中国环境监测,2001(1).

[2]邓芙蓉,郭新彪.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健康影响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2).

[3]刘美娟,董光辉.鞍山市大气污染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J].流行病学与防疫,2006(23).

上一篇:地铁AFC系统的网络基础与网络化建设 下一篇:论船闸的养护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