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9-23 08:44:14

谈大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大学已经不再是以往的大学,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在发展,大学在膨胀,膨胀速度甚至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速度。教育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单纯的专业教育模式所带来的一些弊病,这几年越来越凸显,教育改革也就呼之欲出。在实践工作中发现目前大学教育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教学资源不够,以大课教学为主

大学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学校面临教学资源紧张,学生宿舍严重不足等问题,学校办学存在很大压力,上课教室排课紧张,学生没有上自习的地方,抢自习室,上课占座位等现象严重。大学里上课多数以大课为主,一般在80人到120人左右,教室第一排的位置不是随便谁都可以坐的,居中的那些位置早就被学生用些器物预定了。上大课老师与学生沟通少,无法与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单独互助,大学生有着各种思想行为,大课教学秩序不利于老师控制与计划,大课课堂管理松散,上课学生思想不集中,做其它课外的事情,随便出入教室等现象严重。学生上课应以60人以下为宜,有利于老师开展教学,以达到教学效果。

二、教师投入不大,和学生缺乏交流

大学教学,老师课上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板书整理不规范。老师对课堂投入有待提高,上课前,很少有老师会点名,事实上,由于学生多,老师也点不过来。老师对课程管理干预少,只顾自己讲,学生听与不听,对所讲知识听没听懂,老师不能及时做到调整课堂计划。备课只注重讲本专业的知识,缺乏人文引导,不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大多坐在教室座位后排,有的用手机聊天,玩游戏,看其它课外书,听音乐等,对这样的现象老师课上不及时纠正。

老师讲授知识跟不上社会需要,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要明确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真正做到教学与学生多交流,切实落到实处。要重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格品德和思想品德,要改进教育方法,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加学生的法律教育,关心学生思想发育状况,及时给他们提供咨询服务和帮助,合理引导,保护他们的个性发展,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格品德和思想品德。

三、教学方法有问题,学生成绩不理想

如今,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在倡导素质教育,以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但大学的课堂,素质教育外套下隐藏的应试教育缩影会时不时出现在我们眼前。大学教育不能因材施教,大学在管理模式上显得过于保守,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孩子,而是有了相当自制能力的成人,而大学里的各种规章制度却严格限制了大学生的这种自制能力,大学难以实现学生自治,因而大学生永远是孩子,很难长大。这种管理模式上的保守还体现在对师生的各种考核制度上,很多大学都对大学教授做了一些严格的规定,要求定期发表多少论文,这无疑会对教授产生很多束缚,使学者的自由空间大大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授课质量下降。这种保守首先体现在教学模式上,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过于乏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教学具有严重的计划性,在这种计划教学模式下,大学生的注意力也被死死的固定在课本上,大学生的兴趣很难得到培养,视野也越来越狭窄。另外,实践性的课程设置太少,专业能力很难得到锻炼。

现在的大学,素质教育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而在实际上仍摆脱不了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大学的课堂上,教师仍摆脱不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最看重的仍然是成绩。大学里的各种考试、考证琳琅满目,许多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主要是在为各种考试、各种证书而忙碌。我并不是说这种考核人才的方式有错,毕竟在以后的就业工作中,这些成绩、证书可能帮上很大的忙。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具备的只是很强的临场考试能力,而欠缺的却是大学生就业所最需要的实战能力。专业教育也容易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不断地更新、拓展,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教师要想教学生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这种情形中,学生将完全被局限在某个专业领域,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辛苦。因此,有必要改变这种固化的专业的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成为有足够的知识宽度、卓越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的实践能力,能够灵活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

四、学生不上课,人文精神缺失

学生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学习无用论成主流,大学人文精神缺失。现在社会较为普遍地轻人文、轻心智,重物质、轻思想,再加上现在社会市场经济的转型,所带来的功利思想在年轻人心里根深蒂固,这使得人文精神、道德水准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

大学生不积极上课,打游戏,在宿舍睡觉,上课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大学生教育忽视了对伦理道德和人文价值等综合素质培养。除了人文精神缺失以外,我们的一些学生还缺乏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如今大学生在思想上日益趋同,缺乏怀疑的勇气、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大学在管理模式上显得过于保守,现在大学所实行的教育体制存在很多弊端,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很难得到提高,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最主观原因,学生对自己未来不自信,对在大学校园里的生活感到迷茫,思想上对上课认识不足,认识不到大学应以学习为主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将来才能更好的走向社会。

大学生关乎国家的未来,而如今大学教育的种种弊端摆在我们面前,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大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其后患无穷,大学要改变,国家首先要引导,社会要支持,大学生自身更要提高。大学要勇于承担起为社会服务的责任,目标就是要寻求人文精神的回归,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使学生在知识的融会贯通中,集聚智慧,获得心智的提升,使他们不仅要具备创新精神,批判性的思维以及熟练掌握跨学科知识,同时,也应该要具有爱心、责任心、崇高的道德水准,人与人和谐共处、共赢的健全的人格。

上一篇:网络语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运用 下一篇:浅析高校农民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