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累为突破口,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

时间:2022-09-23 04:38:15

以积累为突破口,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也是语文课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作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这一核心要求,一直以来就是广大语文教师孜孜不倦、不懈研究的课题。

但在农村小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状况令人担忧,学生写作水平普遍较低。为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笔者在教学中从强化学生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入手,解决学生作文言之无词和言之无物的问题,使作文教学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让学生爱写、会写作文。

一、优化课堂教学,加强课内积累

教学中,笔者吸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的成功经验,优化课堂教学,摒弃繁琐的分析,在语言习得上下工夫,抓住教材中利于积累的因素,多积累,多练笔。

1.抓住教材中的名家名篇、精彩片段多背多记。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将课本语言内化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组块中去;学完一课后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读读背背,积累规范的课本语言。

2.抓教材中可练笔的内容多写多练,仿写、加写、补写、续写、扩写、改写、缩写、写心得体会等,不拘形式,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安排。

二、抓实课外阅读,丰富语言储备

小学阶段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最佳时期,单靠课内阅读积累远不能满足学生表达的需要。在加强课内积累的同时,笔者主要采取以下必要的措施让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

1.课内向课外延伸。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以一篇带动多篇。如学习《赤壁之战》后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或与之有关的文章。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列出各年级推荐书目和必背优秀古诗文篇目,组织学生阅读和背诵。

2.开设自由阅读课。每周从语文课中辟出一节课作为自由阅读课,保证阅读时间。鼓励学生自己购书,相互换书,使学生的图书有保证。印发读书卡,让学生自由积累和按要求专项积累,利用自由阅读课适当指导阅读积累的方法,保证质量。

3.激发课外积累兴趣。课外阅读积累势必会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笔者在让学生自由积累和按要求专项积累的同时,采用教师评和学生评相结合的方法定期评比交流,选出积累小明星,激发学生课外积累的兴趣,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

4.拓展语言积累空间。语言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言的积累也是如此。为此笔者努力将语言积累向生活实践迁移,指导学生多查阅资料,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拓宽语言学习的渠道;指导学生开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心得,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阅读水平,增加语言积累,组织学生办手抄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名言会、成语会等活动,促使学生多动笔,多交流,以实际运用促语言积累,多方位地使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不断“投入周转”的过程中实现举一反三,增量、增值。

三、观察思考体验,积累写作素材

1.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每天都接触大量的人、事、物、景,可写作文时,他们经常觉得无“物”(即无内容)可写,主要是他们对生活体验不够,不善观察,不善发现。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指导学生多用眼看、多用耳听、多动手做、多动口问、多动脑思,在勤观察中体验生活。为学生配备周记或日记本,记下观察、思考、体验所得,记录丰富多彩的生活,形成“材料库”。

2.为诱发学生写的欲望,笔者定期开展周记或日记本评比、展览,并选出学生佳作分级推荐:第一级为班级,即选出佳作汇编成班级优秀作文集;第二级为校级,选出佳作推荐在校红领巾广播站上诵读或在校优秀作文集上发表;第三级为参赛投稿级,选出佳作向校级以上刊物推荐发表,选出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习作竞赛。通过这些形式促使学生愿写、乐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四、将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的有机结合

1.注意观察与阅读相结合。在观察中,帮助学生使表象逐步稳定、清晰、完整,使作文材料十分鲜明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及时地查阅被观察事物的有关资料,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美的文章片段或语句,促使学生把被观察事物以双编码的形式储存在记忆中。

2.注意语言积累的迁移性。语言的积累最终是为了迁移运用。在语言接受的初期,学生往往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应用情绪,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促成学生将积累的语言运用到所观察到的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的有机结合。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生活积累是为开源,需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语言积累是为引流,需要广泛阅读,博览群书;两者结合就是传统经验的“走万里路,读万卷书”精神的继承与弘扬。积累愈厚实,写作就愈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盛开奇葩了。

(作者单位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三山中心小学)

上一篇:实践 第10期 下一篇:探究教学 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