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刘墉谈人生

时间:2022-09-23 10:11:06

刘墉,台湾著名作家,他的《我不是教你诈》、《靠自己去成功》等作品风靡校园,备受青睐。刘墉是一个成功的作家,也是一个有博爱之心的“好爸爸”:他不仅教育出十分优秀的一双儿女,而且经常深入到中学生中间,用机智妙语为他们解疑释惑。

说早恋:修剪,是为了让花开得更漂亮

“青春期危机”是每个中学生和家长都要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早恋现象困扰着老师和家长,也给青少年带来了情感困惑。刘墉做客《实话实说》时,几位中学生讲述过异性同学间“小手拉小手”的“爱情困惑”后,刘墉对“早恋”侃侃而谈:

“就从我种花开始谈起吧。我种玫瑰花时经常困惑,怎么我种的老是开小朵,而邻居的却开得那么大?我就去问邻居了,邻居说你剪不剪它?我说不剪啊,怎么忍心伤着它呢?他说你非剪不可,你狠狠地剪,往下头剪,要剪到五个叶以下。啪,剪了,果然修剪了之后从旁边冒出来的那些茎变得更茁壮,花开得更漂亮!我们中学生面临类似情感问题时,也应该像种花一样,不要不忍心修剪那些纷繁的感情。修剪,是为了让花开得更漂亮!”

关于“早恋”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刘墉自有妙解,从自己养花(而且是玫瑰花)的体会中娓娓道来,其意不言而喻: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正像成长中的玫瑰花,若想成就美好未来,就要剪掉杂枝乱叶,包括过早出现的“爱情”,这样才能“花开得更漂亮”。这番妙解生动形象,入情入理,如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谈孝道:做个孝顺的孩子

同是在《实话实说》节目现场,刘墉通过连线与儿子、女儿沟通后,意味深长地对现场的少男少女们说:

“今天在座的多是中学生朋友,你们很可能认为孝顺父母的最佳时候是等你们长大了、有钱了,是不是?但要知道,你那个时候在社会拼命,哪里有时间来孝顺父母?当你谈恋爱、结婚、有了孩子你有时间孝顺父母吗?等你的孩子大了、独立了,你再想回过头来孝顺父母,可父母都七八十岁了!还有多少父母能等你?你给山珍海味,他们还能吃得了多少?你陪他游山玩水,他们能走得了多少路?如果你爱你的爸爸、妈妈,如果你想要帮助他们,现在就把你心里的话说出来,把你想做的做出来,不要不好意思,因为时光过去不会回来!”

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常有忤逆父母的言行,养育着一双儿女的刘墉对此深有体会。因此他饱含深情地直言相陈,呼吁“现在”就孝敬父母,言真意切,发人深省。言语间,他既站在子女的主观角度作了心理剖析,又从为人父母的客观角度出发表达了对中学生的期望,一句“时光过去不会回来”,更是让人警醒。一连串疑问句的使用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一个“好爸爸”对“好儿女”的深情期待和殷切教悔。

论成功: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事

一天,刘墉应邀到清华附中演讲。一位同学苦恼地告诉刘墉,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给他报了许多兴趣班。虽然对那些兴趣班一点也不感兴趣,但作为“好乖乖”的他还是舍弃了自己的“最爱”,听从了父母的安排。听到这里,刘墉笑了,说:

“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事。你应该尊重、理解、孝敬父母,这无可厚非。但孝敬的内涵决不是任何事都必须听从父母,那是没有主见,是懦弱。你有权利对你的未来做出选择,走那条你真正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路,并且勇敢地坚持走下去,你会成功的!”

在人生选择上,很多同学常把“孝敬父母”与“坚持自我”对立起来,把放弃自我、对父母言听计从当成了“孝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刘墉的话言简意赅,明确而负责地辨析了“孝顺”与“坚持自我”的关系,鼓励他沿着适合自己的路“勇敢地坚持走下去”。这种回答饱含着丰富的人生经验,既是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也是对其家长负责。在这里,“好爸爸”刘墉对中学生的关爱之心可见一斑。

讲学习:心中应有一座山

一天,刘墉与中学生谈学习问题时,意味深长地说:“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一座山,它会使你总往高处爬。”一位同学悲观地说:“我觉得人人心中都是有山的,但这座山并不是人人都能登上的。”刘墉讲道:

“问题是,有的同学心中的山模模糊糊,自己也弄不懂它到底是什么,所以就难以逾越;但有的同学目标清晰,方向明确,因而较容易到达山顶。这座高山应是你的奋斗目标,而不是负担。人如果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那是错的。学习如登高山,而且还要 “这山望着那山高”才好,如果一个人学习这个阶段完了以后再也不学习,他实在是太糟糕了,他在未来的社会根本就不能存活,不能跟上这时代。”

在揭示目标与现实的关系时,刘墉以“山”做了形象的比喻,并进一步诠释了学习与成功的关系。之所以有些人“登不上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心中的山“不够清晰”;之所以有些人“登不上高山”,是因为他“学习这个阶段完了以后就再也不学习”。这个精妙的比喻把登山与学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指出了中学生在学习上“要树立宏远的目标”,又暗示了“登高山”也不是易事,需要不断努力学习才可以。

聊善恶:打击也是一种免疫

一天晚上,刘墉接到一位中学生的电话:“您的书里很多都是教人向善向美的,而且您是一个崇尚完美主义的人。但《我不是教你诈》又写得很‘辣’,怎么统一‘完美者’和‘辣’这两方面呢?”刘墉亲切地聊道:

“我不能只呈现给读者,尤其是像你这样的中学生一个唯美的世界。我们学校里教的都是圣人、贤人、伟人,但打开电视、摊开报纸,见到的往往不是圣人、贤人和伟人,学校给我们的并不是一个真实的社会。很多孩子从学校走到社会受到了打击,他会觉得这个世界怎么这么丑恶,然后他会颓废,可能会更丑恶。他若读了我的书,情感上也许会受到些许打击,但他渐渐会了解,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他从平凡人的角度看待凡人的世界,最后能够泰然达观,能够接受这个世界的美善以及丑恶的一部分,等他自己再遭受这些挫折的时候,他会有更大的承受力,或者碰到这样的状况的时候,他可以加以防御。因此我说,打击也是一种免疫。”

这个问题问得刁钻,刘墉答得也精彩,很有见地。一句“打击也是一种免疫”,体现了作为“好爸爸”的精到思考:我不是教你诈,但我要让你知道,这个世界不仅有美好,也有丑恶,这是为你将来走向社会做一个善意的提醒,以便你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去应对可能出现的善与恶的交锋。刘墉的这番解答直率、坦诚,极富人情味,体现了一种长者对晚辈暖彻心扉的人文关怀,也让我们看到他心底蕴涵的那份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的呵护和关爱。

同学们,听到上面刘墉与我们中学生的交谈,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大作家不但口才十分了得,而且是个富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好爸爸”呢?

吕英丽摘自《演讲与口才》2006年7月

上一篇:Slow乔希 下一篇:再叫我一声兔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