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时间:2022-09-23 05:55:10

“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摘要: 本文通过介绍“营改增”税制改革的背景,从行业发展的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分析“营改增”政策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施工企业相应的应对措施。

Abstract: Through introducing the background of the tax reform of "replacing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replacing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 o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from macro level and micro level. And on this basis,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营改增”;建筑施工企业;应对措施

Key words: replace business tax with value-added tax;construction enterprise;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812.42;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6-0039-02

0 引言

“营改增”,即营业税改为增值税,2016年5月1日起,我国的“营改增”将由以前的销售行业试点全面推广至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近半年“营改增”在建筑施工行业被提及的频率之高、声调之响、影响之大、时间之紧,特别引人注目,人们高喊“狼来了”。那么,“营改增”到底是怎么回事?施工企业应如何应对?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1 实行“营改增”的原因

营业税,是一种根据营业额征收的税。由于它征收的基数是营业全额而不是增值额,所以在流通过程中会重复征税,并且随着流通次数的增加重复征收的税额会增加。例如,建筑业交缴的营业税,只能抵减分包环节交缴的营业税,而在购买材料等环节所交缴的增值税是不能抵扣的,存在重复征税的可能。

同时,营业税发票的管理不是很严格,虚开营业税发票等现象,会导致虚报成本、摊薄利润、少缴纳企业所得税等管理漏洞。由于无法做到合同、货物、发票、发票“四流合一”,监管难度大,假冒伪劣、山寨产品充斥市场,偷税漏税,影响恶劣。

由于营业税制下存在重复征税和发票管理不严等漏洞,所以我国实行“营改增”税制改革。

2 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区别

增值税,是一种只对流通环节增值部分征收的价外税。它改变以往对产品征收增值税、对服务征收营业税的方式,把产品和服务一并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同时,增值税实行“环环征收,层层抵扣”,从业者为维护自身利益尽量索取发票,并且通过上下游关联企业之间的相互制约有效控制偷税漏税。而且,增值税的管理规范程度远远高于营业税,实现了合同、货物、发票、资金“四流合一”。特别是增值税专用发票有如“现金”般的高规格管理要求,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将涉及刑事处罚。

3 “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

实行“营改增”,对于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堵塞税收漏洞、建立良好信用环境、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都具有重要且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行业发展的宏观层面来讲,“营改增”通过打通企业抵税链条,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以建筑业为例,普遍存在材料、劳务供应渠道散乱,供应商多为小规模纳税人或个体经营者,经营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实行“营改增”后,建筑业的适用税率从3%提高至11%,下游企业必须从上游企业(如材料、劳务等供应商)那里取得合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才能降低自己的税负。合同、货物、发票、资金“四流合一”,从下游往上游层层传导,促使上游企业合法经营,做大做强,提高市场集中度,最终实现整个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微观层面来讲,由于“营改增”涉及税收、财务、经营、物资、生产、销售等全过程,需要上下游关联企业环环相扣,而信息化的监管手段又要求公开透明,合规守法,诚信经营,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员工超越以往单一的知识结构,孤立的思维方式和粗放式的管理习惯,拓宽知识边界,跨专业学习,从专业人才转变为复合型人才。同时,“营改增”将倒逼建筑施工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包括财务管理能力,工程管理模式、采购管理模式、供应商选择以及升级改造IT系统等。我们要积极面对“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及员工提出的这一新的挑战。

4 建筑施工企业的应对措施

“营改增”涉及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业务环节,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长远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企业应高度重视“营改增”工作,最大限度减少“营改增”对企业带来的冲击,规范纳税行为,防范税务风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升企业长远竞争力。

4.1 做好营业税清理工作,实现“营改增”平稳过渡

按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规定梳理划分工程新旧项目,对新旧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区别对待。做好旧项目营业税清理工作,完善新旧项目增值税管理工作,实现“营改增”顺利过渡。

4.2 提高增值税整体管理水平,防范税务风险

深刻理解“营改增”政策对企业经营业务的影响,加强全体员工税务管理意识和能力。梳理经济活动中与增值税相关的业务环节,规范关键业务点的增值税管理,降低增值税税负,防范企业涉税风险。

4.3 建立增值税管理体系

识别各业务环节增值税涉税风险,建立增值税管理体系,梳理和调整相关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在业绩与薪酬考核中加入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考核标准,以提高“营改增”工作的管控能力和工作效率,有效控制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风险以及因增值税管理不善导致税负增加的风险。

4.4 争取进项税额应抵尽抵

按纳税人身份对供应商实施分类和准入管理,按增值税管理要求梳理和规范采购和分包合同条款。各项成本费用开支尽可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在成本价税之和相同的情况下,增值税税率越高可抵扣进项税越多,税负越低,同时成本也越小。如何正确理解“争取进项税应抵尽抵”,下面我们通过举例来说明。

举例1:在采购成本相同的情况下,甲单位计划采购1万吨沥青油(适用税率为17%),假设市场价为3,000元/吨,各供应商报价如表1所示。

具体分析如表2所示。

通过综合考虑各项税费的影响,供应商A可使甲单位减少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61.2万元,即增加甲单位利润最多,所以应选择供应商A。由此可得出结论:在采购成本相同的情况下,应当选择可抵扣进项税最多的采购价格及供应商,即优先选择能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且适用税率最高的一般纳税人供应商。

举例2:在采购成本不同的情况下,甲单位计划采购1万吨沥青油(适用税率为17%),各供应商报价如表3所示。

具体分析如表4所示。

在采购成本不同的情况下,当供应商提供的发票种类不同时,需计算不同税率发票的采购价格平衡点,并计算各供应商的价格比,通过比价规则来选择供应商。具体比价规则如表5所示。

根据表5的比价规则,供应商A与B相比,由于价格比为85.47%小于86.55%,应选择A。再来看看供应商A与C相比,由于价格比为82.62%小于83,.73%,应选择C。综合比较几个供应商的价格比,最后确定应选择供应商C。由此可得出结论:在采购成本不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综合采购成本,逐步筛选,应当选择综合采购成本最低,最有利于单位利润最大化的供应商。

4.5 规范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增值税发票分为增值税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严格,法律责任重大,严禁虚开、伪造、非法出售、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避免为企业和个人的发展带来风险。

全面实行“营改增”,我们已告别营业税,对接新税制,祖国建设发展将跃上新台阶,成长在这个伟大时代让我们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1.

[2]李福和.建筑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3]陈萍生.征管转型期纳税管理六大技能[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6.

上一篇: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方法的配送中心研究热点... 下一篇: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合同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