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鹿皮撮罗子病害现象的分析研究

时间:2022-09-23 05:43:37

鄂温克族鹿皮撮罗子病害现象的分析研究

摘 要:在内蒙古博物院《兴安记忆—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俄罗斯族民俗展》中,鄂温克族的一件鹿皮撮罗子因其独特的造型、浓厚的民族气息备受大众的青睐,但就保存状况而言,这件撮罗子有着明显的皱褶、磨损、僵硬、板结、水渍、虫蛀等现象。本文对这些病害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保护措施进行了探讨,旨在对鹿皮类文物的保护提供一点借鉴。

关键词:狍皮;撮罗子;病害现象

引言:

撮罗子撮罗子又称“仙人柱”,是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东北狩猎和游牧民族居住的一种圆锥形的房子,实际上是用松木杆搭成的圆形窝棚,当中有一火坑,顶上开孔用以通气冒烟,三面是炕,一面是门。它分布在稍陡的山坡下面,并且是靠近河流的地方。撮罗子的遮盖物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夏季一般用桦树皮,冬季则用狍皮、麂鹿皮包裹。撮罗子虽然保暖效果不佳,但便于拆卸和携带,非常适合游牧民族使用。本文所分析的这件鹿皮撮罗子是鄂温克族人使用过的民族文物,负载着许多关于鄂温克族生活习性与民族特色的信息,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但是,随着撮罗子病害现象的不断发生,这些历史信息也在慢慢流失。对于人口数量逐渐减少的鄂温克族人来说,保护他们的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

一、撮罗子的病害现象

图1由于国家文物局还没有对皮质文物的病害种类出台相关的标准,目前无法对皮质文物的病害现象进行标准分类。根据其质地分类属有机质类,且组成、结构与丝织品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故本文参照《馆藏丝织品病害与图示》对这件鹿皮撮罗子的病害现象进行分析研究。

1、皱褶

指馆藏皮制品表面的不平整,包括调整和不可调整的变形,影响馆藏皮制品的外观。如图1所示:撮罗子的下部已发生严重的皱褶,继而导致了变形。

2、动物损害

指昆虫、鼠类等动物活动时对馆藏皮制品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或损害。如图2所示的虫蛀现象,致使撮罗子周身出现大小不一的孔洞,大大损害了起艺术价值,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撮罗子历史价值的缺失。

图4图3所示的磨蚀现象为昆虫、鼠类的啃食造成,使撮罗子表面布满大小、形态不一的小点,如果不及时对其采取保护措施,这些点状物会演变成孔洞,发展成洞连洞、孔接孔,就会造成撮罗子的残损、缺失。

3、水渍

指因水侵蚀在馆藏皮制品表面留下的沉积物或水浸过的痕迹。

图4所示为撮罗子水渍现象的一小部分,如果在撮罗子四周环绕一圈,可以明显看到它的上半部布满了水渍的痕迹,有深有浅,而且有呈扩散的趋势。这些水渍大大影响了撮罗子的观赏效果,更为严重的是水渍有可能诱发板结。板结的发生会使撮罗子的形状发生改变,并使鹿皮的柔韧度下降,对撮罗子的长期保存有很大不利的影响。

4、磨损

图5指馆藏皮制品在长期使用和保存的过程中,受外力作用的影响,表面收到磨损的痕迹。

对于皮制品来说,无论是衣物还是装饰品,磨损都是不可避免的。如图5所示,撮罗子的磨损现象非常明显,破坏了鹿皮原有的物理结构,使其抗张强度明显下降。

5、僵硬

图6指馆藏皮制品在保存和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本身有机质机体的流失和外力作用的影响造成的皮制品柔韧度下降的结果。

如图6所示:由于受到鹿皮僵硬的影响,使撮罗子原有的形状发生改变,使其外形受到了严重影响,并有可能对撮罗子的继续展示造成一定的困扰。

6、板结

图7指馆藏皮制品在长期使用和保存的过程中,出现的因脱脂、脱鞣而变脆、变硬的现象。

如图7所示:撮罗子一端发生严重的板结现象,并引起了鹿皮的皱缩和变形。

二、分析病害发生的原因

对于有机质文物来说,病害的发生不外乎三种原因,物理损害、化学损害和生物损害。物理损害通常是外部环境对皮制品本身施加的影响,光照的不适会加速皮制品的老化;湿度过高会使皮制品产生霉菌;长期的使用或不合理的存放会导致皮制品的磨损。化学损害是指皮制品在加工、使用、保存的过程中引起的僵硬、板结等。生物损害指皮制品在使用、存放时被昆虫、鼠类滋扰造成的虫蛀、磨蚀现象。值得注意的是,皮制品的材质为有机质,其本身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等对动物和微生物存在天然的吸引力,所以生物损害切不能忽视。物理损害、化学损害、生物损害各自为独立的个体,都会对皮制品产生损害,但在特定的条件时,它们又会相互作用,交替发生,这种情况对皮制品的伤害最大。

三、撮罗子今后的保存环境和保护方法

1、保存环境

不同材质的文物需要不同的保存环境,包括展厅环境和库房环境,对于温度、湿度、光照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于皮制品来说,在展厅和库房环境中,温度应控制在15—25℃,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5—65%之间,照度标准应≤150勒克斯。

撮罗子是比较大的皮质文物,在保存和运输时需要占据相对大的空间。所以,折叠存放是比较方便的一种方法,但是以这种方式存放弊端也很多。容易造成皱褶、磨损现象,还会因为空气的不流通引起霉菌串联发生。所以,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件民族文物,在库房存放时要尽量把它平铺开来,尽量减少折叠。

2、保护方法

对于撮罗子上已经发生病害的部分,为了避免其发生进一步的病变,在遵循最小程度干预原则的前提下,有必要对其采取一些适当的保护修复措施。在撮罗子上有虫蛀、磨蚀的部位,可以用喷壶将除虫菊杀虫溶液喷雾于撮罗子上。对于撮罗子上褶皱、僵硬、板结的部位,可以依据去病害程度,放不同饱水程度的湿海绵在皮面上擦拭一遍,接着再做一遍加脂工序,撮罗子便可恢复如初。

四、小结

撮罗子为反映鄂温克族人民生活习惯和民族风情的珍贵民族文物。它所反映的僵硬、板结、磨损、虫蛀、磨蚀等病害现象,可以对鹿皮类文物或是皮革制品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作者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参考资料

[1] 馆藏丝织品病害与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2009.2.

[2] 徐玉明.艺术品和图书档案保养法[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5.1

[3]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4] 于学斌.草原鄂温克族毡帐文化[J].满语研究,2010.

[5] 张晓岚.内蒙古地区皮质文物种类、组成和物化特性的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2.11.

上一篇:英语和法语中形容词变副词规律的比较 下一篇: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法律风险的国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