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恐怖了!国产惊悚片迷局

时间:2022-09-23 05:16:22

人人都爱惊悚片

《孤岛惊魂》添把火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可怖的事物唯恐避之而不及,却对恐怖的银幕趋之若鹜。其实这并不矛盾。人类的天性中本来就有好奇、冒险和追求刺激的因子,但在趋利性的前提下,人们不敢靠近危险之物。伟大的光影艺术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去体验恐怖的刺激,当一个个恐怖画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之时,人们神经绷紧、心跳加快、皮肤出汗、下意识捂住眼睛,仿佛自己正在经历恐惧,在连连惊叫声中,释放了现实生活中的焦虑,排遣了无聊。惊悚过后,一切恢复平静,人们心中悬着的石头落地了,绷紧的神经放松了,呼吸也均匀了。这种感觉犹如坐过山车,一路惊险,但绝对安全,所以你能享受到“自虐”的。

由此,相对于其他商业类型片,惊悚片的拥趸相对稳定,年轻人为主力,基本观影诉求以娱乐为主,只要被“吓一吓”,就值回票价,至于影片的思想深度、人文情怀,普通影迷并不太关心,遇到大烂片,他们出了影院也会骂,但归根到底他们还是认为,吓到了就赚到了。耀莱国际影城宣传策划姚先生说:“惊悚片有固定的影迷,只要同时期上映的该类型影片不太多,他们基本上都会去看。”

电影投资人正是看中惊悚片的“高性价比”。《绣花鞋》监制文隽曾坦言,惊悚片具有高于成本5倍乃至10倍的票房前景,如此诱人的前景是他涉足惊悚片的主要原因。目前针对内地市场的惊悚片投资大多不过在800万上下,导演多为青年导演,主演以二、三线演员为主,但有业内投资人称,“内地没有亏欠的惊悚片”,惊悚片的保险性可见一斑。在大片云集的2009年贺岁档,由新人导演张江南执导、陈小春主演的《午夜出租车》调动网络营销、概念海报、动态海报等宣传手段,最终以约250万的成本收获1300万票房,挖到了内地惊悚片的第一桶金。虽然遭到“没有闹鬼,只有闹心”的恶评,但初执导筒的张江南还是庆幸自己选对了类型,“惊悚片是新导演自我训练的最好类型,惊悚片拍好了,什么类型都能拍。”2010年,《绝命岛》、《荒村公寓》、《异度公寓》、《失控》、《致命请柬》等小成本惊悚片陆续上映,也都回了本。业内人士戏称,惊悚片成了新导演的练兵场。

不过,真正的重磅炸弹是2011年暑期档上映的《孤岛惊魂》。彼时正当红的杨幂凭借强大的粉丝力量,促使影片彻底成了一匹不可思议的黑马——以不到500万的成本创造出了9000多万的票房。这部电影也带火了一个词:粉丝电影。在唯票房论的大环境下,这个词一度成为一个美谈,一个范本,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电影从业者的焦虑和浮躁。实际上,抛开电影内容本身去谈粉丝的作用,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孤岛惊魂》的票房成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暑期档的选择十分有利,杨幂的粉丝以20岁以下的青少年为主,影片上映正好赶上他们放暑假。后来韩庚主演的《大武生》同样想凭借偶像效应大火一把,结果并未如愿。

抛开影片本身质量不谈,《孤岛惊魂》着实彻底带火了惊悚片这一类型。仅在2012年春节过后,就陆续涌现了《惊魂游戏》、《绝对底线》、《夜店诡谈》、《浮出水面的影子》、《绣花鞋》、《情谜》等一批惊悚片。进入暑期档,从6月份到8月份,进入院线的惊悚片密集得令人咂舌,从《笔仙惊魂》、《百万巨鳄》、《查无此人》、《半夜不要照镜子》、《魅妆》,到《青魇》、《十二星座离奇事件》、《笔仙》、《受诛人》,暑期档将有十来部华语惊悚片扎堆上映!暑期档过后,国庆档和贺岁档无疑还将“阴风阵阵”。据有关数据显示,今年将有50来部惊悚类型片进入院线,回顾整个中国电影史,这也是绝无仅有的。

惊悚不成反搞笑

虎头蛇尾为哪般?

与惊悚片的高产量同样惊人的是惊悚片恶劣的口碑环境。边看边骂成了常态,与银幕上的一惊一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院里的笑声朗朗。观众不满:惊悚片怎么成了搞笑片?

故事是一部电影的根本,但很多国产惊悚片在编剧阶段就捉襟见肘,逻辑混乱,情节有硬伤,人物性格模糊,沦为“为恐怖而恐怖”。在声光画影的打造方面,手法老套,大量恐怖桥段挪用自欧美电影,给人似曾相识之感,降低了吓人指数。资深电影人高军批评说:“有的惊悚片完全没有剧情,就靠一会儿出来一张白脸吓观众。”“徒有音效”成了观众对国产惊悚片诟病最多的地方,每部惊悚片看到最后,总会发现人们是自己吓自己,幻觉来自于药物,灵异之事来源于人为的阴谋,等等。看得多了,“一切国产惊悚片都是纸老虎”就成了观众根深蒂固的印象,往往是影片还没有上映,已是骂声一片。观众先入为主,怪谁?

很多创作者把惊悚片不惊悚的原因归咎于国家电影审查制度的严苛限制:不能出现过于灵异和血腥的场景,禁止宣扬迷信和。这就导致片中必须无鬼神,只能搞心理惊悚。追求重口味刺激的观众被煞有介事的预告片和海报送进了影院,往往失望而归。有网友戏谑《半夜不要照镜子》:“里面演得最好的是镜子。”还有网友调侃《百万巨鳄》:“我抱着恐怖片的心看了部温情喜剧片。”

惊悚片的怪现状,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市场的走热,青年导演在没有掌控成熟的惊悚片电影语言的前提下被“赶鸭子上架”。今年年初上映的《夜店诡谈》的导演方亚熙成名于“亚洲星引力电影计划”,该计划致力于寻找“下一个宁浩”。《夜店诡谈》是他的剧情片处女作。谈及该片的创作初衷,他表示原本是想拍一部实验电影,而非鬼片,“我是想拍给这样一群人看:他们在DVD陪伴下长大,对国外奇幻片、邪典Cult片情有独钟,喜欢挑战智商的电影。”然而,出于宣发的需要,他的创作初衷完全被抹杀,电影被宣传为一部“校园青春鬼片”,没看到鬼的观众自然认为“受骗了”,一时间骂声无数,这部片被指为“挂羊头卖狗肉”。

这是方亚熙没有料到的结果。然而,从某种意义上市场是最公正的,“迷影”不是炫技的理由,新人导演往往要表达太多,反而什么也表达不好,还不如用精准的电影语言,踏踏实实讲好一个故事。影评人老晃的评论不无尖锐:“向B片《幽冥怪谈》致敬,同时向《超时空犯罪》、《飞越疯人院》、《黑客帝国》、《美少女拉拉队》、《超人》、《蝙蝠侠》、《蜘蛛侠》、《守望者》、《弗莱迪大战杰森》……致歉的作品。一个导演最重要的,是得知道自己究竟想说什么。”

上一篇:庄文强、麦兆辉 香港电影情怀的重塑者 下一篇:《时尚女编辑》京味时尚的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