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处理医疗器械的论文

时间:2022-09-23 03:28:42

预处理医疗器械的论文

医疗器械使用后可经一系列处理后继续重复使用,其使用时常会发生一些特殊状况,造成医疗器械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供应室在收集器械的同时会造成使用者与处理者的信息脱节,且供应室的白班制使部分使用过的器械不能得到及时清洗,导致清洗的效率与质量降>!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有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妇产科等多个科室,收集使用后并滞留10小时以内的医疗器械400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使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实验材料

临床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多酶清洗液(鲁沃夫高效多酶清洗剂1∶270),剂(利尔康剂1∶200),带光源放大镜,新华单腔清洗机。

1.3医疗器械预处理方法

1.3.1特殊情况的预处理: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发生特殊情况,如被损坏、变钝或是被特殊病菌感染后的患者使用,有时还会碰到很难清洗干净的污染,如生锈、畸形瘤感染等[2]。对待此类器械,为提高清洗的效率与质量,可采用分组标记制,将使用后的器械清点无误后交于巡回护士,巡回护士根据器械遇到的不同情况贴上不同的标签,以便分类。

1.3.2避免污染物干涸的预处理:此时的预处理是保证清洗质量的中重要步骤,由于供应中心为白班制,大部分的器械不能得到及时清理,影响清洗效果,同时无形中增加了患者交叉感染的几率,所以医疗器械的预处理至关重要,预处理过程即是将多酶清洗液喷与器械表面,由于多酶清洗液含蛋白水解酶、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脂肪酶等多种酶及表面活性剂,能有效分解各种污染物[3]。

1.3.3保湿预处理:保湿处理也是保证器械清洗的重要步骤,器械在清洗不彻底时容易残留一些有机物,如黏液、血块、蛋白质等,会妨碍消毒气体与微生物接触,影响灭菌效果。所以在清洗完后要注意用油清润保存[4]。

1.4检测方法

对清洗并保湿后的医疗器械用目测法及光源放大镜法判断器械是否清洗干净,目测法检验的合格标准:器械表面与关节较为光洁、无污渍残留及锈迹者为合格;光源放大镜法检验的合格标准:在光源放大镜下观察医疗器械的表面、齿牙、关节较为光洁,无污渍、锈迹与黄灰印记者为合格;细菌培养法检验的合格标准:用棉拭子涂抹,细菌总数小于5cfu/cm2,且无致病菌者为合格。

1.5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等级指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作为统计学的评定标准,P

2结果

2.1两组目测法的合格率比较

根据1.4的检测方法判定两组的合格率,并进行统计比较,见表1:由表1可知,实验组的总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着性(P

2.2两组光源放大镜法的合格率比较

根据1.4的检测方法判定两组的合格率,并进行统计比较,见表2:由表2可知,实验组的总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着性(P

2.3两组细菌培养法的合格率比较

根据1.4的检测方法判定两组的合格率,并进行统计比较,见表3:由表3可知,实验组的总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着性(P

3讨论

器械预处理不当的危害主要有:(1)增加了处置难度和成本;(2)增加了对器械的腐蚀;(3)增加了环境和人员再次污染的风险。全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下几点,

1.意识问题,认为预处理理应由消毒供应中心负责,跟临床无关。

2.预处理流程不规范,如无预处理步骤;

3.预处理方法有误,使用生理盐水擦拭;或使用消毒剂浸泡,由于消毒剂有腐蚀性,使蛋白变性,增加清洗难度。

4.不及时保湿,使有机物干涸造成医疗器械腐蚀。

5.不及时丢弃废弃物,如棉签,纱布,刀片,针头等一次性物品,致使细菌滋生。

6.器械放置混乱,部分科室没有固定人员对使用后器械进行统一预处理管理、器械、器具沾有明显血迹、污迹,没有用流动清水冲洗和(或)做预浸泡处理,器械污染物干涸严重。为保证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和效率,应严格规范对器预处理和保湿步骤。

上一篇: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 下一篇:企业反腐倡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