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骑40万里,《失孤》爸爸寻子路上获“重生”

时间:2022-09-23 10:53:04

爱子被拐

变卖家产踏上寻亲路

头发花白,脸上细纹密布,今年45岁的郭刚堂虽然衣着整洁,看起来却比同龄人苍老。这个出生在山东聊城经济开发区李太屯村的“70后”,曾是村里最令人羡慕的年轻人,他形象不错,人也聪明,不到二十岁就能通过做生意为家里赚钱了,结婚后还率先在村里买了两辆拖拉机。

1997年9月21日,外出贩卖沙石的郭刚堂运气特别好,一天卖出了几十车。收工后,他在聊城市区给儿子买了一只玩具熊,就开着拖拉机兴高采烈地往家赶。一想到儿子郭振见到玩具时的兴奋劲儿,郭刚堂不禁笑了。两岁半的郭振,是家中唯一的孩子。他乳名“小六”,聪明伶俐。

傍晚时分,郭刚堂驾着拖拉机到家时,发现自家门口聚集了上百人。他心里咯噔一下,预感到家里出事了!村里一个叔叔含泪告诉他:“小郭振被人贩子偷走了!”

在妻子和乡亲们七嘴八舌的讲述中,郭刚堂总算明白了事情的经过:下午,妻子张在家为他准备晚饭,儿子和邻家女孩在家门口玩耍。这时,一个漂亮的陌生女子走近郭振聊了几句,然后用手绢给郭振擦了一把脸后,孩子就用手拿着竹竿,一边敲打着路面一边跟随着对方向村口走去。其间,一位回村的邻居正巧遇到郭振,并询问他干什么去,但小家伙只是咧着嘴笑了笑,没有说话。这位邻居也没在意,以为是郭刚堂家的亲戚领了孩子去玩,毕竟在此之前村里从没丢过孩子。等张发现儿子不见了,就和乡亲们找遍了村前村后的每一个角落,却没有看到小郭振的人影。

明白事情的原委后,郭刚堂吓蒙了,他“扑通”一下跪倒在地上,求乡亲们再帮忙寻找。大家分别到方圆几十里的村镇,以及全市的各个出口、汽车站、火车站去找人,但一无所获。这时,乡亲们你三百我五百,又凑了5万块钱,让郭刚堂印了许多传单发出去,并在电视和报纸上登了“寻人启事”。但眼看一周过去了,孩子依然音讯全无。

郭刚堂和大家没有放弃,村里500多名乡亲自发组成的“寻子队”,跑遍了聊城境内的所有警察局,翻遍了所有可能有用的案宗,到处打听,这样奔波了一两个月,又是无果而终。

小郭振是在妈妈手上丢的,张从儿子被拐的那一刻起,每天都活在自责和内疚中。最初的两周,她水米不进,只能靠输液维持生命。她的精神变得越来越恍惚,逢人就磕头,并拽住人家的衣服哭求:“帮我找找儿子吧!”整整半年,张对每一位前来探望自己的人,都只重复着这个动作和这句话。此情此景,令乡亲们伤心落泪。

1998年初,郭刚堂卖掉了家中赖以生存的两辆拖拉机,买了一辆摩托车,独自踏上了漫漫寻子路。一打听到哪里有买孩子的,他立即就奔向哪里,但一次次都失望而归。

刚开始,郭刚堂每一次外出寻子,都会印几万份寻人启事,一路走一路贴。有一回,他突然接到寻呼信息:“我有你儿子的消息,你快来人民路广场”,郭刚堂鞋都来不及提,就匆忙赶了过去。结果等着他的却是一群陌生人,他们见到郭刚堂就劈头盖脸一通骂,然后扔给他一把刷子,让他立刻把这片的寻人启事都清理干净了。那一晚,这位从记事起不曾流泪的山东大汉,却泣不成声。

后来,郭刚堂想出一个办法,他把孩子的照片印在布面上,制成一面锦旗,插在摩托车后座上,变成移动的寻人启事。骑行时风大,旗子常被刮走,郭刚堂就省下吃饭的钱请人再做一面,钱多时做大一点,钱少时就做小一点。旗子上,郭振穿着黄色的绒衣,郭刚堂用大大的楷体字在上面写着:“儿子,你在哪里?爸爸找你回家!”

乞讨流浪

天涯寻子磨难重重

一天晚上,当郭刚堂骑行到河南开封时,兜里只剩下一毛五分钱。但饥肠辘辘的他太饿了,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一家面馆,小声问那位面善的老板:“您能不能……”后面的话没说出口,眼泪上涌,郭刚堂扭头跑出了面馆,攥紧拳头捶地。

因为跨省寻子开销很大,几乎断了经济来源的夫妻俩,欠亲戚朋友的债越来越多。1998年4月,郭刚堂再一次离开家乡外出寻子时,只得往摩托车后座上装了几布袋妻子做的东昌府工艺葫芦,从此一边卖葫芦,一边找孩子。但对于不菲的寻子开销,卖葫芦换来的钱只是杯水车薪。没钱了,他就回聊城打短工挣,挣到一笔钱再出门找孩子。

在电影《失孤》中,以郭刚堂为原型的主角雷泽宽获知儿子雷达的消息后,不远千里,骑摩托车赶到泉州,“听说你儿子是抱回来的,能让我见见吗?”雷泽宽在一个小渔村问桉易的养父母。见到桉易时,雷泽宽问:“你记不记得小时候有一条小狗叫黑子?你小时候脚被钉子扎过,左脚留下伤疤,有没有?”当雷泽宽执意要看桉易的伤疤,并要做亲子鉴定时,他连人带摩托车,都被气愤的当地渔民扔进了大海。

“电影中的情节都是我的遭遇,它体现了地方保护主义,以及要解救一个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有多么困难。”郭刚堂说,2000年夏,他费尽周折才打探到,南方某村庄一对不育夫妻,刚从外地买回一个5岁男孩。一算小郭振的年龄,当时也有5岁了,郭刚堂就以卖葫芦之名,在那个村子里转悠了半天。当看到那个小男孩时,他忍不住问他小名叫什么,听没听说过“东板桥”,还不经孩子奶奶的同意,贸然掀起孩子的裤管检查他的左脚,想清楚有没有小郭振脚上的那块疤。孩子奶奶立即喊了起来,郭刚堂遭到了一顿围殴。

漫漫寻亲路上充满了艰险。这些年,郭刚堂乞讨流浪过,也经常为了省钱找寺庙道观借宿。饭馆老板、街头混混、桥洞里占地盘的流浪汉,怕跟人起冲突误事儿,所有挑衅、嘲笑和刁难,他都不去理会。明明笑不出来,也要硬挤出张笑脸,求这一路上的人行个方便。

郭刚堂仅有的一次与人发生大冲突,是2002年在宁夏,路边吃饭时碰到几个醉汉,原本挨了几下无缘无故的打,他可以忍过去,但对方把他的“寻子旗”从摩托车上扯下,在孩子的照片上跺了几脚。这让郭刚堂忍不下了,和他们打了起来。因年轻的时候是个体育能手,最后他竟没怎么吃亏。

有年冬天,郭刚堂骑行在内蒙古,看着地图上镇子和镇子离得挺近,但真骑起来,荒野里一处人烟都没有。风刮在脸上像刀子,他的手指也裂开了口。半夜实在骑不动了,郭刚堂躲在一个小土堆背身休息,困意阵阵袭来,他却不敢睡。郭刚堂知道,零下40度的气温,一旦睡过去人就没了!于是他就在旷野里蹦Q着取暖,硬挺到天明。

郭刚堂还在寻亲路上遇到交通事故摔断过肋骨,也遭遇过泥石流甚至抢劫。2005年春节前夕,他在云南一个山区被两名骑摩托车的小伙子盯上了,其中一辆摩托车很快拦住了他的去路,染着黄头发的青年跳下车说:“哥们,大过年的,借点钱花。”郭刚堂只好把钱包送上去。赶来的另一人扯开车后的寻亲广告看了看,上去抽了同伙一耳光:“你是人生的吗?他的钱也抢?”两人最终把钱包还给他,开着摩托车离开了。

一次他在大别山中骑行,陡峭的山路旁就是万丈悬崖,当时又下起了瓢泼大雨,推着摩托车的郭刚堂站不稳脚,连摔了几次。又冷又饿的他,满身泥水地趴在地上,想着寻子多年却一无所获,郭刚堂万念俱灰,瞬间有了跳下悬崖的冲动!就在这时,歪斜的摩托车后座上的旗子还在风雨里飘着,发出啪啪的声响。那声响仿佛是郭振在叫“爸爸,爸爸”。他在雨中大哭一场,哭完又再次上路。骑行的时候,郭刚堂喜欢听身后旗子抖在风中的声音,他觉得和郭振在一起。

很多人劝过,不如重新开始,虽然后来又有了两个孩子,但郭刚堂不愿放弃寻找大儿子。铁哥们付成说,郭刚堂出去四五年后,他就绕了一个大弯儿说,“也该顾顾家里。”付成至今记得郭刚堂那张脸,从木然到愤怒:“这些年皮肉上遭受的痛苦更像是赎罪,只有在路上,我才觉得对得起儿子!”妻子张没阻拦过丈夫,她知道也拦不住。她能做的,就是目送丈夫骑上摩托出门,然后在装了电话的邻居家等着电话线那头报平安,并寸步不离地照顾好家中两个年幼的孩子。

浴火重生

《失孤》爸爸致力“天下无拐”

一次返程的路上,郭刚堂经过徐州。与以往不太一样的是,在停留的短暂时间里,他转了不少地方,为的是给家中的两个儿子买俩像样的玩具回去。

郭刚堂明白,这些年,是妻子一人拉扯着两个人孩子长大,为了找郭振,他缺席了两个孩子的成长,也把家庭的重担留给妻子一肩挑起。有一次,郭刚堂风尘仆仆地回到家,正巧,看到怀着二儿子的妻子拿着馒头蘸酱油吃,“当时就感觉特别对不起她。”二儿子10岁时,就对他说:“爸,等你走不动了,我替你去找我哥!”想到这一切,他觉得愧对家人。如果可以,郭刚堂希望能把自己劈成两个。一个在路上继续寻找大儿子,另一个留在老家,陪伴父母妻儿。但真要说放下,郭刚堂一时间又做不到。有什么消息传到耳朵里,他一脚油门又出去了。

2011年秋,有寻亲志愿者透露,山东蒙阴有个跟郭振年纪相仿的孩子是被拐去的,当地警方告知,这孩子左脚上也有一块伤疤。左脚上的伤疤是郭振最明显的特征。苦寻十几年,那是郭刚堂觉得离郭振最近的一次。

警方告知DNA比对结果的当天,郭刚堂的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儿。一直到下午4点,电话铃才响起,答案却是不符合。张起身,把呆坐在沙发上的郭刚堂抱进怀里,说不出什么安慰的话。隔了很久,郭刚堂说了一句,“咱明天还是去趟吧。万一DNA弄错了呢?”

见到孩子的一刻,郭刚堂扑上去想解孩子的鞋带。那个目露凶光的孩子,却一下把他推倒在地。但临走之前,郭刚堂还是拉着媳妇给孩子的养母跪下,说谢谢她没有把孩子给养死。

郭刚堂恨买孩子的人,但心里也承认,这些买的人,养大了很多来路不明的孩子,让他们有了家、有饭吃,“也许其中有一个就是我家郭振,所以我跪了。”这一跪,似乎是跟骑行岁月的告别。之后,郭刚堂又去了一次浙江,骑了1.6万公里,仍是一场空,那是他最后一次长途骑行。

山东、河南、湖北、四川、广东……十多年来,郭刚堂骑行了近40万公里,走遍了全国,报废了10辆摩托车。一张中国地图上,密密麻麻记录着他曾经走过的城市,像他身上为寻子而落下的疤痕一样多。“老天对我不薄,没让我死在路上。”

虽然没找到自己的儿子,这些年,他却通过向警方和著名的寻亲网站“宝贝回家”提供线索,以及在骑行寻子过程中散发众多失踪者人口的传单,帮助几十个家庭找回了失散的老人,以及被拐卖的孩子!

“儿子失踪的第三年,我妻子就跳楼了。如果不是您和那些志愿者让我们父子团圆,我可能也熬不过今年……”一个天津男子,曾带着失而复得的儿子找到聊城,对郭刚堂千恩万谢,并让孩子认他做了干爹。善举带来的慰藉,让郭刚堂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他要为“天下无拐”奉献一份力量!

2011年5月,国内著名编剧彭三源从电视上看到了郭刚堂寻子的新闻,感动不已,她决定跨界当导演,将这个故事搬上银幕。

2012年春节前夕,她来到山东聊城的李太屯村。发现郭刚堂家连桌椅都没有,真正的家徒四壁。为了找儿子,他早已花光积蓄,并欠下30万元外债,一家人的生活步履艰难。为了帮郭刚堂还债,74岁的老父还在餐馆里给人帮忙。经济的拮据加之精神负累,拖垮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

2014年3月《失孤》开拍后,刘德华多次与郭刚堂通电话,并婉转地表示想为他捐款,但老郭谢绝了。他只希望剧组能帮助扩散一下被拐儿子的信息,至于家中债务,他想通过自己的双手还上。

2014年9月,郭刚堂奔波了两年的“天涯寻亲协会”,终于在聊城成立。他将配合相关部门收集、整理、比对寻亲信息,帮助离家出走、流浪乞讨以及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寻亲寻家。而郭刚堂筹建的寻亲网站,也是一个流失人口数据平台,他希望每一个与亲人失散的人,都能借助网络的力量,尽早团聚。

2015年3月,《失孤》刚上映时,在聊城市一家影院应邀观影的郭刚堂哭湿了一包纸巾。“电影里讲得那些,我全都经历过。”郭刚堂动情地说。当天,彭三源了一条微博:“《失孤》雷泽宽原型郭刚堂,至今仍在寻找儿子郭振……”在微博中,她公布了郭刚堂的电话。网友纷纷转发这条微博,安慰和提供线索的短信也塞满郭刚堂的手机。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明星赵薇、姚晨等人的助力,更让“帮失孤原型找孩子”的活动在网上进行得如火如荼。

今年4月4日,郭振将迎来自己20岁的生日。每到逢年过节,奶奶吃饺子时,不忘给他盛一碗,18年来,从来没有少过那一双筷子。在老太太眼中,郭振只是出了一趟远门,这就要回来了。

5月2日,郭刚堂接到当地派出所通知,让他去与一名走失孩子比对DNA。当晚,刘德华闻讯后给他打来电话,关切地问:“怎么样,DND比对出来了吗?”老郭叹息着说:“这个也不是……”

18年来,郭刚堂家里没有照过一张合影,他等着大儿子归来,再一起照全家福。尽管至今仍未找到儿子,但这位18年泣血寻子的汉子,却用他执著的步伐展现了人性中最坚韧的意志,诠释了令人落泪的如山父爱!愿郭振早日回家,父母已等白了黑发。

上一篇:金融脆弱性及其风险预警研究述评 下一篇:网游《英雄联盟》消费者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