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农村食品安全论文

时间:2022-09-23 07:01:53

苏北农村食品安全论文

1苏北地区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1.1食品生产环节

1.1.1农药污染

江苏省是全国的粮食生产大户,苏北五市又是江苏粮食生产主产区,粮食生产近些年来实现“八连增”。粮食一方面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很多产品的原料,因此如果粮食的生产环节出现了污染,那么影响将是巨大的。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苏北五市的农户在稻米生产过程中普遍要使用5次以上的农药,而且在农药的选择过程中,七成以上的被访者表示自己本身不会去看农药上的标签,一般都是由经销商推荐进行使用。而如果感觉使用后的效果不好,82%的被访者表示会加大药量或者使用其他农药再多打几次,直到成效显现为止。另外,78%的被访者还表示,即便作物已经在成熟期,只要感觉存在病虫害的威胁,还是会继续使用农药,而且也表示并不了解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此外,为了延长农作物的保存时间,农户还会直接用农药喷洒至成熟的农作物表面。这些无疑都成为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农药残留加大的隐患。

1.1.2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也是为食品生产环节的重要隐患,比如2013年的镉大米事件就是很好的印证。根据国家2014年4月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目前我国土壤总体环境破坏严重,耕地污染比较严重,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工矿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以及土壤环境背景值高是造成土壤污染或超标的主要原因。从分布范围来看,长三角地区是重灾区。虽然与苏南地区相比,苏北地区土地污染的情况也稍见良好,但是随着泛长三角经济区的建设,苏北地区承接苏南地区高污染行业日趋增多,农村也逐渐显现出半工业化的态势,特别是距离苏南较近的盐城农村,很多新建的工厂会直接将工业废水、废气排出,势必会使得土壤污染的状况日渐严重。

1.1.3卫生状况不达标

根据调查,农户就近购买的食品主要是油脂类产品(以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等植物性油脂居多)、豆制品(豆芽、豆腐等)以及农村集贸市场上就地摆摊的小食品。这些产品的生产者往往是一些当地的农民,通过家庭式的小作坊生产和销售。而这些小作坊生产环境比较简陋,生产条件跟不上,基本上没有卫生许可证,即便有也是形同虚设。生产者缺乏卫生意识,造成很多原材料污染严重,生产过程不杀菌或是杀菌不彻底,成品储存比较随意,容易出现变质变坏、细菌超标等现象。

1.1.4滥用食品添加剂

添加食品添加剂的初衷是为了改善食品本身的口味、外观或延长存储时间,其本身没有营养,比如我们常见的在豆腐生产过程中添加葡萄糖酸内酯,以方便其机械化生产。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两千多种,按照标准正确使用这些添加剂对人体是没有什么危害的。但是,由于农村大多是小型作坊,经营者要么是自身缺乏该部分知识,或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滥用或是错用食品添加剂,比如在豆腐生产中添加吊白块,使用敌敌畏生产卤制品或火腿,用甲醛水泡制水产品,用洗虾粉洗小龙虾等,都造成了食品安全上的隐患。

1.2食品流通和消费环节

农村地区食品采购的地域性特征和关注点的不同,造就了苏北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在流通和消费环节更为严重的现实情况,目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2.1劣质食品、过期食品和“三无食品”云集

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苏北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会在农忙以外的时间外出打工,所以很多村子几乎成为空村,或者就只剩下留守老人和儿童。由于活动范围受限,所以苏北地区农户在购买食品时主要的地点是农贸市场和附近的小卖部,这类人群要么文化程度不高,要么年龄幼小,几乎没有食品安全的意识。在购买食品时也只是以价格取胜,对保质期、品牌、企业生产许可标识、食品生产卫生条件等其他因素不关心,如图1所示。这就为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很多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也出现在这里,甚至城市里淘汰的过期食品也被堂而皇之地摆上了货架。再加上该类人群一般缺乏法律维权意识,或者即便有也因为怕麻烦,怕花钱、不清楚渠道等原因不了了之,所以即便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也是忍气吞声,这使得不法分子更加猖狂。

1.2.2食品流通过程中易遭遇二次污染

食品从生产完毕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往往要经历多次运输、储存过程,如果这个环节不加以注意,轻则破坏食品的营养物质和成分,重则加速食品的腐败变质,更有甚者还会衍生出一些毒素,造成食物中毒。比如售卖水果蔬菜一定要有保鲜设施,肉类食品生熟要分开等。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农村农贸市场普遍存在着卫生意识较差,设施简陋,垃圾乱堆放,包装物不合规范,普遍使用不合要求的塑料袋和塑料盒,这些很容易使食物在流通中遭遇二次污染,影响食品安全。此外,一些生活习惯也会影响到食品安全,比如90%以上的农户家中生熟菜板不会分开,也没有习惯切过熟食后洗过再作他用。对于已经变质腐败的食品,83%的农户表示把腐败部分去掉后再使用,这样很容易造成食物中毒。

2苏北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

2.1资本因素

作为传统产业,农业因为相对的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回报率远低于其他部门,因此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处于劣势,优势的资本不愿意投入进去,造成农业资本的缺乏,苏北地区也是如此。资本的缺乏使得农业产业化生产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到目前为止,苏北地区占主流的仍然是一家一户生产自销的小农模式,生产效率偏低,生产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2.2人力因素

因为受教育程度整体较低,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与技能水平比较差。再加上城市化进程中,大多数经历过基础教育的人群外出打工,留下老弱病残在农村。在苏北地区这个情况更为显著,在我们调查过程中,90%以上的家庭中仅剩下老人和小孩。这种人口结构使得食品安全的意识进一步淡漠,防控起来更加不容易。

2.3技术因素

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过量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此。为了降低成本,农户不得不选择这种虽然危险但很便宜的方法。比如在苏北农村普遍会使用一种叫辛硫磷的农药直接拌在小麦里一起晾晒,以此来延长小麦的保存期,防止在谷仓里生虫。但《国家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明确规定,辛硫磷只用于粮食储藏前,熏蒸粮仓,也可以用来拌种,但绝对不能作为粮食成品或原料的除虫剂,因为这是一种强致癌剂。但是受访农户均表示这种方法相对比较便宜,因此采用率在70%以上。

2.4成本因素在农村

因为流通机制不健全,物资相对于城市来说相对缺乏。而农村留守人口的消费能力不强,致使大型的超市、食品连锁店等不愿意进驻经营,经营户往往就是一些小商小贩。他们本小利薄,为了节省成本,往往会无证经营,这为监管增加了难度。而一些不法商贩也正是看准了这个机会,有意地将一些假冒伪劣产品销往农村地区。而政府监管不力或是处罚力度较轻,使得违法成本相对较低,也滋生了影响农村食品安全的因素。

2.5收入与支出因素

苏北地区农村农民收入在总体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在支出中教育支出、迁移支出占据绝大多数,说明虽然苏北地区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但随着农民工进城打工,很多子女的教育途径也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部分支出增加,抵消了其收入上涨的部分,甚至出现倒挂现象,因此苏北地区消费中的非农支出占据大多数,挤占其用于食品购买,提升生活质量的那部分,因此虽然收入在涨,但是食品消费的习惯和金额没有太大变化。

3基于经济学角度的食品安全问题应对措施

3.1引导优势资本进入农业生产

首先,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要想吸引社会资源进入农业领域,一定要进行公司化、产业化的经营,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提高农业的回报率。比如垄断全球80%粮食交易量的四大跨国农业公司:ADM(ArcherDaniels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Dreyfus)就是依靠这种模式。但因为我们国家农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完全照搬这种模式是不可能的。目前要做到的就是通过增加资本投入,提升农业的产业化水平,逐渐吸引优势资本投入。其次,大力发展农业信贷与农业保险。由于我国农业的经营模式以分散性经营为主,受益小,周期长,所以贷款风险极大。本着利润最大化的原则,金融机构一般不愿意贷款给农业相关部门,而且也没有兴趣花心思进行金融创新。所以我国在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中主要是以国有银行为支撑的,比如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及半国有半集体性质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这些机构政府调控的痕迹比较重,虽然规模很大,但不够灵活,不适合广大的农户经营者。基于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美国从1916年开始就通过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农贷法律并主导设立农贷专业银行及其基层机构,形成由联邦中期信用银行、合作银行、联邦土地银行三大系统组成的复合式农业金融支持服务系统。而且为了解决信用危机的问题,还在金融支持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在1938年出台了《联邦农作物保险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农作物保险业务。两者相互辅助,互为补充,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苏北地区农村相对于其他区域的农村,收入相对较高,市场化程度较高造成诚信意识更强,正好可以作为试点区域。

3.2提升农村劳动力的专业化技能和整体素质

首先,继续推进小城镇建设,改善农村的整体生活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些优惠措施鼓励农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就业,拓宽其就业前景,提高劳动保障。其次,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农业技能型人才,解决整体的技能问题。最后,加强培训,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各种专业培训,增强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3.3通过技术改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目前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农业发展的大趋势,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但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比如目前江苏市场上普通大米只要2.5元/斤的价格,但是利用环保技术生产的有机米价格40元/斤,价格翻了将近20倍,而投入的增加不到以前的3倍。因此本着“管不如疏”的原则,要积极引导生态农业的发展。具体说来,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科研投入,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引导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自主研发,通过技术的提升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农业。

3.4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所谓开源节流,要改变目前苏北地区农民的消费习惯和观念,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只有收入提升,才能花钱,敢花钱,支出结构才能趋于合理,也能从一定程度上预防假冒伪劣产品云集的状况。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农民自主创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措施切实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具体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快推进城镇化,扩大农民就业创业空间。重点是引导各类资源向城镇和中心镇集中,逐步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重点、村镇为基础的城镇(下转P191)数据来源:根据2013年各地区《统计年鉴》整理获得。建设体系。通过城镇化,增强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力,促进农民充分就业。二是引导农民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农民务工收入增长。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水利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促进农民从项目建设中获得更多工资性收入。

作者:郭世静 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食品包装材料食品安全论文 下一篇:零售商提高食品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