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真人与邕禅师

时间:2022-09-23 10:23:43

这里要介绍的是两种碑拓,一为井铭,一为塔铭,既皆称为铭,又都是天涯孤本,真可谓“铭”心绝品了。

《许真人井铭》

上海图书馆藏有一册珍贵的宋拓孤本《许真人井铭》,全文如下:

许真人井铭 徐铉文并书

长史含道,栖神九天。人非邑改,丹井存焉。射兹谷鲋,洌彼寒泉。分甘玉液,流润芝田。我来自西,寻真紫阳。若爱邵树,如升鲁堂。敬刊翠琰,永识银床。噫嗟后学,掖此余光。

许真人井原在江苏茅山玉晨观内,铭则刻于井栏之上。茅山是道教圣地,旱在西汉时,陕西成阳有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来到茅山修道行善,被奉为茅山道教的祖师。许真人是东晋年间的道士许谧(3O5~376年),道名为穆,字思玄,其兄许迈也是著名的道士。许谧做过护军长史、散骑常侍等官。兴宁二年(364年),许谧、许(岁羽)(hui读如会)父子和杨羲在茅山小茅峰之北的雷平山假托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传授,制作了《上清经》《黄庭经))等道教经典,创立了道教上清派。

茅山原名句曲,号称道教第八洞宫。太和元年(366年),许谧在雷平山营造宅宇,后来在宅南穿凿了一口井,这就是所谓的许真人井。到梁武帝天监十三年(514年),道士在晋代宅址上建了朱阳馆,第二年疏浚许真人旧井,隔了两年又安上井栏,上面刻有题记。到了唐太宗时,道士王轨在此造华阳观,玄宗时李含光又建为紫阳观,至宋祥符元年(1008年)敕名为玉晨观。

此本《许真人井铭》是由南唐徐铉(917~992年)撰文并书写的。铉字鼎臣,扬州人。史载他10岁就能作文,与韩熙载齐名,有“韩徐”之称。南唐亡后做了北宋的太子率更令,后又为散骑常侍。他为人清心寡欲,不喜释氏而好神怪,对道教似乎情有独钟,为各地道观写过不少碑铭文字,仅茅山就写了《复三茅禁山记》《茅山紫阳观碑铭并序》和《许真人井铭》。临终前,他手书“道者天地之母”数字而卒。

徐铉和弟弟徐锴(920~974年)都精通小学。徐铉曾奉宋太宗命校订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是研习文字学和小篆的必读书。徐锴撰有《说文解字系传》,也是重要的文字学著作,世称“小徐本”。徐铉精于篆法,这篇井铭就是用小篆书写的。铭文中用了有关井的典故,“射兹谷鲋”典出《周易》井卦,而“银床”则指井栏,古代诗文中常见,如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有“露井冻银床”之句。

井铭拓本一册,原藏清代仁和(今杭州)人赵魏(字晋斋)家中,后归嘉兴张廷济。同冶年间被沈树镛得到,后来又为潘祖荫所有,民国17年(1928年)秋传到其后人潘静淑、吴湖帆夫妇手中。此本不仅为宋拓孤本,更珍贵之处在于它还是宋代装裱式样。拓本前后有张廷济、钱坫、赵之谦、吴湖帆诸家题跋,还有陈广宁、钱泳、陈豫钟、冯敏昌、潘学敏、徐懋等人的观款,并钤有前人大量印鉴,朱墨粲然,殊为可宝。

《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

《化度寺邕禅师塔铭》最早著录于宋代赵明诚的《金石录》一书中,唐李百药撰,欧阳询正书,贞观五年(631年)十一月刊刻。赵孟\曾对此碑书法有极高的评价:“唐贞观间能书者欧阳率更为最善,而《邕禅师塔铭》其最善者也。”《化度寺邕禅师塔铭》现在多简称为《化度寺碑》,而按名从主人的惯例称《邕禅师塔铭》应更为妥帖。此碑名声甚著,除了书法精湛之外,还与其一段传奇经历有关。解缙《文毅集》中《跋欧阳率更化度寺碑》一文转载宋人范谔于隆兴初年(1163年)跋,述其高祖范雍与此碑之因缘:“庆历初,其高王父开府公讳雍,奉使关右,历南山佛寺,见断石砌下,视之乃此碑,称叹以为至宝。既而寺僧误以为石中有宝,破石求之,不得,弃之寺后。公他日再至,失石所在,问之僧,以实对。公求得之,为三断矣。乃以数十缣易之以归,置里第赐书阁下。靖康之乱,诸父取藏之井中,兵后好事者出之,椎拓数十本,已乃碎其石,恐流散浙右者皆是物也。”按,范雍,字纯伯,河南人。官至礼部尚书,卒赠太子太师,谥忠献。《宋史》有传。《化度寺碑》碑石宋代以后遂湮没无闻,但宋时即有高水平的翻刻本,如赵希鹄《洞天清录》载:“会稽高续古家有重摹《化度寺碑》,咄咄逼真。”就是一例。

化度寺在唐长安城南门之东,据《长安志》记载,其地本为隋尚书左仆射齐国公高G宅,开皇三年(583年),G舍宅奏立为寺,名真寂寺。唐武德二年(619年),改化度寺。大中六年(852年)又改为崇福寺。

塔铭记载邕禅师俗姓郭氏,太原介休人。以贞观五年(631年)十一月终于化度寺,春秋八十有九,则当生于东魏武定元年(543年)。他13岁时,即北齐天保六年(555年),违亲人道于邺西云门寺,依止稠禅师。北周建德六年(577年)武帝平齐,邕禅师遁入白鹿深山,避时削迹。到隋开皇初(581年),又出山从魏州信行禅师修行。开皇九年(589年),信行禅师被敕征召,乃相随入京。邕禅师圆寂后,根据他的遗嘱,僧徒们收其舍利,起塔于终南山下信行禅师灵塔之左。

邕禅师所师从的两位禅师均知名于当世,据《续高僧传》稠禅师卒于皇建元年(560年)四月,而信行禅师则卒于开皇十四年(594年)正月。当时京师道俗,莫不遵奉信行禅师,邕禅师继信行主持化度寺,他卒后陪窆(bian,埋葬)信行也是理所当然之事。(《信行禅师碑》则由初唐名家薛稷所书,可惜传世仅存何绍基旧藏宋拓孤本残帙,而与《邕禅师塔铭》同是孤本,亦奇事也。

塔铭原石拓本存世仅有明王孟阳旧藏本,入清后归商丘陈伯恭,翁方纲有跋,定为“宋拓初翻之旧本”。嘉庆六年(18O3年)成亲王永w以百金购得此本,他信从翁说,后又购得吴荣光藏本,以为即原石拓本,将王孟阳本赐与其侄荣郡王。后为松江沈树镛所得,又归潘祖荫,其女静淑嫁吴湖帆,以此媵之,遂为“四欧堂秘籍”之一。今亦藏上海图书馆。此本册尾装有敦煌藏经洞出土旧拓残本六开影印件,原本为法国汉学泰斗伯希和(1878~1945年)所得带回巴黎。敦煌本经王壮弘研究也是翻刻本。此册中有伯氏民国24年(1935年)来华时亲笔所书法文题跋一纸,中国碑帖有西文题跋者此似为仅见之例,旁边附有吴江陆翔(字云伯)的译文,承周退密先生见告,陆氏乃其震旦大学法语受业师,他的父亲就是晚清著名画家陆恢(字廉夫)。

此本册首有吴湖帆绘《勘碑图》和《化度寺碑式》,册尾还有翁方纲、成亲王、荣郡王、罗振玉、王同愈、陈承修、吴湖帆、沈尹默等题跋,另有李鸿裔、高时显、冯超然、朱孝臧、吴梅邓、蔡晋镛、方还、蒋祖诒、陈曾寿、叶恭绰等人观款。

责编 潇然

上一篇:百岁画师萧龙士其人其艺 下一篇:世界王冠烟画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