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时间:2022-09-23 04:20:29

“八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八环节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3—0076—01

自主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活动的机会,从而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走出“要我学”的困境,自觉养成“我要学”的习惯。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取知识的能力呢 ?笔者认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八环节教学模式。

一、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要采取多种导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要发挥学校课程的整合功能,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思考。一个好的开端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新授课时教师可先出示思考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展示可采用问题的形式提出。

二、教师指导,自读答疑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先决条件。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看书,独立思考,使学生一上课就积极思维、主动探索。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可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对阅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巡视的反馈信息,根据课题的重点、难点进行点拨、指导:一是要抓住重点和难点,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二是要抓住学生的疑点,启发他们思考,帮助他们理清解题的思路;三是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四是要注意数学思想方法。如换元思想、方程思想、类比思想、化归思想、整体思想、构造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等。

三、自主学习,学生自练

实践出真知,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从知之较浅到知之较深的实践过程,这就需要学生的自练。这一步骤要求教师结合本节课的要点,让学生进行练习。自练题的编排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注重引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难度上要循序渐进,使暂差生“吃得了”,优等生“吃得饱”。

四、合作交流,反馈纠错

根据及时反馈的教学原则和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这一步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期望,而且能起到及时纠正错误的作用。 因此,这一步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合作交流,及时发现错误并且纠正。

反馈的形式有两种:一是被动反馈。教师通过巡视、个别辅导、学生板演的方式获取信息;二是主动反馈。自学答疑、教师指导、学生自练合作交流是学生集中获得输入信息的过程,而主动反馈是信息输出的阶段,这样使教学过程得以开放,各种信息得以及时交流,并能弥补被动反馈得不到的信息。在纠错形式上,对于学生的共性问题,可以由教师进行启发、指导;对于学生的个别问题,可以通过学生互批自练题,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得到解决。

五、当堂训练,自补巩固

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课题要点,教师出示自补题,让学生进行自补巩固。这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课题重点和难点,对学生可能出错的环节准备好自补题,也可以事先准备好多套题当堂选择自补题。自补题既要重视基本题的训练,又要注重变式题的训练,使学生在巩固新知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

六、归纳整理,课堂小结

要求教师辅助学生,或者由学生自主提炼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形成规律。

七、布置作业,当堂完成

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作业题要有层次和梯度,以便于学生由易到难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二是作业量要适中,要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努力向“少、精、活”的方向发展;三是要分层布置作业,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作业可做。

八、指导预习,提出问题

教师要布置下节课的预习思考题,这在即将下课时用一两句话提出即可。

上一篇:桃李岂能同辉 下一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突出办学特色多举措加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