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soft Surface 2与Surface Pro 2

时间:2022-09-23 09:47:47

我在第一代Surface RT和Surface Pro的文章中表达了当时的观点:对Surface RT来说,面临Android平板和iPad的夹攻,其竞争力并不明显;Surface Pro则在电池续航和发热上都差强人意。现在,全新的Surface 2有了更快的响应能力和更加诱人的设计,也许从娱乐角度看它的压力依旧不小,但面对商用领域,Surface 2那一脉相承的血统却令其具备了无法替代的竞争力;Surface Pro 2终于变成了一个真正可用、好用的设备,在Haswell平台的支持下,上一代产品的所有问题迎刃而解。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经过微软和合作伙伴的努力,整个Windows 8/8.1生态圈得到了壮大——生态体系是否健全才是决定软硬件产品能否保持生命周期的关键因素。从态度上来看,微软在全新Surface中带给我的感觉是:这家昔日的行业巨头学会了放下身段,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说道这里Windows Phone的用户也许会提出异议,但对微软这样有足够底蕴和实力的选手来说,令人欣喜的思想上的转变一旦开始,剩下的就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了。

“……上述这些问题中有一大部分,我相信应用了Intel在下半年面向移动计算领域推出的Haswell SoC平台后都会得到改善,也许届时我们会看到与Surface Pro相同模具,解决了如上问题的Surface Pro Plus;或者会看到更加轻薄,再次证明微软在便携/设计和待机/温度的天平中更加偏向前者的Surface Pro II。”

面前摆着已经测试并使用了接近一个月的Surface 2和Surface Pro 2,再回过头翻看2012年5月刊《个人电脑》杂志,当年对上一代产品的意见和观点在新一代产品中全部得到了改进—Surface 2更加轻薄时尚,Surface Pro 2改善了续航和发热问题。更重要的是,你能体会到微软在态度上的转变。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命名规则问题:对Surface Pro 2来说,预装了Windows 8.1中文版、Office家庭和学生版2013的产品被称作Surface中文版2;预装了Windows 8.1 Pro多国语言版、Office 365家庭高级版的产品被称为Surface专业版2。两种版本的新设备都提供了4GB内存下64GB和128GB固态硬盘,或是8GB内存下256GB和512GB固态硬盘的共4种配置可选。对Surface 2来说事情就简单了许多,存储容量可选32GB或64GB的版本均预装了Windows RT 8.1和Office 2013家庭学生版RT套件。最后,为了便于介绍,我们在下文中将使用Surface 2和Surface Pro 2统一表示全新的产品。

再续传奇的工业设计

微软在第一代Surface系列产品中展示了自己的设计实力,在Surface推出之前,即便是在OEM和ODM领域耕耘多年的品牌都没有想到平板和PC可以做成这种样子,以至于其设计样本到现在看起来都不过时,甚至还有采用了Intel Bay Trail平台的各种新产品直接借用了其支架式平板搭配键盘保护盖的产品形态—Surface的模仿者越来越多。

尽管乍看上去没什么太大差异,但无论Surface 2还是Surface Pro 2,在模具上都做出了或大或小的改进:Surface 2提供了银色版本,整个产品变得更加轻薄。微软在其商城中使用了 “迷恋”一词来表达消费者使用Surface 2时可能会有的感受,当然这其中有一定的宣传成分,但我个人的感觉是:全新Surface 2具备极为出众的气质,如果说难以割舍有些过分,但爱不释手则是肯定的。

相比Surface 2在厚度和重量都与上一代产品有着明显差异的做法而言,Surface Pro 2将更多精力放在了提升使用体验上,也就是说只有用过Surface Pro和Surface Pro 2之后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微软在新产品上所付出的努力—其续航能力较上一代产品有了质的改变,某些应用环境下可实现成倍提升,普通使用也有接近80%的巨大进步;即便是将电源管理方案设置为最高性能模式,在数小时的密集型计算后你也不会体会到上一代产品那夸张的发热了,Surface Pro 2始终以 “温和”态度面对消费者。在模具方面,Surface Pro 2依旧采用一体成型设计,通过数控机床直接加工金属材质打造出产品的盔甲,而并非由不同模块拼接而成。

按照我们一贯的做法,有关两代产品在配置参数和性能表现上的差距可通过表格查看,文字应该用来描述那些难以通过列表体现的特征上。在全新的Surface设备中,微软将Windows的Logo取下,在原有位置直接印上了Surface的字样;其一体式后支架提供了两种不同角度的支撑方式,无论固定还是置于膝上,使用键盘还是触摸模式都有了更好的体验。

话说回来,如果你认为Surface 2仅仅是改变了外观就大错特错了,我之所以先介绍模具上的变化,原因在于这是带给用户最直观的感受,而使用过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即便是携带Windows 8.1 RT系统的Surface 2也有了极快的响应速度—这一点通过测试数据可得到验证。此外,新硬件平台还为这款产品带来了USB 3.0接口,而微软也为内置其中的Office增加了Outlook组件。最后还有一点,Surface 2的屏幕尺寸没有变化,但分辨率则直接提升到了1920×1080的全高清标准。

令人欣慰的思路转变

在一次会谈中我直截了当的提出了问题:基于Windows 8.1系统,采用了Intel Bay Trail平台的新型2合1设备无论在软硬件兼容性还是价格方面相比Surface 2都有不小的优势,而同样使用了Haswell平台的新一代超极本价格也没有Surface Pro 2那么高,微软怎么让用户去购买自己的产品?

我本以为这个尖锐的问题会被含糊其辞的官方言辞掩饰过去,但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战略部总经理、微软大中华区首席云计算战略官谢恩伟先生的回答着实令我感到意外。复述原话不太现实,但他表达了两个方面的意思:首先,无论是哪一位合作伙伴推出的产品,无论设备形态如何,所有这些产品都是整个Windows 8/8.1生态体系中的一员,只有构建出完善的生态体系才能再谈其他的事情,因此微软以欢迎而非竞争的态度面对同行;其次,Surface 2和Surface Pro 2致力于提供不同的选择,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同决定了消费者群体本身也不尽相同,而Surface系列设备更注重的是产品本身的品质和气质,加上搭配了不同的配置并提供了不同的价格,这都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做法;最后,微软希望消费者能体会到自己的诚意——新的Surface设备建立在广泛听取用户意见的基础上,例如让Surface 2更轻薄、Surface Pro 2不再发热,为新的键盘保护盖增加背光功能,改善Touch Cover的灵敏度,为Type Cover增强硬度以适应膝上使用等,这些都是之前实际用户反映的问题,而现在得到了解决。此外,带有电池模块的新键盘盖、车载充电器、蓝牙转换器则是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而设计的新配件。

通过面对面沟通以及对产品的使用和测试,我能够感受到微软在思想上的转变。这家习惯于 “我如何设计Windows和Office,就请你如何学习接受”的一言堂模式的业界巨头终于朝着 “你需要怎样的体验?你希望我们如何设计产品?有哪些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会改进”的互动型模式迈开了步伐。

独树一帜的竞争优势

关于上面提到的问题,谢恩伟先生还补充说:我们知道在平板市场面临的压力,但一方面我们在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Surface系列设备在商用而非个人消费领域也有着先天的优势——对这一点我从未质疑过,毕竟大部分行业和企业用户的现有系统基本都是Windows阵营,而想要在互动互联时代增强竞争力而购买新的设备,部署新的解决方案,显然具有Windows血统的Surface更易上手。此外,有些企业还需做好面子工程,而Android平板鲜有能入他们法眼的设计,iOS设备在设计上没什么问题,但缺乏新鲜感,这时Surface的机会就来了。

正是看到了Surface所具备的优势,微软将精力一方面投入到建立Windows生态体系上,另一方面则加强了在商用领域的合作——我们这里所说的商业领域和合作模式全部基于Windows UI,而不是Desktop UI,微软在桌面计算所占的霸主地位就目前看来还没有能够被撼动的迹象。

Windows 8/8.1系统的Windows UI一直以来都被个人用户吐槽,原因就是与iOS和Android相比,其中的Apps数量和质量都不尽人意。但商用领域有着自己的需求,首先行业或是企业在开发App上是否能得到支持,开发过程是否简单?其次,如果拿在手中的设备需要实时与后台交换数据,那该如何同步和共享?显然,微软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上已经是老油条了,那些在iOS和Android看来 “能解决”的困扰在微软看来根本不值一提,因为 “我们就是做这个的”。

宇通客车、建设银行、空客公司、国家电网等耳熟能详的品牌都部署了自己的商用解决方案。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购买了Surface设备,而是说他们接受了Windows设备,这对微软来说也是件好事。当然,建设银行已经是Surface的用户了——我在某营业厅看到服务人员手捧着Surface时着实吃了一惊,建行可真够时髦的啊。

总结

我们没有重点介绍全新Surface设备的细节特征,这是因为诸如Surface Pro 2的1024级压感触控笔、吸附式充电接口、带有USB接口的电源适配器;Surface 2的隐藏式TF卡插槽设计、与生俱来的Office兼容能力等均与上一代产品保持一致。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有限的文字改变消费者对Surface系列设备的印象——也许上一代产品的确有很多为人诟病之处,但在全新的产品中这些都得到了改善。

一个现实的问题在于Windows 8.1 RT,它依然是那个只能提供通过Windows在线商店获取应用的RT系统,这一点现在看来还无法改变,而且微软似乎也没有想去改变什么。但不容否认的是,现在的Windows生态体系已经今非昔比,能够应用其上的Apps数量和全新的商店模式都会带来更好的使用感受。当然,与已经颇具规模的iOS和Android相比还是逊色一些,但微软需要时间,而我们则需要包容。

在完成测试之后,我试图将这款有着64GB存储容量和4GB内存的Surface Pro 2作为办公用机。坦白讲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我着实犹豫了半天:Intel Core i5 4200U处理器的性能完全超出我的应用范围,通过miniDP连接24英寸显示屏足以解决小尺寸屏幕在撰写文章和制作表格时面临的窘境,但是64GB存储容量和仅有一个的USB接口怎么办?

感谢互联网时代,半天的时间我便完成了从购买到安装的过程——64GB高速MicroSD卡和4口USB 3.0 hub花去了我400多元,但现在眼前的这款产品已经变成了一个固定时有足够扩展功能,移动时有不错使用体验的,有着共128GB存储容量的办公用机了。半个月的使用下来,我的感觉很好。

最后来总结一下我对全新的Surface系列设备的看法吧:Surface Pro 2从Surface Pro那花瓶秘书角色晋级为贴身伴侣;Surface RT则从不谙世事的小姑娘变成了Surface 2——同时拥有魅惑身材、诱人气质和聪明头脑的时尚女郎。当然,贴身伴侣我们人人都需要,但招惹眼球的美女嘛……也许相对于个人用户来说,企业的需求更多吧。哦对了,微软还是保留了一些坏毛病,那就是设备和配件的价格——时隔数月我还是不禁想问一句,Microsoft是想靠硬件来发家吗?

产品信息

价格4088元

厂商微软(中国)有限公司

电话400-882-2059

网址.cn

产品配置

处理器

NVIDIA Tegra 4 T40

处理器主频

1.7GHz

显示核心

NVIDIA Geforce ULP 72Cores

内存容量

2GB

硬盘信息

64GB eMMC

屏幕信息

10.6英寸1920×1080

裸机重量

0.68kg

电池信息

31.5Wh

产品尺寸

275×173×8.9mm

上一篇:移动投影机时代 下一篇:ThinkPad S1 Yo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