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时间:2022-09-23 06:33:42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课作为一项基础课被所有大中小学校重视。国家教育局体育总局和下属管理部门都非常重视学校体育教学,包括器材设施和教学内容安排等方面的安排。因为学校体育教学直接影响全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学校体育教学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把以前的传授知识的单一教学任务转变为多样性的教学课程,不但可以学到技术,提高身体素质,而且能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在快乐、愉快的体育课中锻炼身体。由于以上的原因对体育教学形式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怎样营造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快乐地参与集体活动,这就是我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在听其他教师的课中学会的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我总结出德育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很实用,并且可以交叉运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不但可以改变重复的枯燥的教学方式,还可以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学校体育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将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过程。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而且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利用体育本身的特点,培养现代人德育意识。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充分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下是我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常用的几种德育教育方法。

一、通过行为训练培养大学生的良好习惯

在体育教学中,能表现行为活动的内容莫过于队列队形练习,队列和体操队形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而且一种严格组织纪律性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统一的口令下完成协调动作,从而培养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发展反应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因此,我在队列队形练习中充分利用大学生的崇拜心理和好胜心理,把他们崇拜的偶像军人的队列队形和各种规范动作,从军队中搬出来,逐步向他们灌输军人的爱国主义行为和思想,也让他们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像军人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在队列队形中还必须“严格要求”并“持之以恒”,这样学生不仅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受到了教育,同时对形成正确的形体姿态,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通过体育明星成长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选取了一些情节生动、形象鲜明动人的体育先进事例,利用“讲、说、仿”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就要他们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形有目标,为将来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我利用讲向学生介绍一些我国体育界名人。例如:中国移动长城姚明、王治郅、巴特尔;跨栏王子刘翔;羽毛球冠军林丹;乒坛小将马龙等。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爱的体育界名人。然后让他们模仿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体育名人的动作。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二年级(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实验教材第20课“文化艺术和体育”中,里面有一张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跨跃栏杆时的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2004年第28届夏季奥运会上刘翔夺得男子110栏的金牌,并打破了这个项目的奥运会纪录。这是中国人乃至亚洲人在奥运会田径短道比赛中获得的第一枚金牌。除了刘翔之外,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夺得女子5000米金牌、10000米银牌的“东方神鹿”王军霞也被引用为教学内容。而2005年3月,刘翔携雅典奥运会夺冠之势,曾被载入上海市小学5年级语文教材。姚明、邓亚萍也入选过教科书,体育明星入选教科书的例子似乎越来越多,除了刘翔的2次入选外,2005年10月,姚明和邓亚萍等体坛名将被《新概念英语》录入培训教材。在当年的《新概念英语》初中版中,姚明、邓亚萍等体育明星和宋祖英、林心如等娱乐明星一起,成为了教材的第一课,被配上了照片。据相关主编介绍,将明星照选入教材,主要是为了迎合青少年心理,有利于学生较快进入学习状态,提升学习兴趣。总体来说,“励志”成为体育明星入选教科书的主要作用。以上种种事例证明在体育教学中用体育明星成长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很有必要的。

三、通过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锻炼热情

大学体育教材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体育教师就要利用教材充分挖掘其思想性。例如:我教男、女1000米、800米跑时,就全力动员学生运用身体的全部力量,克服身体的惰性,克服由于供氧不足造成的憋气之感,克服肌肉酸疼,全力跑完全程。这样,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进取的精神。又如在50米考核中,及时向学生灌输顽强的拼搏精神。

四、通过游戏教学创设情境

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占有的比重偏小。在大学游戏教材中,多数游戏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思想性,对抗和竞争性强,符合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大学生最喜爱的一项综合性的体育活动。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时,一要注意发展大学生的体力和智力,更要重视发挥教材的思想教育作用;二是体育教师对游戏的选择要准,渗透要实,方法要多,可采用“对抗法”“演练法”等,创造激烈的竞争环境,有利于培养情操。“寓德育于游戏中”,通过游戏可以在快乐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体格、体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体育游戏的竞赛和对抗因素较多,在体育游戏中,要严格遵守规则和道德规范,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的态度。做游戏能使学生懂得生活中的是非、胜负,培养学生情操,如在体育游戏实施中执行规则和服从裁判,有利于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集体项目中的协调配合有利于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如:拉网捕鱼游戏,锻炼学生奔跑和身体灵活机动能力,渔网不断扩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总之,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大学生有一定的主观意识,对问题的出现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教师要充分掌握好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形象地把德育教育内容融于教学之中,从而取得好的效果。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在韩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几种教学辅助工具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