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飞更高!!

时间:2022-09-23 12:28:58

专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万季飞

SMEIF记者/ 王东升 苏伟

万季飞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

1948年10月出生,山东省东平县人,曾在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行政管理专业研修,获法学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历任北京顺义县县委副书记、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助理兼外经委副主任、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特区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2000年2月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副会长,2003年5月起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会长。2008年3月当选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万季飞先生还兼任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主任、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主任、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执行委员会执行主任。

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投资者共在全球178个国家地区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8万家,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投资3220亿美元,比五年前翻了两倍,居全球的第17位。4月18日,在“第六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万季飞会长在面对记者时的这一番表述,明显带着幸福的意味。

万季飞说,近年来,为了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政府相关的部门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且在改善企业对外环境方面,比方税收环境、外汇管理便利化等做了大量工作,这些措施进一步规范和简化了企业对外投资的手续,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环境反应的速度和效率,对促进企业走出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国内经营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也加强了企业走出去的动力,可以说中国走出去正在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走出去”要注重三个部署

走出去造就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中国本土跨国企业,对促进全球经济复苏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自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发展的共识,全球产业链新的布局也在逐步形成。在这种有利的外部环境下,万季飞对于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提出了三个部署。

首先,他提出要加强对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投入,提前做好产业布局。随着清洁能源、低碳环保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这些技术会向其他传统的产业部门扩散,这些产业的渗透和带动的效力也将进一步增强,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建立在低碳环保基础上可持续的发展,为在未来产业格局的变化中占领先机,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各国共同关注和选择的领域。

其次,他认为应当拓展投资合作方式,实现与国外合作方互利发展,合作共赢,在投资合作领域中,众多企业不应该单纯地要求绝对控股,要尊重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资本投资长远收益的成长性,要以融入世界广阔的胸怀密切与合作方的伙伴关系,充分利用国内资金和国外渠道等多方面的资源,谋划长远,实现共赢。

最后,他建议需加强自身海外公司治理能力,不断提高跨国运营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虽然中国企业走出去成绩斐然,但是我们还应该客观地看到,中国对外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的整体国际竞争能力并不强,在跨国进入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中国企业应该完善内部治理机构,实现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组合,充分发挥企业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企业跨国经营水平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走出去”要在学习中成长

作为对外贸易的老领导,万季飞一直极为关注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万季飞一直强调,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对世贸组织本身以及对世贸组织其它成员来说,都是共赢。他介绍说,过去10年里,中国国内市场相当开放,自美国、欧洲和其它国家的进口大幅增长,这在进口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中得到清晰的体现;同时,中国的出口迅速增长,全球消费者也都从中受益。

那么,入世10年,中国自身最大的收获又是什么呢?万季飞认为,入世加快了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密切地融汇在一起,中国一方面学习、接受和采用通行的国际经济贸易规则,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也使世界经济贸易受益。经济的交融加深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形成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事实上,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是与各国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过程,但同时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对于中国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万季飞认为,主要是国际话语权,尤其是在经贸规则制定方面的话语权缺失。

万季飞表示,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化,尤其是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发生后,国际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贸易摩擦日益增多,中国企业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话语权存在比较严重的缺失,这表现在中国在国际经济规则、行为标准的制定和讨论中尚不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与中国制造能力相对应的影响力。

万季飞指出,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中国在国际贸易谈判桌上受制于人。他说,作为劳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最大出口国,中国是各种贸易壁垒的最大受害者。

同时,近年来,发达国家极力推行专利审查的国际化,提出打破专利审查的地域限制,建立“世界专利”,即少数几个国家负责专利审查,并授予专利权,其它国家承认其审查结果。万季飞指出,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国际经济秩序的战略制高点,并成为各国激烈竞争的焦点之一。

万季飞建议,中国企业一方面要学习知识产权领域的领先技术,另一方面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技术,在此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世贸规则有关知识产权的相关规定。中国企业要加快自身的转型升级,制定长期发展战略,以技术为支撑,品牌建设为基础,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形象。

万季飞说,我国关于外商投资的法律不少,但却缺失海外投资法律,应考虑制定《中国对外投资法》及配套法律法规,就海外投资项目的审批、监管、保险、争议解决等作出规范,保护并促进海外投资健康发展。

上一篇:破解企业成长瓶颈 从差异化市场细分开始 下一篇:田海子记忆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