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马铃薯种薯更新换代思路

时间:2022-09-23 04:16:30

摘 要:马铃薯在我县四大作物种植面积中占到31%,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35%,占夏粮总产的90%以上。因此,马铃薯生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全年粮食生产。为切实抓好我县马铃薯生产,改变目前不良现状,特提出了镇巴县马铃薯种薯更新换代实施方法。

关键词:镇巴县 马铃薯 更新

一、镇巴县马铃薯生产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镇巴县从90年代初期至2002年曾是陕南地区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项目基地,年产各级种薯200~500万公斤,在项目带动下,全县大规模推广脱毒马铃薯新品种,使我县马铃薯产量水平由1990年的亩产鲜薯780公斤逐步提高到1450公斤,全县年增产鲜薯1.2亿多公斤,创造了我县马铃薯生产最辉煌的时期,年外销商品薯及种薯5000余万公斤。2004年县种子公司和种子管理站分设,将马铃薯生产项目及设备分配给种子管理站,而原项目主要技术人员后来却被分流到县农技站、植保站、兽医站等单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种薯生产项目停止运行,省、市农业主管部门也终止了对项目的支持。2006年以来,广大农户反映马铃薯产量越来越低,县农技站及乡镇农技人员经过农户多点调查统计,认为2000年前大面积推广的脱毒马铃薯品种沙杂15号、丙-41、克新一号、二号、早大白、津引8号、底西芮、内薯九号等10多个品种经过五、六年的连续种植已受到病毒浸染,导致种性退化,品种混杂严重,个头明显变小,产量下降到2006年的亩产1015公斤,2007年下降到平均亩产835公斤,与2002年的亩产量1450公斤比较,亩减产615公斤,年减产鲜薯1亿多公斤,减少产值5000多万元。所以,作为马铃薯生产种植大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镇巴县马铃薯生产安全高效。

二、建立种薯生产基地,走自繁推广道路

镇巴县常年马铃薯种植面积18万亩左右,占全汉中市总面积50万亩的40%,全县年用种量达2700万公斤,靠从外地大批量调种来解决我县马铃薯更新换代是不现实的,运距太远,费用大,而且大量从外地调种增大了种植风险,还无法解决常年生产用种的根本问题。镇巴县有十多年的种薯生产繁育和基地建设的体系基础及宝贵经验,又有熟练技术业务的一批科技人员,县内的光秃山、毛垭、旦家坪、瓦石坪、南山等地都有五至十多年种薯繁育经历,完全符合种薯生产宜在千米以上地区建立基地的具体条件要求。而且旱地宽广,土层深厚,坡度适宜,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农户有一定的马铃薯种薯繁育操作基础,为我县农业生产提供纯度高、质量好的种薯生产思想意识强,因此,我县完全有条件建立长久的种薯生产基地,有能力源源不断地为县内及周边地区提供优质、高产种薯。生产上配套良种良法,配方施肥,大力推广马铃薯“三项”高产栽培技术,必将使我县马铃薯产量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

三、基地种薯生产与推广实施步骤

为使种薯生产能以稳求实,达到顺利发展的目的,计划种薯生产与推广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2008年秋开始运作,做到立足本县,顾及周边的原则,考查引进国审及农业部推荐的脱毒马铃薯新品种:克新系列、弗乌瑞它、红皮、早大白、紫花白、蒙薯九号等原种品种30000公斤,2009年春在小洋镇的毛垭村种植建立原种繁育基地200亩,当年生产二代种薯30万公斤,为2010年生产基地提供2000亩的再繁育用种。

第二步,2010年分别在麻柳滩乡的灵济或巴庙镇的南山建立生产用种基地650亩,产种975000公斤,逐步向东片7个乡镇提供推广种薯;在大池乡的瓦石坪村建立生产用种基地650亩,产种975000公斤向西片的大池、永乐、简池、三溪、三元、仁村等6个乡镇供种;在泾洋镇的青岗坪和小洋镇的旦家坪(基本连片)共建生产用种基地700亩,产种1050000公斤向中片的10个乡镇供种,通过生产用种基地的选择,可以减少运输费用,便利推广调运。

第三步,2011年三个生产用种基地向全县24个乡镇供种300万公斤,可推广种植面积2万亩,2012年后通过生产用种基地继续提供种薯外,农户之间互相串换新的种薯,三年左右全县基本可完成马铃薯新品种更新换代计划。这样原种基地又引进新育成品种繁育,使各级基地不断推陈出新,除继续向县内供种外,可向用种大省四川及周边地区提供优质、高产种薯。计划从2009年起和基地所在乡镇或村建立县、乡两级马铃薯种薯繁育推广组织运作体系,原种基地直接由县农技站主管,实行政技结合,协调农户积极参与,责任承包,分工把关,统一按良繁规范规程进行操作实施,搞好马铃薯种薯的生产和推广工作,逐步提高基地和生产种植经济效益,达到种薯更新换代增产增收的目的。

同时,引进部分栽培种,从08年冬天开始在镇巴县不同海拔区域设立试验示范点,每年设试验点2~3个,设示范点9~12个,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我县种植的高产品种,加之镇巴县从2009年完成的部省级万亩马铃薯高产创建技术示范县建设项目,都将为大面积繁育推广打好基础。

四、建立良好新品种引进机制

1.我们每年将组织专家引种考查,分别在米脂县、榆林农科所、内蒙古自治区农科院(国家投资的专业化种薯基地)等地考查引进试验品种,将在我县种植表现良好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建立起良好的马铃薯新品种引进机制,建设良好的良种繁育基地。

2.加强马铃薯良种基地村、组干部及农户技术培训。

3.建设基地内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有关防队伍,控制病虫害发生。

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使我县马铃薯生产步入稳定高产、高效的生产走道。

上一篇:镇巴县马铃薯高产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下一篇:桑树栽培技术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