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疾患知多少

时间:2022-09-23 05:36:44

随着纤维结肠镜的普及,医生可以对大肠腔内的全貌进行直接观察,对大肠病变有了更清楚、更全面的了解。老年人大肠疾患较多,接受纤维结肠镜检查(以下简称“镜检”)的人数亦多,积累的资料丰富。这里对老年人常见大肠病变的特点略加叙述,以提高人们的警惕。

大肠息肉息肉是指黏膜表面突向肠腔内的隆起物,包括腺瘤肉、炎症肉、增生肉、化学肉等。有的多发,有的单发;有的有蒂,有的无蒂。大肠息肉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大肠病变,至80岁时发生率可达30%~40%。在做镜检的病人中有53.8%的人可查到息肉。

大肠息肉多数没有临床症状,少数病例可有大便带血,长期慢性小量失血也可导致贫血。大量出血的不多。直肠下段的息肉可引起大便次数增多或有下坠感。个别的可由脱出。

老年人大肠息肉中,腺瘤肉约占58.1%,而腺瘤肉又属癌前病变,癌变率高达24%。其癌变率的高低,与息肉的大小、部位有密切关系。当息肉直径小于1厘米时,癌变率为1%;直径为1~2厘米时,癌变率为10%;大于2厘米时癌变率可高达45%。位于左半结肠,特别是直肠和乙状结肠的息肉容易癌变(占83.3%)。大肠息肉即使发生了癌变,多半仍无症状。因此,在老年人中开展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提高癌变息肉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疗效。

大肠憩室憩室是指肠结膜及黏膜下层穿透肠壁肌层向外膨出的袋装腔隙。从肠内看是一个凹陷的盲腔,从肠外看是一个袋状隆突。憩室壁很薄,仅有黏膜及黏膜下层,缺少肌层,因此,有炎症时容易穿透而形成腹膜炎。正因憩室是个盲腔(即死胡同),粪便进入后不易排除,潴留过久易致炎症。憩室炎又可引起憩室周围炎,甚至形成脓肿。急性憩室炎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压痛、腹肌紧张,并有低热核白细胞增多,病人可有便秘或腹泻,大便有时带血或者潜血阳性。不过老年人对疼痛不敏感,有时自觉症状可能很轻,实际已有脓肿形成甚至穿孔。因此,对老人下腹不适或类似阑尾炎症状,应特别注意。近年的镜检发现,我国老年人群中大肠憩室的发病率较高。在一组2000例老年人纤维结肠镜检中,大肠憩室的检出率为6.3%,其中90.9%的无症状。

小而浅、无症状的大肠憩室无需特殊治疗,急性憩室炎症经休息、禁食、输液、应用抗生素,病情可好转;但持续炎症不退、有脓肿形成或穿孔趋势,或并发大出血时,应进行急症手术治疗。

大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是最常见的内脏恶性肿瘤之一。该病大多数在40岁以后发病,且发病率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据国内调查,该病在60~70岁的老人中发病率最高,而且男性的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在2000例结肠镜检中,发现21例、22个癌灶,检出率为1.1%,其中5例没有任何症状,14例有症状,表现为便血7例,腹痛、梗阻各2例,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及大便成形改变各1例。总之,症状表现都不太突出,可见结肠镜检查是多么重要。

大肠炎症大肠的炎症病变有多种类型,包括菌痢、阿米巴病、肠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缺血性结肠炎等。在接受结肠镜检查的病人中约有8%~10%的病人可发现患有炎症性病变。尽管溃疡性结肠炎与克隆病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但在老年人中也时有所见,常伴有心血管疾病,突然发生下腹痛,多偏左侧,带有绞痛性质,可轻可重,随后在24小时内出现腹泻及红色血便,有的症状可不明显。纤维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该症的主要手段,镜检可发现直肠、乙状结肠黏膜正常,血性肠内容物来自降结肠、病变处黏膜水肿渗血、黏膜下出血,或可见黏膜坏死脱落。但该症一般转归良好,病人禁食、输液并抗生素治疗2~3天,病情好转,便血可消失。极个别病例的肠壁全层坏死,可表现为急腹症,对其应进行严密观察治疗。

大肠黑变病大肠黑变病为一种由于大肠黏膜色素沉着形成的非炎症性疾病,一般认为与便秘患者长期服用含蒽醌类缓泻剂有关,停用该类缓泻剂3~6个月内可自行消失。该病没有特殊临床症状和体征,常与大肠息肉、腺瘤或大肠癌并存。在2000例结肠镜检中,检出大肠黑变病58例,检出率为2.9%,其中55例有明显的便秘和服用缓泻剂病史,33例合并大肠息肉,1例伴乙状结肠癌。

其他纤维结肠镜还可发现类癌、血管畸形、脂肪瘤、肠壁气囊肿、肠寄生虫等,检出率在1%以下。

目前认为,在老年人群中,无论身体有症状还是无症状,进行全大肠纤维镜检查,对大肠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趣谈成语中的医学 下一篇:男女私密处 各有各的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