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课如何表现欣赏内容初探

时间:2022-09-23 09:32:49

小学音乐欣赏课如何表现欣赏内容初探

摘 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如何能让学生将对所欣赏音乐的感觉表现出来呢?这成为教师千方百计想在课堂上解决的难点。笔者从日常的教学入手,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力求紧扣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音乐,陶冶情操。

关键词:音乐欣赏;有效教学;创造表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3B-0094-01

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年级的学生提出了非常详细的要求和做法。和唱歌这种表现形式相比,音乐的欣赏这种体验显得更加抽象,如果要让学生将欣赏到的内容表现出来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欣赏课成为音乐课中最难上好的课。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音乐欣赏课这种课型也时时成为判断一节课好坏的手段。音乐课程标准把感知与欣赏音乐规定为四个层面:1.音乐表现要素;2.音乐情绪与情感;3.音乐体裁与形式;4.音乐风格与流派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能力。另外,“学生如何将所听到音乐的感觉表现出来?”成为教师千方百计想在课堂上解决的难点。就近几年的课堂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乐曲。

一、以图为介,画图谱走近音乐

听辨主题,画旋律线是音乐欣赏课中常用的手法,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音高、音准概念有很大的作用。在让学生学画图谱的初级阶段,可以先让他们熟悉旋律线的几种类型。

1. 5 ― ― ―或其他单音延长。对于这种类型的旋律,可以用直线表达,例如:

2. 同音反复5 5 5 5这种属于同一音高的反复,可用这种类型来表达。

3. 起伏音高6 5 6 5,根据音高调整所画对象的位置,音高的则画画的位置也高,音低的则相应的位置也低。

经过一个时期的训练,学生对旋律有一定的认识,则可以画一些稍微复杂的图谱表现乐曲。以《微笑波尔卡》为例,这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手风琴独奏曲,回旋曲式。三个段落旋律区别明显,学生通过绘制图谱分析得出乐曲的段落结构是 ABACA,以A段4个乐句的图谱为例,如图所示:

二、 哼唱主题,牢记作品旋律

主题是音乐的灵魂。在音乐作品中主题会不时重复,有时是完全重复,有时是片段重复;有时出现在弦乐声部,有时又会在管乐声部;有时出现在高音区,有时出现在低音区。但无论怎样变化,旋律的基本进行是不变的。有些乐曲的主题甚至是选择一些富有特色的民歌。例如《春节序曲》的中段就选自东北民歌《秧歌调》。在欣赏这部分音乐时,我先让学生听一遍,再让他们与作品的第一段进行对比,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表达后,我单独播放了《秧歌调》的歌曲视频,并让学生跟着唱一唱。因为有了歌词,歌曲显得很具象,在唱的过程中学生学得很快。唱完歌曲再来欣赏《春节序曲》第二段,学生会忍不住跟着轻轻哼唱,使欣赏的过程更“接地气”。但这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开始欣赏时不要让学生看到歌词,否则学生们容易为文字的含义限制,忽略了对音乐要素(例如速度、音区、节奏的变化等)的关注。

三、 巧抓节奏,使用打击乐器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节奏是非常重要的音乐要素之一。密集的节奏容易营造热烈、紧张的气氛,宽松的节奏适合表达抒情、宽广的情感。学生对节奏的体验应该是相对比较容易的,打击乐器和声势动作则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道具”,学生可以运用这些“道具”更好地欣赏、分析听到的音乐作品。

苏教版三年级教材中的《赶花会》是一首三段体的民乐合奏曲,曲式结构如下:A(a+b+a+b) B(a+b+c+d+a+b+c+d) A’(a+b+a+b)我就采用了使用打击乐器与声势辅助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乐曲第一段由两个乐句组成,旋律轻快、活泼,具有韵律感。因此,我让学生在听赏第一段第一句时,边听音乐边跟着节奏做挑着担子晃晃悠悠的动作,听第二个乐句时根据音乐的发展,利用身体作为打击乐器,拍击膝盖和手。乐曲的第二乐段舒展优美,我采用了边唱歌词边使用打击乐器伴奏的方式让学生参与鉴赏。这样学生不但体验到了乐曲的情绪特点和演奏形式,还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乐曲的曲式结构。

人们都说“艺术家是寂寞的”,那是因为在审美创造中,人类审美体验的本质特性在于其非论证的性质,也就是平时我们经常说的:审美过程难以言说。但作为音乐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将体验到的音乐感觉表达出来仍然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相信这也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一直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耀华,王安国,吴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上一篇:基于社会质量视阈的社会管理问题探析 下一篇: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服务意识教育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