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旗镇刀客》之艺术美学价值

时间:2022-09-23 08:15:48

《双旗镇刀客》之艺术美学价值

[摘要]本文将从中国传统古典美学和艺术审美习惯出发。审视何平先生《双旗镇刃客》一片,从该电影中体味出中国艺术某些精神实质和内涵,从而进一步确定该电影的价值。并呼吁国内的电影都应该从本民族的文化和艺术出发,挖掘本民族的审美内涵,体现我中华艺术的价值和魅力,向世人展现本民族之文化精粹。

[关键词]电影;艺术;审美;虚实;风骨;民族

艺术只有先是民族的,才可能成为世界的,电影也不例外。

纵观当代中国电影,却较少有民族风格的显现,追其原因,恐怕是现令国内民众对本国艺术和文化知之甚少,日常生活言行皆饱染异国风采,渐而忘却本民族之艺术表现,丢却本民族之文化内心,此是一大憾事,然而大漠之中终有绿洲,于风尘烟土中显现我们的艺术品性,令人击掌折服。

何平先生执导于1990年的电影《双旗镇刀客》(以下简称《刀客》),正是我们民族的真艺术价值所在。钟嵘《诗品》序言称:“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实在是中国艺术的自然神韵所在,顺此风韵而做艺术者,必能得本国艺术表现之精华,向世人展现本民族之文化精粹。

本国之艺术精粹终在何处?在诗之错采镂金与芙蓉出水、虚与实,文之情思、铺排与风骨,画之线条气韵、山水之法,乐之曲调文情、无声胜有声。

当今电影却是一门综合艺术,其中融会诗、文、画、乐之元素,而声情并茂、游刃有余。《刀客》何以出类拔萃,独显精神,试一述之。

一、风骨

刘勰《文心雕龙・风骨》有言:“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李白谓六朝诗:“蓬莱文章建安骨。”宗白华言:“中国古典美学理论既重视思想――表现为‘骨’,又重视情感――表现为‘风’。”蒋孔阳亦曰:“中国艺术是重品的艺术。”总而言之,风骨(品)是指一个艺术作品具有内在气质和真实不虚的情思。建安之诗,竹林七贤之行有风骨之名,实因它们都展示出人之本性,体现出生活之真实感悟也。

《刀客》有何风骨?其一,人物无有帅气或可爱迷人者,而均是风尘之色,令之武侠影视,无不盲从英雄帅小伙与如花美眷之恶俗,岂知这真是生活之本来面目么?不然。侠之生存,刀客之处境,实在凶险血腥之极,颤颤巍巍、忧患难解、面带尘土,风沙日色,此是侠之本来凤采,李太白《蜀道难》之“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蛾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实是乱世之真实写照,而正是此种写照,此种狰狞狂野之美、此种自然原始的风物人事,成为我中华民族之内在精神积淀所在。同是何平先生执导的《天地英雄》,人物无不神采奕奕,武艺多姿多色,侠客美女,令人赞叹,此虽好看,与《刀客》相比,实是艺术之大倒退。《刀客》中妇幼耄耋,侠客工匠,皆是世界之本来面目,体现着真实不虚的艺术表现精神,因而获得内在的风骨,震撼人心。

其二,《刀客》地处西北,所在处黄沙遍起,不辨风月,镜头摇处,人马皆有尘色,而其中孩哥遛马一节里马之风行疾驰、潇洒自如,孩哥挥刀代丈人爹劈羊肉一节里人之胆气豪阔、意兴遣发,一刀仙赶赴双旗镇一节里大漠之旷野苍凉、莽莽萧萧,实有“大漠风尘日色昏”“黄云万里动风色”“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意境,中国讲究天地自然,“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渺沧海之一粟……羡万物之无穷”,国人的艺术实是天地自然之艺术,是抒发人于茫茫宇宙中兴亡感慨之艺术,唐之边塞诗篇为中国文化之巅峰神作,亦在其抒发人如无极大漠之思绪也。《刀客》的意境深得此法,于西北苍凉之地。塑造苍凉之人世,展现苍凉之刀与爱,人生苍凉之间,万物生生不息,而艺术之风骨境界亦无穷尽矣!

二、虚实

周止庵《宋四家词选》里云:“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既成格调,求实,实则精力弥满。”此言似单论词的创作,实则涉及艺术之虚实之法,孙子有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此亦得国人之真精神,《历代名画论》曰:“气韵雄伏,凡不容于缣素;笔迹磊落,遂恣意于墙壁。”而中国艺术气势之起伏,意境之表达,情思之倾吐,很大程度上垒在于虚实运用之妙。

1.影像之藏实露虚

周长泰编著的《摄影艺术技巧》言:“虚和实体现在摄影画面上,实质是藏虚露实的一种表现方式,是摄影艺术增加作品感染力的一种特殊手段。”岂知,虚实之事,本无定论,大实之处,正是大虚所在,而大虚之处,正是大实所在。今影院中频频上演之武侠片,极尽特技铺张渲染之能事,好看则好看,却根本无艺术之精神,更无我民族之艺术审美也。《刀客》一片,国人往往称“另辟蹊径,独有门路”地演绎武侠之“武”,岂知这正是本国之艺术精粹所在。片中斗刀杀人之时,往往剪辑成数个碎片,刀与人皆一闪而过,伴随着清脆刚猛的铁器配音,刀法之高下已判,而生死已分!如孩哥斗杀一刀仙人二兄弟之时,只见被劈成两半的山羊和滴滴而下的血液,初时不觉有何奇特,随后中刀之人终于倒地,才知一场斗刀胜负已分。又如最后孩哥斗一刀仙,此是大实之处,一般电影盲从西洋人的思维,往往不惜花费重金,耗时耗力地追求斗勇斗狠,屏幕一片血光灿烂,可惜好看则好看,艺术表现却是东施效颦而已。《刀客》在此处以大虚之法处理,只见刀出手,而后黄沙弥漫,风声鹤唳,待烟雾散开,决斗已停,观众方如梦初醒,只不知梦醒之时,可否感到中国艺术虚实相生相成之魅力?感到中国“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之精妙?

2.叙事之虚实玄妙

《刀客》曾获1992年日本第三届夕张国际惊险与科幻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此奖是针对影片的惊悚恐怖的。一部“刀客”影片如何使其气氛惊险,扣动人心,如在情节和武术上挖空心思,则仍是西方人“科学经验”之传统思维套路,《刀客》不走此路,却干氛围烘托处下大工夫。中国书法里有“永字八法”,讲究“笔笔藏,笔笔收,不直截,不显露,不滑落,不飘移,有力,内蕴”。此即中国艺术之虚实法门,《刀客》之氛围让观众深有此感,单是最后孩哥斗一刀仙之虚实铺垫就令人击节赞叹。此段占据影片近一半篇幅,从一刀仙兄弟死于刀下,到孩哥的两次离开(一次真走,一次请沙里飞),最后一刀仙如期赶到,而最后一段之虚实变化尤为精彩,为凸显最后一战,影片用三条人命(瘸子爹、铁匠、醉汉)作为铺垫,随着三条人命归西,影片氛围愈来愈恐怖、惊悚,而醉汉之酒葫芦直飞上夭。人被刀劈脖子时,可说到了铺陈之巅峰。此种虚化的死亡铺垫只为最后决战的到来,观众在极度惊恐中期盼决斗之结局,盼来的却是一场风沙!苟子的《乐论》有言:“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刀客》在叙事铺排上如此的虚实变化,如此的垒(氛围的极力铺垫)与粹(最后决战的无声胜有声),确乎中国艺术之精神表现也。

三、意旨――宁静的成长

北宋后的瓷器,大都显得宁静渊澄,平滑如水,此又 一国人审美趣味所在也。孔庆东在评述金庸小说的武功时曾用“武戏文唱”一词,其意在于揭示中国文学里含蓄、平稳、深沉、优雅的审美姿态。朱良志于《中国艺术论十讲》中亦认为,《红楼梦》“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两旬,实是道破了中国艺术的美学精华所在。

《刀客》一片亦有“武戏文唱”,含蓄平稳,“幽微灵秀”之风。颇具民族风味。影片以刀客为题,自然叙述某刀客之故事,故事极为简单,仅杀死两个刀法高超的恶人而已。表层叙事之下,其蕴含的主旨何在?某认为其意旨在暗写孩哥之成长,且孩哥之成长方式颇具代表性。何为成长,路学长的《长大成人》提出了一种道德进步和情感延续的方式。而就本片而言,其方式则显得更大众一些。细说之。是“酒、色、艺、识”四个方面的长大。孩哥从始至终都有哭泣、胆小之表露,但自从杀了一刀仙二兄弟,独立承当责任开始。已经开始成长,其离开双旗镇。寻找沙里飞帮忙,与沙里飞同桌而饮之时,便隐隐带着江湖豪侠与义气之色彩,此其成长一也,孩哥自到双旗镇,好妹并不认他,瘸子爹亦表示不认这门亲,但随着剧情发展,从一个笑话开始,孩哥和好妹开始接近,关系走向亲密。直到一刀仙兄弟欲强辱好妹时,孩哥勇敢站出,让别人不敢动他媳妇。而后孩哥飞马去寻沙里飞,好妹亦站立高处等他归来。此一节,孩哥与好妹之关系由陌生而熟悉,由彼此畏惧而相怜相爱,实是一段动人的爱情记忆,而孩哥即从中获益,得到成长,此其二也,孩哥初出江湖,似乎手足间并无真功夫,处处听命于人,不能有所作为,直到挥刀代替瘸子爹劈开马肉一节,方才见其真技艺。看官为之兴叹,而孩哥亦由此飞速成长。终于杀死一流凶恶刀手,勇闯江湖,此其三也,孩哥常常涕泪相交,似无主见,懦弱猥琐之辈,而勇敢站出并阻拦一刀仙兄弟之恶行,方始表露我男儿本色,而其最后稳坐小镇之中,专等一刀仙到来,期间虽有挥汗抹泪之举,仍显出可与《水浒》相媲美的好汉英雄气魄,令人折服,此其四也。

由上论述,《刀客》借刀客之名,讲述一个少年短时间内的成长历程,经历“酒、色、艺、识”四种锻炼,终于突破少年心性,向更成熟的人生走去。而此种主题,乃微微地隐藏在阴险惊悚的江湖仇杀与斗武之中。《刀客》之艺术要旨。好似王摩诘之水墨画。隐隐绰绰,笔意纵横,而美感自在其中,真个有“道法自然”之精神矣。

四、小结――艺术的民族与世界化

罗艺军1981年的《电影的民族风格初探》一文中有言:“电影的民族风格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既表现在对社会生活的民族特色的把握上,也表现在对民族审美经验、审美习惯的追求中,这不是对古典文学、戏曲、国画的某些技法、程式的生吞活剥,而是按照电影艺术的特性吸收传统美学的精神……”此言甚是得当,只可惜当今民众对外来文化之趋之若鹜,国家民族文化之衰弱不振,真艺术创造之萎靡不前,科学、文学、艺术、哲学诸般领域皆是技不如人,就如电影而言,观众对欧美。暴力科幻”片之热爱,对日韩“闺中爱情”片之喜好,对东南亚“惊悚离奇”片之着迷,虽说此是世界文化互相融合之表征,然在这之中我民族文化之地位、前景却少人顾及,岌岌可危。

《刀客》一片去今已近20年,然其“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的美感仍然经久不衰,为何?世界上任意种族人群,世代生存的人们,自有其生生不息的文明种子、科学创造与艺术修养,这些修养和品性以同一的语言传播下来,形成本民族同气连枝的血脉,凡依此血脉而作艺术人文者,终必得天下人之心,为本民族和世界他方他族所欣赏、铭记。

上一篇:《名利场》主要人物性格之间的对照叙述 下一篇:弗氏精神分析视角下《觉醒》中的艾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