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2015

时间:2022-09-23 03:16:35

导读:

2015年,对于中国而言,仍是比较艰难的一年,经济最大的挑战在于新的经济增长点难觅。未来一年,经济的托底或维稳,仍然依赖于大类投资的表现,制造业仍会低迷,财政空间依然狭窄,基建投资仍会受到制约,反腐对消费的抑制效应仍在持续,消费增长中枢难以振作……

2015年,我国需要更加从容的适应新常态,需要用新的思维去把握2015。本篇将围绕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指标、四个支点、六种可能、七个聚焦、八种趋势等内容,来为县市决策者预见2015年的种种措施与机遇。

A 三大指标

最能体现政策意图和管理预期的,就是GDP增速、M2增速和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这三大指标。如何确定这三大目标,使得它们既能够反映稳增长和改革的决心,又能彼此关联和呼应,实在是重中之重。

指标一:GDP增速目标确定为7%的概率较大

第一,根据党的十提出的到2020年翻一番的GDP增长目标。我们测算未来6年的年均GDP增速需保持在6.7%以上,因此,若2015年按7%左右的GDP增速,则没有给该目标的实现拖后腿。

第二,从2014年前三季度GDP增速的走势看,下行趋势还是比较明显,且10月、11月份的主要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回落的趋势并没有减缓迹象,估计四季度的GDP增速可能会回落到7%左右。故将2015年的GDP增速目标调低,也是顺应经济规律的。

第三,我国2011年起执行的“十二五”规划,提出GDP平均增速的预期目标是7%,比“十一五”规划调低了0.5%,这本身也反映了我国政府对于调结构、促转型的决心和理念。但从前四年中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GDP增速目标看,却从没有哪一年低过7.5%,而且,实际执行的结果更高,年均约为8%,即比“十二五”规划的预期目标高出1个百分点。2015年将是“十二五”规划执行的最后一年,为了体现对“十二五”规划的尊重,也应该将该年GDP的预期目标调低到7%左右。

指标二:M2增速目标设定为12%或13%皆有可能

将2015年的M2增速目标下调至12%,可能将是更加合理的选择。理由在于,2013年和2014年的M2增速目标均为13%,但名义GDP增速已经从2013年的9.5%降至2014年三季度的8.5%,预计2015年的名义GDP增速会降至8%左右。因此,M2增速也会随之而下行,2014年10月,M2增速已经降至12.6%。从M2与名义GDP这两大增速差的历史规律看,速差过大一般是难以持续的,不久就会趋向收敛。而目前的速差大致在4-5个百分点,从历史上看速差是过大的,且GDP增速预期会进一步放缓,这从经济规律上看,也会导致M2增速回落,且与GDP的增速差会收窄。因此,预计2015年M2的实际增速会降至12%左右。

由于影响M2规模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外汇占款变化。预期2015年人民币升值的空间不大,同时人民币利率水平下行的概率较大,故外汇净流入量应该不会太多,相比2014年,增量或会减少,故对于M2增速的影响是负面的。而另一个影响M2增速的是居民储蓄的变化。在当今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居民储蓄搬家将成为常态,与此相对应的,是银行理财产品余额的大幅攀升,这又是对M2增速的负面影响。故即便2015年有几次降准,也难以改变M2增速下行的大趋势。

从经济改革和转型的角度看,直接融资比重提升既是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当务之急,又是金融改革的长期目标。过去直接融资比重之所以提升缓慢,主要还是因为经济增长过程中对银行的高度依赖。而M2增速恰恰能够反映社会融资对银行体系的依赖度。从这一角度看,控制M2的增速,实际上有利于发展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业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基于以上三方面分析,在时隔两年之后,将2015年的M2增速目标下调一个百分点至12%,降幅并不大,既能体现稳增长的政策导向,又能反映改革的意愿,且还与稳健或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致。

指标三:财政赤字占GDP之比或将上调至2.5%

尽管2014年中央财政政策定调积极财政,且预算财政赤字从12000亿扩大到13500亿,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赤字率)稳定在2.1%。但财政政策对GDP的贡献取决于赤字率变化,2013年财政赤字率从1.6%扩大至2.1%,因而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5%,而2014年财政赤字率持平,也就意味着财政对GDP增长的贡献基本为零,相比上年而言下降了0.5%。因此,2014年的财政政策实际上不能算是十分积极。

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下行,企业的经营压力会进一步增加,整体的盈利状况不容乐观,故财政税收增速会比2014年进一步下降。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加上历史欠账,政府在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占比还将进一步提高,故支出的增速还将刚性上升。这从客观上讲,就需要提高财政赤字规模,而非压缩开支。

从财税改革的角度看,2015年《预算法》修正案将正式实施,新的《预算法》实际上是对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即从原先的年度预算平衡转变为跨年度的预算平衡管理,这就从预算规则上有了“以丰补歉”的实现路径,如财政部已要求2014年全国各地启动2015年-2017年三年期滚动预算编制。这也为在经济回落、企业经营困难的形势下增加财政赤字提供了依据。

假定2014年和2015年名义GDP的增速分别为8.4%和8.1%,则2015年名义GDP将达到66.66万亿,按2.5%的赤字率计,2015年的财政赤字大致可达到1.65万亿,比2014年的预算赤字净增加3000亿。

B 四个支点

第一个支点就是国内市场体系和理念的兴起

据说当年让陈伯达算过,如果我们像苏联一样,全部搞成国有、集体农庄,把全国人民包起来,发工资行不行?陈伯达找了一屋子人来算,算完汇报说,不行,我们比苏联落后,农村人口太多,包不起。

向未来看,中国经济靠得住的一条,还是国家不包农民、不包民营企业,大家都得在市场上去拼,你看马云现在这么富有,市场一翻脸,他可能就没了。

现在好多人大富大贵,查20年前,家底都是一样的,都是无产阶级。一部分人、一些企业、一些地区先富起来,很多人尝到了这个甜头,前面有榜样,后边的人就挡不住,这个带动力量极其关键。

而且,80后、90后这一代人起来了,他们中很多人家庭条件不错,不像父辈当年一样,毕业马上要找工作,养家糊口,现在的年轻人家境不错,就可以任性一下,不想上班,要创业了。

社会有这个氛围,再加上前面有榜样,就是未来5-10年靠得住的力量,我看马云最大的贡献不一定是淘宝网,而是让年轻人知道,只要敢做梦就行,万一实现了呢?

第二个支点就是国际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还是靠得住

我们从全球化里成长起来,学了不少本事,现在也可以用了。金融危机之后,新兴市场板块兴起、购买力增加,这是个现实,但是不好做,为什么呢?

以前我们对外贸易的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生意好做,为什么?他出价高,基础设施、商业服务都很发达。我们就是个车间,只要按订单生产出来,港口发货就行了,只受累不操心,后续的都是人家给安排。

现在要面对新兴市场,他们就不行了,基础设施和商业服务都跟不上,甚至钱也不够,你看咱们的总理现在主要忙什么――对外投资带动对外贸易,跟发达国家当年对我们做的差不多。

没钱借给你钱,基础设施不行我们帮你建设,这些年我们的建设、制造能力可是起来了,人强马壮,矿山、港口、电力、铁路……什么造不出来?我们向西发展,哪个国家的资源都很好,用他们的土地、劳工,加上中国的制造设备,做通了再卖中国货,这个市场大有可为。

第三个支点是国内投资和内需还是靠得住

以前虽然我们投资效率不高,是在空间分配上出了问题,你看发达国家,经济空间分布是什么特点?大量人口和经济活动,分布国土面积上较小的地方,形成都市圈、大城市区。

我们拿这个标准去看自己,投资和布局还带有很强的农业特点――地区分割,效率就低了。进一步改革之后,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继续集聚是挡也挡不住的,这是有重大意义的。人口集聚就会产生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生产力的源泉,一类人专门做一件事,互相提品和服务,经济就发展起来了,这是经济学。

服务业要想像发达国家一样,比例到百分之七八十,我们的经济空间和人口还是要集聚,要集聚还是要投资,但这不是放宽土地、财政政策就行了,最大的课题是,我们要学会管理高密度的社会经济体。

第四个支点就是持续创新的能力是靠得住的

以前老听说我们的教育不成功,去了印度我才知道,我们过去的教育有非常成功的地方,普及做得好,就是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在原创知识生产方面确实不行,原因是什么,不是经济问题,我们不展开讨论。我的判断是,这样的情况还会持续很多年。但是我们多年穷国办大教育,包括应试教育,培养了大量高效劳动力,能写会算、有抽象和想象能力。

另一个层面,我们的工程师也很多,两者结合,我们的集成创新(不是原始创新)能力是非常靠得住的,不但能设计,而且有高效的劳动力可以生产。现在印度也开始抓基础教育了,你到印度看,哥哥姐姐没有书包,弟弟妹妹开始有了,这个东西重视起来,6-9年就会产生效果。

经济和人体一样,不能只往上走,不能往下走,也要有春夏秋冬,收缩不一定是坏的,你不收缩,钱多的数都数不过来,谁有空给你搞创新?经济下行会带来很多痛苦,但是经济危机有它的正面功能,可以激发积极力量的成长。如果一直顺风顺水的事做着,旧常态还能继续下去,新常态就出不来。

C 六种可能

可能一:资金面或会更宽松

有分析称,2015年的资金面可能会比2014年宽松,资金面宽松成为趋势。虽然在2014年绝大多数时间里货币基金的投资回报率都低于投资者预期,不过随着年底资金回笼窗口的到来,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出现明显上升,有业内人士指出,投资灵活性较强的货币基金逐渐具备了较好的短期配置价值。

据报道,2014年12月24日,央行在一个会议上表示,非银行金融机构同业存款与同业借款纳入存贷比,但是存款准备金率初步定为零,上述机构不包括财务公司。

但同业存款免缴存准大大超出市场预期。有分析师认为,同业存款免缴存款准备金,其效果实质上相当于降准。

央行同时确定了银行存贷款口径:存款、贷款均包括非存款类金融机构间的存放;有存款准备金,暂定为零;利率仍保持现同业之间规则,自行商定。以后同业存放仅指存款类金融机构之间的往来。

至于资产风险,有分析表示,指望2015年无风险收益大降不一定现实,只能说比2014年好。分析指出,有利的一面是2015年将完成对地方债的清理,地方政府吸金的无底黑洞被堵上。

同时,2015年政府投资规模仍然巨大,地方政府的PPP项目众多,整体上,对资金的挤占效应仍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估计短时间内难以解决,IPO注册制可能对其有部分缓解。

可能二:人民币会否暴贬

由于产能过剩严重,中国的PPI将近三年连续下跌,人民币贬值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人民币并未大贬值,中国国内的房产和信贷泡沫最后就会调整。

通胀调节后,人民币汇率正处于创纪录高位,在邻国日本的汇率创新低时,人民币这样的汇率对中国并无帮助。

因此,中国将想方设法缓解由信贷量下降导致的巨大通缩压力。随着通缩风险的来临,中国将采用与日本央行同样的政策,让人民币贬值20%,以此抵制进口通胀与需求。

可能三:美元加息搅动全球

当前的国际市场,仍然是美联储在主导,整个市场就是盯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如何变化。

美联储2014年12月FOMC会议,用“耐心地”将货币政策立场正常化,替代此前维持低利率“相当长时间”。有市场人士指出,美元加息没什么可争议的,无非是2015年二季度还是三季度的不同。

美元的升值预期由于美元从全球的持续回流得到加强,货币回流给美国带来充沛的流动性,令其经济强劲的同时推高通胀水平。

有分析人士表示,美国境内资产新一轮泡沫已进入起跑线,特别是引发上一轮金融危机的房地产。因此美元加息或将不会是一次完成,而是进入一个利率上升通道。

据市场人士预测,在美元资本撤出的地方,特别是从资源品和资源国撤出,强势人民币资本将要进入。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机遇期,是争夺大宗商品话语权的战略机遇期。

可能四:股市慢牛出现

有分析表示,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化,股市的慢牛或许可以期待。市场人士指出,2014年是慢牛的觉醒之年,2015年将会延续这一趋势。

新股发行的节奏将更快,IPO注册制或会在2015年下半年某个时候放开。同时,有分析指出,不排除由于资金的激情,慢牛变成疯牛,加大新股供给将是阻止疯牛出现的重要工具。

据称有三种情况或会让慢牛夭折:

(1)国际局势出现不可预料的变化;

(2)人民币兑美元出现意外的大幅贬值;

(3)慢牛变疯牛,将行情迅速走完,然后进入大震荡。

分析指出,前两种情况是小概率,后一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可能五:外贸进入新常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外贸新常态的描述:低成本比较优势已过去,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分析指出,国内目前最难的不是就业,而是高质量的增长。输出人民币去海外赚钱,这一步迟早要走,迟走不如早走。

市场预测2015年是“自贸区”、“一带一路”的大建设元年,有可观之处。据人民网报道,商务部部长高虎城2014年12月26日作了关于广东、天津、福建和上海四个自贸试验区调整法定行政审批决定的说明。其中,上海自贸区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根据高虎城的说明,国务院决定推广上海自贸区试点经验,设立广东、天津、福建三个自贸试验区,并扩展上海自贸区的范围;在全部试点区内,对于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之外的外商投资,暂时停止实施企业设立、变更等行政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可能六:城镇化重点悄然转移

有市场分析,2015年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建设。

分析指这是城市群的概念:围绕京津的城市群、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沿线城市群以及“一带一路”线上重点城市的建设。

2014年12月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城镇化总体布局作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对此,相关学者分析认为,建设城市群、提高城市群人口密度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对应,随着特大城市人口环境等压力增大,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落户政策或将进一步收紧。

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认为,未来新崛起城市群中心城市,将会成为城镇化轨交时展最快城市。

以城市群方式推进城镇化进程,得到国内一大批专家学者的支持。相关学者分析亦认为,建设城市群、提高城市群人口密度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同时推动出台户籍、土地、资金、住房、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经济学者马光远介绍称,日本围绕大城市形成城市群后,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人口不仅没有剧增,反而保持基本稳定,甚至中心城人口还有减少,周围的城市承接了人口和产业,真正形成了“城市一体化”。上海周边的长三角基本已经形成了这种格局。

D 七个聚焦

2015年,宏观经济将逐步回暖还是继续遇冷?货币政策如何拿捏“松紧适度”?对资本市场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聚焦一:目前宏观数据与股市冰火两重天,怎么看待这种背离

这种背离正是货币政策传导出了问题的表现。次贷危机之后,各国央行都遇到了大致相似的问题,即商业银行全面惜贷。央行向金融体系大量注水,但银行不向实体经济更多“输血”。钱不去实体,总要找个出处。这就是次贷之后发达经济体货币宽松先吹起资产价格,实体经济却一蹶不振的原因。其中,私人部门(家庭和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极其缓慢和痛苦。当下,央行一降息,股市就飙升,实体仍孱弱。面对这样的资金失配,央行不会收紧货币政策,但肯定会放缓货币宽松节奏。所以,资本市场对现在央行货币宽松的预期可能太强了。一旦央行在放松时点和量级上打了明显的折扣,这种预期差就可能会给资本市场带来震荡。说到底,这轮股市飙升与资金驱动密不可分。所以,央行宽松的节奏可能影响股市的阶段性表现。

聚焦二:中国经济面临哪些困难

2015年,中国经济最大的挑战在于新的经济增长点难觅。由于经济复苏分化,出口最多温和回升;反腐对消费的抑制效应仍在持续,消费增长中枢难以振作。2015年中国经济的托底或维稳,仍然依赖于大类投资的表现。分解来看,企业盈利前景并不乐观,所以制造业投资低迷不振格局可能仍会持续;而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空间的狭窄,制约基建投资回升的力度和持续性;虽有房贷新政和货币宽松的刺激,但2015年房地产投资的向下调整仍不可避免。整体看,今年还会延续房地产投资下滑,基建投资对冲的调控路数,但两者跷跷板效应已极大减弱。所以,增长中枢下台阶是确定的事情,政府其实也意识到这一点。强扭的瓜不甜。为进一步推进转型改革,避免债务杠杆急剧攀升,需要适应这一新常态。

聚焦三:对今年楼市怎么看

全年房地产投资平稳回落有保证。很多人都说,房地产自身大周期已经来临,但有两点:一是房地产市场对货币条件的松紧还非常敏感,货币政策还是最重要的决定变量。央行有进一步降息的空间,今年也不排除央行抵押补充贷款(PSL)向商业银行全面推行,并将按揭贷纳入首批抵押品框架的可能性。这对未来房地产销售还会带来明显提振,或早或晚也会对房地产投资带来刺激。二是今年央行借道国开行做棚改贷的事情还会继续。据住建部副部长称,今年棚改贷规模不会低于去年,而棚改大多是算房地产投资的,对商业地产投资的下滑也能起到托底或对冲作用。至于担心中国房地产崩盘触发因素,曾经的日本货币政策大幅紧缩,以及对不动产贷款的严格管制这两个条件,目前我国并不具备,未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仍可能在调整中缓慢下行。

聚焦四:央行会进一步降息吗

2014年的降息时点比市场预料要早,且当时贷款基准利率的削减幅度处历史高位。这次降息对存量债务成本的削减立竿见影。但由于这次不对称降息,动了银行息差奶酪,担心银行会将存量贷款息差收窄的成本转嫁到新增贷款利率上去。若如此,对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可能不会起到太多效果。

此外,这次降息对房地产销售的撬动作用很大,但区域分化非常明显,核心城市才能更多放量。加之由于房地产开发商加速出库,从房地产销售到房地产投资的传导链条可能会拉长。所以,此轮降息对实体经济的提振效果也可能会分散很多。按历史规律,降息要一个季度之后效果才会充分体现出来。所以,2014年四季度GDP数据出台前后就是个敏感窗口。届时需要考虑经济放缓程度,考虑政府对新常态的适应程度,才能更好地判断央行是否会再次降息。

聚焦五:央行降准的可能性大吗

2015年,我们测算基础货币缺口将达到3万亿左右。这么大量级的一个缺口,光靠这些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来填补压力太大。所以,2015年降准可能性很大,时点则需要看外汇占款消涨情况。经验分析,2015年二季度可能是外汇占款低点,届时对国内资金面的冲击会更强。预计2015年二季度可能是全面降准时点。且2015年下半年美联储加息在即,所以上半年降比下半年降空间也要大些。

聚焦六:人民币汇率怎么走

全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还是小幅升值。因为新增外占仍然为正,对人民币汇率是一个支撑。换句话说,除非中国经济加速下滑,而美国经济强势复苏,否则今年美联储加息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就没有那么大,跨境资本流入的动能也就不会一下子衰竭。但这两种情况,目前看来都不大可能。所以,大家也许不用对人民币汇率太过担忧。

从贸易顺差/GDP这一比率来看,这几年这一比率已经比较稳定了,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就是趋向于均衡的。所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就取决于外部冲击的量级,以及央行入市干预的程度。如前所述,今年美国经济预计也就平稳复苏,所以美联储加息冲击有限;而我国央行也有巨额外储作为后盾,资本账户管制作为抓手,所以关键时刻平抑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能力也有保障。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应该可以打消大家对人民币汇率大贬的担忧了。至于近期人民币汇率的贬压,算是新兴经济体的共振。随着市场的逐渐消停,以及央行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持续拉升,这轮人民币汇率贬值也就告一段落了。总体而言,今年人民币汇率还是围绕均衡水平附近震荡吧。阶段性的多贬点,或者阶段性的多升点,都是可以预期的,毕竟要寻找均衡汇率,有时就需要一个汇率上的“超调”。

聚焦七:宏观经济能支撑股市上行吗

股市与经济之间还有个关键中枢,就是企业盈利。2015年终端需求改善不大,但企业成本端下行存空间。这样,企业盈利也许不会太差,这是我们常说的“分子”。至于“分母”,即无风险利率,大的线条还是比较清晰的。即便2015年央行货币政策仍是中性主导,即不会放得太松,但两大资金需求端,即地产和城投,却是实实在在走弱的。所以,实际利率中枢应该还是往下的,虽然不及2014年空间这么大。所以,分子和分母两端,都是对股市不构成利空的。

2015年改革这块应该会向更纵深方向发展,如地方融资压力下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诉求下直接融资渠道的拓宽、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下作为银行缓冲手段的资产证券化推进、地方政府债务清理甄别之后市场担忧情绪的实质减轻等,是预期“亮点”。整体看,对2015年资本市场表现不悲观。

E 八种趋势

趋势一:2015年中国GDP增长将保持在7%至7.3%之间,这是基于对最近三年的总结及对我国三大产业发展得出的基本判断。应该说,2015年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增长将快于2014年,而第二产业的产值增长将慢于2014年,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发展将进一步减速。

趋势二:实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可能继续滑坡。在实体经济中,主要是第二产业,包括钢铁产业等制造业、采矿业、电力、煤炭、水泥、运输等,受国外经济复苏缓慢、国内产能过剩和推行节能环保政策的影响等,持续下滑的趋势难以根本改善。

趋势三:通货膨胀率将在3%左右,不太可能出现通货紧缩。之所以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因为国外经济复苏缓慢,处于通货紧缩的区间,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外因不存在;而国内居民实际收入没有提高,不存在需求拉动性通货膨胀;另外,由于受房地产、制造业以及一些原材料行业价格下跌的影响,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压力也非常小,这样通货膨胀充其量是温和的。

趋势四:股市进入慢牛状态,2015年可能冲击6000点。2014年,中国股市告别了长达5年多的熊市,在沪港通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影响下,终于一改往日的颓势,进入了牛市。股民参与积极性高昂,资金量充裕,做多欲望强烈!虽然期间也会出现波动性的调整或下跌,有些个股甚至出现大跌等现象,但总体趋势是节节攀升的。

趋势五:房地产量价齐跌,与股市行情正好相反。从200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牛市开始,直到2014年出现量价齐跌,房地产的好风景大约持续了15年。现在即使没有行政性的调控措施,房地产也会开始调整,就像在美国一样,更清晰、更广泛的房价下跌预期可能发生。购房者可能撤离,导致价格进一步下跌,这反过来又可能导致开发商投资放缓。笔者认为,行政性的调控措施推出,使得房地产没有任何投资价值。

趋势六: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可能爆发。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的债务达206988.65亿元。在这些基层债务中,既有直接负债,也有间接负债;既有显性债务,又有隐性债务。债务结构也十分复杂,主要包括国际金融机构的借款、国债转贷资金、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单位和个人的借款,还有地方办公借支的债务等。地方举债疯狂,不计后果。不少地方尤其是地级市、县(市)、镇三级地方政府大规模举债建设“新区”或各类“园区”的同时,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总量亦在不断累加。加上缺乏有效监控,出现地方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增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趋势七:2015年人民币贬值空间肯定比2014年大。从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基本上处于持续升值趋势,2014年有过几次贬值的现象,但是总体上以升值为主。有人担心2015年中国可能出现俄罗斯那样的卢布大贬值趋势。笔者认为,中国情况不同于俄罗斯,经济实力也比俄罗斯强,而且中国人口将近是俄罗斯的7倍,市场需求大;如果不出现大的危机,2015年人民币不可能出现卢布式的贬值。但是,不等于说人民币只有升值没有贬值,2015年人民币贬值空间肯定比2014年大。

趋势八:进出口增速出现低迷状态,但出口将大于进口。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投资、出口和消费。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且不可持续。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品质量,这样有利于增加出口,也有利于拉动内需。

上一篇:潜江市“五位一体”现代农业信息宣传咨询系统... 下一篇:新美洲星在旱稻高产栽培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