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使用者行为与空间形态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9-23 02:23:58

城市公园使用者行为与空间形态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城市普通居民的生活离不开户外活动空间,而城市公园作为城市户外空间的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成为了人们社会交往和亲近自然,娱乐身心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体公园为例展开对公园的空间布局形态和使用者行为的调查,评价研究了空间形态与使用者行为的相关作用,为更好的设计出适合人们活动的空间提供了评判的参考依据。

关键字:城市公园 空间形态 行为

中图分类号:G246文献标识码:A

1.城市公园使用者行为与空间形态

1.1城市公园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J185-2002)对公园绿地的定义: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城市公园属于公园绿地范畴,其中综合公园指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本研究所调查的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属于综合公园。

1.2城市公园的使用者行为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中将公共空间中的使用者户外行为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城市公园里发生的形态也大致可以分成这三类。

城市公园应该通过高质量的环境设计,来吸引人的穿过和逗留,从而成为人们进行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的良好场所。因此,对现有的城市公园的使用者的行为的调查和研究是研究评价公园的空间形态是否合理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对所调查的北京奥森中每个空间场地的使用者行为的观察归纳进行分析。

1.3城市公园的空间形态

1.3.1物质空间形态

物质空间形态从空间形式上看可分为平面型和空间型。空间型中根据其周围的围合程度,可判断其开敞的性质,而平面型根据其空间的占地和围合的形状,可判断其空间的尺寸的和形状。

1.3.2人文空间形态

人文空间形态是只人在某种空间活动时所体会到的空间氛围以及物质环境的意义,使人们行为活动和情感表现的特征,通常也被称为“场所精神”。

2.调查研究的方法:

2.1文献归纳

通过查阅各种相关的文献,了解城市公园和户外空间形态,以及利用者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的研究成果,了解调查对象北京奥森的基本情况和相关的调研成果,查阅对象包括相关的书面材料和电子材料。

2.2调查分析

对研究的对象马甸公园,北土城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以及海淀公园进行实地的调查和研究。主要采用了观察法和访问法两种。

2.3.1观察法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观察奥森中使用者行为和使用的频率,分析记录(电子拍照记录和书面记录),从而评价制约因素对游人游憩行为的切实影响。通过观察的数据记录,对问题进行的强有力的科学分析。

2.3.2访问法

本次研究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使用者对使用的空间形态的直观感受,采取了面对面的直接访问。利用访谈的形式弥补了观察法所调查的不足。由于访问对象的代表性确立的复杂性,因此,本文将此方法得到的调查结果作为对观察的一种补充,而不直接用于研究和分析。

3.调查研究的案例分析——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3.1公园概况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在贯穿北京南北的中轴线北端,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北区,是目前北京市规划建设中最大的城市公园,占地面积680公顷。公园分为南北两园,南园是山,水相间的生态森林公园;北园是以自然,生态,绿色景观为主的自然野趣密林。以“通往自然的轴线”为设计理念,旨在实现从严重的城市环境过渡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中,是北京市重要的的综合性公园和应急避难场所。

3.2公园的空间形态

3.2.1奥林匹克露天剧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正门入口处,与奥林匹克景观大道贯通连为一体,以草坪和铺装为主要的形式,外向性的开敞空间,为大型聚会和演出绝佳的场所。平时,该场地可以观看奥海的喷泉表演,由于其相邻着大草坪,活动的人群很多,十分的热闹。

3.2.2林泉高致:位于主山的西南余脉,该景区环境相对的幽静,设有三潭两峰,随山势而形成一条溪涧瀑流,自北向南汇入奥海,构成山水相依的空间格局,外向型的半开敞空间,该场地地势最高,主要以自然山水形态为主,可观赏俯瞰全园美景。

3.2.3听泉轩:为功能茶室隐于山林溪水之间,地处“林泉高致”的湾流处,地势高低变化最大,有落差,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形态。置身其中为静思安逸较私密的空间,具有很强的内聚性,伴传来泉水声,水木清气暗涌,素雅清净,是深思,幽会,聆赏景色的极坐之处。

3.2.4仰山和天镜:仰山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主山,位于公园中心为公园核心景区;天境位于森林公园仰山峰顶,为森林公园的最高景点,登临“天境”,视野开阔,气象万千,为全园最佳观景之所。皆以自然山水形态为主的典型的外向型开敞空间形态,主要俯瞰全园的美景。

3.2.8奥海和天元:奥海位于仰山南端,作为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及奥运场馆中心区龙形水系的龙头部位,以大水面为主要的空间形式,对整个公园生态的调节有重要的作用,而对使用者的行为没有特别直接的作用。天元属于仰山与奥海之间, “天元”从仰山南侧余脉伸入“奥海”水面,形成一个直径20米的圆形冰水广场,山环抱着水,主要以内聚的水和半开敞的山两种空间形态,在水中可享受幽静安谧,在山上可俯瞰全园的美景。

3.2.7朝花台和夕拾台:位于“天境”东西侧,是两个平台面积约百余平米的空间,半开敞,可以俯览主湖和奥运中心区景观。

3.2.9生态廊道:地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心,横跨北五环,最窄处66米,长218米,以长条带状形态为主的自然形式,是为维护北京地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的中国第一座城市内上跨高速公路的大型生态廊道。生态廊道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生态概念,也是北五环南北两侧森林公园的生态系统连接点。一般对使用者的行为没有特别直接的作用。

3.2.10跌水花台:湿地景区以叠水花台为中心,由西往东,利用高差,筑台三叠水,潺潺落下,四周是自然的高大的丛林。整个空间以丛林和铺装为主要的空间形式,形成了内聚性的私密空间,适合使用者悠闲,漫步,看书,约会。

3.2.11森林小剧场:位于“露天剧场”的东侧,采用圆的螺旋空间形态,以草坪和铺装为主要形式,四周设有观演石凳围合,石凳的高度45~100cm并不遮挡视线,具有一定的内聚性的半开敞空间。可以容纳小规模的演出,也可供人们在此驻足休息,呼吸自然气息。平常经常有小团体来此进行小规模娱乐活动,如踢毽子等。

3.3公园利用者的行为特征的评价

通过观察和采访,人们在奥体公园主要利用行为自发性活动类型占绝大部分,而必须性活动类型只有路过的行为,而社会活动类型也不多。通过分析,可得出社会性活动类型主要发生在开敞外向型的空间形态中,该空间尺度较大,可容纳的活动形式较丰富。而自发性活动类型发生的空间形态比较灵活,没有固定的场所。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露天剧场,森林小剧场经常发生着社会性活动;而一些以山水为主的自然景区,如林泉高致,听泉轩,天元,奥海,仰山,天境等山水自然空间形态,适合发生较独立安静的行为。

3.4使用者行为与空间形态的相关性评价

3.4.1空间对行为的积极控制力

城市公园中场地空间对行为的控制力体现在场地的场地空间的尺度,空间的形态以及空间的形象。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入口处的露天剧场和大草空间尺度大,形状规则,场地开阔,则成为广场中的大型集体活动的集中地,活动类型比较丰富,行为多样,场地使用的频率较高。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听泉轩,静心池,清莲亭由于其空间尺度较小,则基本成为个体活动和私密性的交往活动的集中地,如聊天,恋爱,看书报等行为。而奥森的仰山,奥海,天镜,天元等自然地山体和水体,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却给人一种整体的接近自然,珍爱生命的感觉,正是这种城市公园所体现的自然生态的空间形象,促发了人们积极的热爱大自然的行为控制。奥森公园环路的狭长乐康跑道的空间形态塑造,引发了人们开始长跑锻炼的积极的行为。

3.4.2空间对行为的消极控制力

城市公园恰当的空间形态会促发人们积极的行为。但往往也由于其不正当的设计,从而导人们不正当的消极行为。当空间不能适应人们的活动方式时候,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现象出现,使原有的环境品质下降,出现环境卫生的恶化等不良行为出现。例如奥森中听泉轩,由于其空间的尺度过于小,且山水的地势落差过大,给人一种内聚性极强的压抑之感,因此导致使用者对该场地的使用频率极低,进而正是由于这个过于围合压抑的场所,往往会让人没有在公众视线下的安全性,常常导致犯罪,扔垃圾和“方便”的消极的行为。在设计中应该避免这样的空间而导致的不正当的消极行为。

3.4.3行为对空间的积极反作用力

空间与人的行为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空间为人的活动活动提供载体,人的行为为空间带来了活力。人的行为会对空间广场进行适当的改造和选择。例如在奥森的朝花台和夕拾台这两个空间,正是由于人们早晨带露折花,夕阳闻花赏落日的热爱自然的行为才触发的两个月台设计,从而通过空间尺度的大小和形态的精心的改造,而使利用者的行为体现得更加的淋漓尽致,提高该场地的使用效率。在奥森中,利用者会偏向选择在具有依靠的小空间里进行读书,锻炼,观察,聊天和散步的行为,例如跌水花台;而会偏向选择开敞且方便人们观望的空间,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参与其中,如聚众聊天,集体健身,集会展览,集会仪式等,例如奥森的露天剧场和森林小剧场。

3.4.4行为对空间的消极反作用力

利用者的行为对空间可以产生积极的反作用力,也会产生消极的选择和破坏。在利用者的行为可选择的基础上,有些空间长期不受欢迎,不被选择,时间长了渐渐就被荒废,变成废弃的危险空地,甚至成为了垃圾场所。而有的空间虽然没有荒废,但以远远改变了原来的功能,且偏离了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城市公园中应该尽量的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根据调查,在奥森中类似的空间较少。

4.结束语

城市普通居民的生活离不开户外活动空间,而城市公园作为城市户外空间的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为市民的户外活动提供了重要的舞台。通过对奥森中使用者行为和其空间形态的研究,总结出了城市公园中空间形态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使用者行为对其的影响作用,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消极的作用,也有积极的反作用和消极的反作用。城市公园应该通过对空间合理的设计而激发人们积极的行为活动,杜绝人们消极的行为活动。城市公园被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通过观察使用者行为对空间的选择,也可判断和评价该空间设计的合理性,从而更好的造福于使用者。

参考文献:

[1].现代城市广场形态特质分析.规划师,2002,18(3):46-47

[2].梁开来.城市广场空间的聚散性现象研究.重庆大学建筑学院,2006,33

[3].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3-34

[4].覃杏菊.城市公园游憩行为的研究——以北京海淀公园为例[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5].张秀珍.北京紫竹院公园老年人游憩行为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

[6].郑秋瑶.城市园林休闲功能研究——以杭州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06

[7].杨玉梅.人的行为与城市公园设计[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8].张建.都市休闲空间的整合与调控研究——以上海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9].赵利卫.城市休闲空间系统的构建[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2

[10].殷红梅,许芳.城市公园游憩者时空分布规律初探——以贵阳黔灵公园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76-80

上一篇:初探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要点 下一篇:VOD法在冶炼低碳不锈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