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学的几点尝试与探索

时间:2022-09-23 09:54:20

小学德育教学的几点尝试与探索

摘要: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对小学生应多采用活动式教学。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并加强学生认知的情意性,培养观察生活良好习惯,丰富实践活动实现德育。

关键词:德育教学 实践活动 高效课堂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小学德育教育得到了新的重视,教学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作为小学德育老师必须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以实现新形势的德育目标。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简单谈一下小学德育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忽略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教学实际情况,在确定目标和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标准过高、目标较大、内容覆盖面全,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收效甚微。其实,“小、实、近”才是我们开展德育工作应该坚持的准则。“小”就是指教学目标要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确保通过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保证其有效性;“实”就是要扎实、充实、丰实、真实,一定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将目标控制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使教学教得实在、学生也学得实在,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另外,教学的“实”还体现在实践活动上面,实践证明,只有积极愉悦的教学氛围才能形成深刻长久的记忆,让学生明悟、感性,主动接纳教育,使教育效果最大化,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加强学生认知的情意性

俗话说得好:“通情才能达理”,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补充,用鲜活的生活素材,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辨,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灵活采用听歌曲、讲故事、播放影片、看动画或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深入领会道德准则,形成学生积极的道德认知。例如,在教学《公共场所拒绝危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入这样一个实例:一位小朋友在公园中玩耍,一会儿跳上长椅,一会儿在草坪上奔跑,周围的人都惊讶的看着他。此时提出问题:“为了保证小朋友的安全,应该怎么做?”经过学生短暂的讨论和交流,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设置安全标志或采取安全措施,以引起人们对危险因素的关注,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不断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增强学生认知的情意性。

三、培养观察生活良好习惯

小学德育是一门以生活为基础的教育学科,在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学生对社会的观察,以及对生活的观察,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验,使他们通过细致有效的观察,进一步拓展生活体验、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观察行为带有明显的年龄特征,总是伴随着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容易与现实生活相脱节;而中高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则能越来越多的观察到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因此,在教学德育内容时要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以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细节开始,学生本身的年龄特征容易导致他们忽视生活中的细节部分,而这种细节才是真正有效实施德育教育的“渗透点”,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生活细节进行观察,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对生活进行观察,并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丰富学生观察社会和生活的视角,例如,在教学《秋天在哪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自己身边的细节感受天气的变化:树叶变黄了、天气变凉了、农民伯伯开始忙碌了,等等。这样一来,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对课文的感触和感悟,也丰富了他们的思想情感,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在观察与发现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丰富实践活动实现德育

把学生局限于一个狭小的空间内反而不如还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多经历,多体验,才能真正心领神会,进而将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优秀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在行动中提高自己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发展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德育其实就是一种实践教育,完整有效的德育需要实践的支持,我们在课堂教学以外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考察、走访调查等综合实践性强的户外活动,将教育延伸到生活当中,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例如,在学习《花草树木点头笑》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家附近和上学路上的花草树木,可以通过查资料或询问他人的方式了解这些植物的名称以及它们的特征,最后将自己的调查结果以报告的形式交给老师,如果课时充裕,教师还可以亲自带学生走出课堂,到校园或社区去进行实地调查,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一边给学生丰富花草知识,一边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比如乱扔垃圾、在植物上随意刻字,随意采摘花朵等,给学生说明这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加以改正,在以后的生活中做到爱护植物,保护环境,为生活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积极参与到绿化环境的活动中来。其次,为了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让学生将意识落实到行动上,教师可鼓励让学生在课下做一件绿化环境的事,事情可大可小,重在实践参与,比如为家里的花浇一次水,在小区草地上立一块标志语,这样一来,就可以将德育教育延伸到课外,让思想品德的培养不再是一句空话,让学生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总之,作为老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德育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认真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尝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韩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尝试[J].考试周刊,2007,(15).

[2]张青芹.浅谈小学德语工作的几点[J].成功(教育),2011,(18).

[3]杨婉敏.提高小学品德活动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德育,2011,(07).

上一篇:2016,钢铁业发展预测 下一篇:和你一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