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郏县如诗的景象

时间:2022-09-23 10:37:10

当继军将这本名为《如诗的景象》厚厚的书稿递到我手中的时候,我有种沉甸甸的感觉。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我知道这里面有种厚重的东西。继军说让我给他作这本书的序,我想,这本书他应该找一个名家作序更好一些,但他执意说,这个序由我作更合适,因为这本书里所写的都是郏县的东西,有些题材还是在我的提示下进行的,同时,我还参与了一些篇章的指导和修改。想想也是这个道理,盛情难却,只好来做这个序了。

既然来做这个序,就不能不谈谈郏县的事了。

郏县周设邑,秦置县,古又称郏城县。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在这里深深积淀,相映成辉。悠远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必然使郏县这片土地呈现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早在2000多年前,郏县的人情地貌就写进了《诗经》中:一位荆钗布裙的农妇,神情黯然地在汝河堤上砍柴,丈夫外出多年未归,她无时不挂念在心,便向村口的道路望了一眼又一眼,希望看到丈夫归来的身影。这种意境和情怀,被当时一个文人写进诗中,这就是《诗经・周南・汝坟》篇,诗曰: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绲骷……

岁月犹如汝河流水,悠悠而去,却为这片土地留下了更多的神韵和风情,使这里人才荟萃,英杰辈出。张良、铫期、臧宫、侯公、孙处约、马燧、王尚N、仝轨等历代仁人志士不仅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更为郏县增添了无限的荣光和自豪。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也同样造就出了郏县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深厚浓郁的地域文化。郏县文庙、临沣寨、紫云山、莲花山以及冢头、堂街、安良等古镇无不显现着厚重独特的文化底蕴,张扬着郏县文化的璀璨和辉煌。坡更是喜欢这片土地,不仅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篇,这里还成了他们父子三人的归焉之地……

历史发展到今天,郏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近些年来,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希望和生机,工业、农业、城建、文化旅游、商贸服务、产业聚集区等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欣慰惊喜的成就,各行各业更涌现出不少的先进人物和事迹。郏县在增添着新的辉煌,在谱写着新的诗篇。

历史的孕育,文化的熏染,岁月的历练,更是造就出郏县人的一种精神,一种情怀,一种性格,一种追求,所有这些,都需要反映,需要表现,需要展示,需要传承。为此,继军同志走了过来,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写出了这本专写郏县的报告文学作品集。

对于继军,作为同是郏县人,我很熟悉。从认识他的时候,他就在郏县文联工作,一直干到今天。这是一位为人为文都很诚实的人,在文学创作上很执着,很勤奋。他原来写小说,后来把主要精力放到写报告文学上,曾经发表了不少的文学作品,其中有的作品还获得了国家级奖项。本书收集的是他近几年创作的部分报告文学作品。尽管只是一部分,但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很好地反映和表现了郏县的历史、文化以及新时期郏县的各项事业发展成就和人的思想精神风貌。《生命的赞歌》是写当代“保尔”,郏县检察院干警马俊欣身残志坚,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故事,读后有一种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周运杰的故土乡情》以平实、深情的手法写出了郏县知名企业家周运杰干事创业的拼搏精神和他对家乡故土的真挚情感,把一个真实可信的企业家形象展现了出来。《永远的情结》是写郏县干部姬国岭与时代英雄欧阳海40多年来真挚不移的感情,写出了一种社会正气和美好情怀。《敦复无悔》是写郏县籍的王英杰在开封艰苦创业,创办书院,传承传统文化,弘扬社会美德的故事,事迹感人,读后受益匪浅。《为了北去的流水》把郏县的南水北调移民迁安工程写的气势恢宏而又真切感人,是一篇大气之作。几篇写地域文化的文章,把地方的文化底蕴挖掘得很深很细,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让人很好地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还给人一种美好的启迪和感悟。在《教坛师魂》中,尽管只是写了郏县几位优秀教师的事迹,却展现了新时期全县整个教师队伍的精神面貌和师者情怀。

本书收入的报告文学,不仅是很好的文学作品,有的还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如《为了北去的流水》《如诗的景象》及一些地域文化的文章,对于后人了解历史、熟知真情,有很好的借鉴参考作用。应该说,有些作品是能够长久流传下来的。

读继军的作品,还有如下感受:一是选材独特严肃,所选的题材大都紧贴时代,符合县情,弘扬了时代主旋律,展示了社会正能量;二是作者立意新颍,构思巧妙,结构严谨,织章有法;三是作者文风朴实,语言真诚,字里行间总是流露出一种真情实感。对此,继军说:我是郏县人,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所以,我对这片土地总是充满深情,无论是写人、写事,还是写这片土地,我都把自己深深地融了进去。这样才无悔于郏县人,无悔于这片土地。

翻阅书稿,感受颇多。合卷望着封面书名《如诗的景象》,便想,此书名取自于他写的郏县产业聚集区发展纪实一文的题目,很好,郏县从古至今不就是一幅幅如诗的景象吗?我希望更多的同志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抒写郏县,赞美郏县。

是为序。

对话 作者马继军:

1.您记得起您想当作家的确切时刻吗?.

答:记得,是在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一次,语文老师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念给全班的同学听,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赞扬,那时就非常激动地想,“将来一定要当作家!”可傻搏至今,也未成为真正的作家。这也许是一生中难以实现的梦想了。

2.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您认为他最重要的(品质、特征、个性)是什么?请您说出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词儿。

答:善良。

3.您在写作时,有什么特别的习惯吗?

答:没有什么特别的习惯,只有一个老习惯,一篇稿子想好之后,无论句子通顺不通顺先粗写出来,然后反复修改,精雕细刻,满意为止。

4.您曾经担任郏县文联副主席,这份工作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答:我是在1986年抱着对文学的爱好从县公安局调到县文联的。在文联工作近30年,时间虽长,却大器未成。但这份工作对我影响却是深刻的,这就是通过不断地读书,学习,采访,创作,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人事的有了更真切的感悟,知道了如何的做人,如何做一个善良、真诚、有爱心、有担当的人。这就是对我最大的的影响和收获了。

5.这本书写的都是郏县的人和事,您的家乡郏县和河南其他的地方有什么不同,您最爱她哪一点?

答:郏县与众不同之处是我们这里有自己的山与水,有苏轼三父子长眠在此的“三苏园”,有上世纪六十年代知识青年为此奋斗过的“知青园”,有承载着岁月风雨的临沣寨……这里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独特的风情都与其他地方不尽相同。我很爱自己的家乡,要说最爱,那就是我的父老乡亲。

6.《如诗的景象》一书中,您最想给读者推荐哪篇文章,为什么?

答:真的不好意思向读者用“推荐”一词了。自知才疏学浅,虽成一书,皆为拙作。如果朋友有兴趣,就翻翻《永远的情结》吧,这里面毕竟诉说着一种人间特殊的感情……

7.通读您的书稿,最大的感觉是您为文为人的真挚、真诚,对您人生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答:从为人、为文的角度来说,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们县现任的人大主任萧根胜,他是我的一个很好的师长与文友,在文学创作上对我帮助很大,影响很深。

8.第一次出书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答:像一个不称职的母亲生了一个丑孩子,总害怕面对众人,面对世界!

上一篇:用于回用的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下一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历史沿革与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