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缘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水平的探究

时间:2022-09-23 10:12:26

城市边缘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水平的探究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实地调研了许昌市东城市边缘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关注经济发展中居民的精神文化建设,尤其是关注城市边缘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现状,有利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改善居民的业余文化环境,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达到共同构建和谐美好家园的目标。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抽样调查;业余文化生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不断向扩展,使周边的乡村逐步变成了郊区,进而发展为新城区。这些城市边缘区连接着城市和乡村,既有城市化的特点也具有乡村的气息,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当然也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许昌作为一个国家排名前三的宜居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也不例外,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文明建设中的重点之一。

党的十明确提出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一、调研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国家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多,社会对精神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关注,城市边缘区的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边缘区大部分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他们享有和城市一样的待遇,农产品又比较丰富,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本质上的提高,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盖起来楼房,拥有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等这些普遍的家用电器;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发展步调够不够协调?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现状怎么样?哪里还需要改善?这些我们都需要了解,才能从实际出发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团队在暑假期间对许昌市东城市边缘区部分村庄的业余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研,希望能从中了解目前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一方面使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为改善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以及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工作做一点贡献。

二、调研的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许昌市东城区邓庄乡部分村庄的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调研工作。该地位于许昌市的东城区与许昌县的结合部,共有30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206个村民小组,占地面积58.3平方公里,人口5.1401万,耕地面积5.581万亩。通过对该地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的调查,充分了解居民业余文化现状,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便更好地丰富城市边缘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构建和谐美好的家园,改善居民的文化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我们主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中了长村、彩女村等五个村庄作为调研的具体地点,又运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居民进行调研走访。此次调查中,共发出调查问卷600份,收回594份,其中有效的调查问卷594份。

三、调研结果分析和建议

1.调研结果分析

表1 业余文化活动统计表

经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许昌市东城市边缘区50岁以上的居民占了34.60%,35~50岁的居民占了28.00%,20~35岁的居民占22.2%,20岁以下的居民占15.20%。这表明该地区居民以老年人和孩子为主,老人年老主要负责家里的一些农活和接送孩子上学,守着自己的家和子孙;20岁以下的居民以受教育的孩子居多,大都在接受教育;而中年人大部分都会出去工作或者打工,增加自己的家庭收入(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调研的时间为白天,大部分中青年居民都出去工作的缘故),这是目前大多数农村居民年龄分布的现状,城市边缘区也是这样的状况。居民业余文化活动统计如表1:

调查显示,城市边缘区居民的业余文化活动前三名是看电视、上网、玩纸牌和打麻将,其中看电视的占75.4%,上网的占27.7%,玩纸牌和打麻将的占26.1%。看电视的以50岁以上的居民居多,上网和玩纸牌则是以年轻人居多,大部分孩子的业余时间都是看电视、上网和看电影。这说明本地区的居民除了看电视基本上就没过其他文娱活动,很真实地反映了目前城市边缘区居民业余生活的一个现状――年轻人相对较少,缺少有意义、大家乐于参与的娱乐活动,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单调乏味,缺少沟通交流的活动,跳舞则是以妇女居多,晚饭过后聚在一起跳一下广场舞。

在问卷调查中,关于“职业”(如图1)这一项,有58.9%的居民职业是务农,而且他们还以中老年人为主;19.90%的居民职业是学生,年龄都在20岁以下;12.90%居民的职业是个体经营,14.80%居民的职业是打工,主要集中在20岁到50岁之间。在城市边缘区生活的居民,一方面距离城市较近,而且村庄附近就有规模相当的工厂,例如方便面厂、旅游中心等这些地方占用了当地居民的土地,用工人的时候优先考虑当地的居民,所以大家可以去这样的企业工作挣钱养家,居民自己拥有的土地资源相当少,仅靠土地生活是很困难的,还有一部分是自由职业,去城市做一些技术性的工作,城市建设需要这样的人,所以经济收入都是相对可观;另一方面,蔬菜和粮食等日常的食品非常充足,价格便宜还比较新鲜,日常生活用品也很丰富,比市区相对来说价格略低。所以城市边缘区居民的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经济发展也较好,但是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跟进,业余文化生活也要丰富起来,从而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共同促进文明社会的发展。

2.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现状

从调查结果来看,城市边缘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现状不容乐观,跟不上经济的发展速度。

图1 城市边缘区居民职业百分比

(1)业余文化生活单调。通过对不同文化程度村民的调查,发现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方式主要是看电视和打牌(含扑克、麻将、纸牌等)两种。其中,75.4%的被调查者表示,看电视是日常最主要的文化生活方式,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在两个小时以上。除了看电视之外,最普遍的就是打牌,其他的棋类、球类之类的活动开展得很少。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主要是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进行业余文艺创作的人也比较少。

(2)活动场地受限,缺少组织人员。这里的居民白天大都在工作,晚上回家之后基本没有地方可去,就是在自己家门口走走和邻居闲聊,缺少活动交流的场地,随着广场舞的流行,很多妇女晚饭过后也会组织一起跳舞锻炼身体,大都是自己组织买音响等设备,但是往往没有足够大的场地供她们活动,只是小范围的而已,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组织。学习的场所则更少,文化站在白天就很少有人去,晚上就关门了,阅读需要的主要是有关种植和养殖方面的问题,学生的阅读则主要集中在娱乐和杂志方面。

3.建议

(1)积极开展“送文化”活动,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政府免费送图书到文化站以及开展大型文艺活动进村;对各级专业剧团的下乡演出给予演出场次的补助,同时鼓励民间文艺团体的演出和自娱自乐活动;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也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编排一些具有自己特色的节目,到露天广场或人群比较多的区域去表演,为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尽自己的一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锻炼。

(2)政府要足够重视农村的文化建设。组建村级文化骨干队伍,真正开展工作文化学习,不流于形式,请当地的专家给需要的居民讲种植或养殖的知识;或者是教居民手工艺品的做法;对于爱好唱歌跳舞的可以组建相应的团队,成立自己的文艺队,需要演出的时候,也可以推出自己的节目。

(3)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做好新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建设,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注重业余文化生活的提高。在调研中青少年较多,他们大部分都没有什么爱好,就看电视为主,甚至连出去玩的都很少。可以根据情况,建立一个暑期学习小组,大孩子带小孩子学习,还可以带他们一起做游戏,可以是小规模的,也可以是大规模的;居民里面有很多人喜欢唱歌听戏剧,那就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唱歌,一起听一起唱,这样业余生活将会是丰富多彩的。

由于调研的时间有限,本文的调研结果及建议仅代表团队观点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汪鹏.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7.

[2]孟祥东.安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1.

[3]焦存朝.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文环境的优化[J].农业经济,2007

(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722770);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调研课题(SKL-2014-3343)。

作者简介:孟晓然(1982― ),女,河南许昌人,讲师,从事数理统计研究。

上一篇:让阳光住进心里 下一篇:“重拾”被我们丢失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