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终将修成正果

时间:2022-09-23 05:48:55

IDC分析,到2008年中国Linux服务器与客户端市场将翻一翻,市场规模将达到91亿美元。IDC还有一个数字悦人耳目:到2009年,全球只有两家操作系统――Windows和Linux。这个大胆的预期,不由得也产生联想:Linux修成正果以后,整个IT将会怎样?

近几年,Linux在服务器领域、桌面领域和嵌入式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逐渐步入主流应用市场。并且用户在一如既往地支持着Linux,用户对Linux进行了更多的改善和提升。目前,已经有很多独立软件开发商在开始基本Linux的应用软件,数量用成千上万来计量也不为过。更重要的是,用户对Linux的迫切需求,使得Linux厂商再次成为今年IT行业的一道亮丽风景。

新一轮Linux之争

面对Linux的快速增长,各Linux厂商也在开始跑马圈地,展开了2006年新一轮的征战。

Novell拓疆辟土

Novell公司近日宣布了其新的对华投资计划,主要涉及建立中国研发中心、在中国增设新的区域分支机构与扩大本地团队、建立本地技术支持中心以及加深与本地合作伙伴关系等内容。该计划将更好地推动中国Linux的发展和使用,并为中国用户提供企业级基础架构、开源以及安全解决方案。Novell新的投资计划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Novell将于今年年底之前在北京成立一个独立的研发中心。

第二,Novell将加强与中国本地厂商的合作,提供适合中国市场的解决方案,给中国用户带来更具价值的开源技术应用。

第三,Novell将在深圳建立Novell中国技术支持中心(Novell Authorized Support Center),为更多的中国用户提供更好的本地化服务。

第四,Novell将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范围,除现有的北京之外,还计划在广州和上海开设分支机构,为这些地区的电信、金融、政府等重点行业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RedHat与IBM合力拓市场

自去年11月在中国设立北京分公司之后,RedHat在今年8月4日宣布增加在大中华区的投资,同时,在上海成立继北京之后的第二个分支机构,进驻中国南部的高科技基地。红帽新的分支机构将主要由工程师、销售和培训人员组成。毫无疑问,红帽公司上海办事处的成立再次证明了红帽公司对中国这一快速发展的市场的重视。同时,坐拥中国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库,通过招聘技术高超的工程师和业务人员,将有助于红帽公司进一步推动中国地区业务,并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对于国内在Linux上的进展,陈实并不乐观。“就像三五年前的美国Linux市场。”他坦言,一直以来阻碍Linux在中国全面开花的障碍并没有彻底根除,例如:Linux人才仍是一个严重问题、应用软件仍很匮乏、市场上仍缺乏品牌服务。“普及Linux,首先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从四月份开始,RedHat就与IBM联手,实施联合赋能计划――旨在帮助中国ISV成功开发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软件应用和解决方案。IBM软件集团亚太地区Linux软件业务总监康燕文表示,目前IBM在Linux平台上有300多个产品,储备Linux人才有1000多名,每年10亿美元在Linux研发上的投入,足以保证赋能计划的顺利实施。

众所周知,平台移植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Linux大步发展的瓶颈。陈实强调,赋能计划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这个问题。两家公司将合力选出更多的ISV,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来共同从行业中发掘更多的成功经验、案例,并以此推广到更多的应用之中。

陈实也强调,赋能计划也是根据中国ISV的实际需求量身打造的。计划提供的资源和服务内容涵盖ISV开发的全过程,分为ISV招募与培训、应用开发与测试、技术人员资格认证三部分。IBM和RedHat将发挥各自在Linux领域的领军优势,IBM作为全球最大的中间件软件提供商,将提供领先的基于Linux的中间件解决方案、开发平台、技术支持和开发测试场所;RedHat在贡献出其在开源技术方面的解决方案丰富经验的同时,在ISV教育、培训和认证Linux技术人才和应用方面的专家经验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惠普软硬相得益彰

有不少厂商认为Linux已经成为主流操作系统,不管此种说法目前成熟与否,至少我们看到了Linux用户在实实在在的增长。惠普全球副总裁,开源与Linux机构及NonStop企业部门总经理MartinFink在Linux World大会上表达了自己对客户选择Linux原因的看法:首先是在操作系统上的成本节约,Linux是免费提供给客户的。其次就是整合的需求,用户可以通过Linux系统,把不同类型的软件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另外,选择Linux,用户也获得了更多选择的自由,在操作系统和软件的选择上,不再受厂商之间兼容性的局限。

Martin认为,虽然现在出现了大量开源软件,但专属类软件也不会因此消失,在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两种软件会同时共存。

惠普从1998年开始支持Linux,据悉在1998年之后,惠普每年Linux业务增长率达到35%。到目前为止,惠普的做法是将开源软件移植到其NonStop平台上。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惠普将Linux战略发展部门与NonStop服务器结合在一起的原因了。

在中国市场上,惠普也实施了一些具体支持开源的计划,有代表性的是2004年,惠普与信息产业部联合成立了开源实验室。惠普提供了整套硬件,包括从刀片服务器到大型服务器系统。目的是,能让各自为政的Linux系统能统一到互联互通的平台上。信息产业部通过惠普提供的技术,为中国本土Linux软件开发商,提供统一的行业开发标准。

在对开源社区的贡献上,Martin表示,他每周会审批三个有关开源贡献的项目,2004年,惠普一共有150个开源项目经过了审批。这些开源项目,对Linux的应用有很大提升。

对用户关于的Linux安全问题,惠普也有相应的应对措施。首先是惠普在20多个国家都在推动关于安全方面的3C认证。其次,惠普最近也引入了一个从Windows技术中移植过来的反病毒技术到Linux上,主要是防止病毒的扩散。另外,对于一些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应用,比如信用卡的安全性,惠普有专门和Linux集成做安全的硬件来保证它的安全性。

奇趣看好嵌入式Linux

今年5月,奇趣科技成功获得了由Index牵头提供的670万美元的B股投资,Teknoinvest 和 Northzone Ventures两家风险投资公司也同时参与了此次交易。随着奇趣科技公司不断投资于正在增长的嵌入式Linux和跨平台桌面设备市场,这些资金将被用于加速奇趣科技公司的全球扩展。同时,中国一直处于嵌入式Linux发展的前沿,同时也是率先从Linux中获益的国家之一。对于中国制造商来说,随着泛亚洲和主要的全球性组织采用Linux系统,新的机会将不断涌现。因此,奇趣科技于今年3月在北京成立了办事处,目前在中国已经拥有稳固的客户群。

NEC走向前台

目前,Linux已经迅速地成长为可以实用的操作系统,从电信市场中的手机等终端产品,到数据中心的系统平台,乃至企业级应用的操作系统的前端和后端,Linux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NEC公司很早就开始采用Linux。在企业领域,2000年开始了基于Linux的网络服务器的开发;在需要高速处理的工程领域,技术计算、并行PC集群和网格计算等都采用了Linux。另外,在嵌入式领域中,手机终端、通信设备、存储设备、信息家电等领域都在大力推动Linux的使用。现在,企业级服务器、技术计算、电信运营、NAS以及手机终端等NEC最先进的硬件都涉足Linux,应用领域得到极大的扩展。

目前,NEC已经可以提供全面的服务器产品线,包括刀片服务器、容错服务器等。在中间件方面,NEC以良好支持HP_UX和Windows的“VALUMOware”系列中间件产品为核心,推行对Linux的支持,并不断扩充中间件产品群。

到2006年,能够支持Linux的中间件产品数量,将达到同支持HP-UX和Windows的产品相同的数量级别。其中,特别是本次展会展出的高可用集群系统软件产品EXPRESSCLUSTER,其销量位居日本市场占有率第一,自去年8月开始在中国国内销售以来,已经在各种行业中得到了应用。

国内厂商需跑步前进

国际Linux厂商在国内纷纷跑马圈地的同时,国内Linux厂商也正面临转折。

8月16日,Novell与中标软件签署了合作协议,这是Novell与中国本地厂商进行全面深层次合作的体现。携手共同研发面向中国市场的Linux服务器和桌面产品。此次合作是基于双方于2005年4月签署的战略合作备忘录,将进一步推动Linux在中国的应用。届时,面向中国市场的Linux产品将面世,企业也可以充分享受Novell的支持服务。

自2004年8月也Novell展开合作之后,共创开源公司在今年与拓林思公司达成联盟协议,双方将在信息共享、技术合作、产品开发、市场联盟等方面逐步展开合作,而这也只是合作的第一步,接下来还将会共同研发产品,直至最后形成统一的公司。从去年10月推出桌面Linux和共创Office以来,共创开源顺利的进入政府采购目录。

中科红旗在OSS合作中与日本、韩国Linux厂商合作推出了Asianux这一泛亚太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版本,标志着红旗开始走向亚洲,并为中日韩OSS带来实际的结果。中日韩三国加紧了合作步伐,深入促进了亚洲Linux的发展。

作为中国Linux市场的最早拓荒者,拓林思公司(Turbolinux)在进一步完善本土研发及技术支持力量、拓展和巩固市场份额的同时,还要积极实现两个重要转变:

一是公司定位的转变。实现从单纯的Linux操作系统供应商到基于Linux的企业级开源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

二是开发模式的转变。实现从传统的企业团队开发模式到符合开源特点的社区与企业相结合的开发模式的转变。

数据库厂商尝到甜头

随着Linux操作系统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升高,开放源代码数据库作为一项日益可行的选择正在进入企业的数据库中心。使用开放源代码许可的数据库已经存在许多年,然而,旨在插件和支持服务的合作伙伴关系和产品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已经被看到有了大量增长,这些对赢得企业客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甲骨文自 2004 年全面转向 Linux 平台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甲骨文现在已经成为Linux平台上的最大数据库软件厂商,并且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据统计,2004 年在Linux数据库市场上,甲骨文系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1%,IBM为17%,其他数据库产品只占不到3%。 自1999年了第一个面向Linux平台的商用数据库系统,甲骨文就成为了Linux的坚定倡导者。Linux这一开源操作系统不仅在应用以及数据库等方面弥补了甲骨文系统的技术缺陷,而且更以便宜、小型和运行速度快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

甲骨文总裁 Charles Phillips称:“甲骨文系统在Linux上运行的更加稳定而且易操作,而且Linux技术前景非常好,所以使用 Oracle Linux 的用户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有20%的甲骨文用户使用 Linux 系统,这一数据还会不断提升。我认为未来的 5 年内,Oracle Linux 的用户数量将超过 50%!”

MySQL公司正在为开发一个具有包含存储过程和分布式事务功能的版本做准备工作,在通常情况下大型企业会使用这些功能。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像Pervasive、Greenplum和EnterpriseDB等一些公司都已经在寻求建立围绕PostgreSQL开放源代码数据库的业务了。EnterpriseDB公司了其首款产品,公布了具体的价格计划并表示打算在本月晚些时候增大投资。

据Forrester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以某种方式使用开放源代码产品的企业客户占2/3以上,据它估计,企业去年在开放源代码数据库上的投资高达1.2亿美元。实际上,开放源代码数据库在几乎达150亿美元的关系数据库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还是很小的。

巨人开始“恐慌”

但近两年,Linux系统不断在企业级用户市场流行起来,自大的微软巨人也不得不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微软甚至建立了自己的Linux实验室,对这些Linux操作系统许多版本进行了实验。微软成立Linux与开源软件实验室有两大目的,一是检视开源软件对微软所造成的威胁,另一则是测试微软软件如何跨越这条鸿沟。该实验室中摆放着上百台服务器与台式机,上面执行着各种不同版本的Linux与UNIX系统。该实验室的双重任务反映了微软对Linux与开源软件的心态演变。

微软从那时起就一直力劝消费者重新思考Linux是否真正在安全及维护成本上超越了Windows。不过,微软似乎也了解到Linux的存在已经是既成事实,微软可不想假装视而不见,导致客户流失,甚至流失任何可能商机。

微软抗击Linux的事实向人们清楚地展示了这位软件巨人是如何对付新的竞争威胁。从最初对开放源代码技术的不屑一顾到现在感受到竞争威胁的严重性,微软对开放源代码技术的态度经历了否定、愤怒、接受及现在得主动采取行动。

因此,无论是从国际Linux厂商在中国的快速跑马圈地,还是国内Linux厂商的所面临的转变,都表现出Linux的日趋重要性。从微软对Linux的重视程度也可以想象其所面临的威胁。虽然Gartner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桌面Linux在几年前有几分乐观,由于应用软件等因素,它难以吸引企业客户,桌面Linux前景比较暗淡。但是,在今后几年,桌面Linux已经无关紧要,因为基于网络的应用渐渐成了主流。

上一篇:度信息企业亮相 下一篇:IBM8.65亿买Microm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