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评说“春晖杯”

时间:2022-09-23 10:30:30

2012年12月18日,由教育部、科技部共同主办的第七届“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春晖杯”大赛)在广州举行了颁奖大会,各阶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本届“春晖杯”大赛共收到260个参赛项目。参赛者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瑞士、德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21个国家和地区。参赛项目主要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业、光机电、新材料、新能源、资源与环境、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

经过来自留学人员创业园、风险投资机构和留学人员企业的专家及主办、承办、协办单位负责人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初审、复审和通审,最终有125个项目入围本届“春晖杯”大赛。

在教育部“春晖计划”和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的资助下,有117名入围者汇聚广州,参加了本届“春晖杯”大赛各项活动。

2012年,中国梦成为年度热词,飞天之梦、航母之梦、诺贝尔奖之梦,无数个梦想的实现汇成了国富民强的中国梦。广大留学海外、怀揣创业梦想的学子们,又如何凭借“春晖杯”的舞台,实现自己的创业梦呢?且听一听来自“春晖杯”各方的评说。

主办方

于继海: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巡视员

“春晖杯”大赛已成品牌

党的“十”报告高瞻远瞩地提出实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强调要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教育部以实施“春晖计划”为抓手,鼓励、吸引、汇聚广大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工作或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努力把“春晖计划”打造成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支点。“春晖杯”大赛是“春晖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开办以来,参赛项目质量年年提升,取得了丰硕成果,已经成为国家吸引和汇聚广大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的品牌项目。

“春晖杯”大赛启动以来,前6届共有1058个项目入围,有200个项目在国内落地启动或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项目涉及领域包括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光电一体、新能源、新材料、资源与环境、文化创意和现代服务业等。“春晖杯”大赛已发展成为一个吸纳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汇聚创业项目、促进产业园对接和孵化的重要平台,在调动在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热情、成功走向回国创新创业之路、推动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繁荣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春晖杯”大赛体现了国家对海外留学人才的渴求和召唤,也反映了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施展才华的愿望和抱负;是推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希望广大海外留学人员能紧紧抓住回国创新创业的大好时机,充分利用好目前国家在人才引进方面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和搭建的各类活动平台,将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国家的发展建设中来。也希望“春晖杯”大赛为更多的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和发展提供机会、搭建平台。

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大力支持大赛的举办,支持以往届“春晖杯”入围者创业企业联合成立的“春晖杯”企业联盟开展工作。我们还将对社会需求进行更深入的调查研究,使项目对接更有针对性,以实现效益最大化。

大赛组委会

戴争鸣: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投资处处长、“春晖杯”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人

“春晖杯”大赛

不是一场比赛,而是一个平台

2012年,“春晖杯”大赛走到了第七届,自身也在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无论形式上怎么变化,我们始终坚持一个方向,要把“春晖杯”大赛打造成一个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项目的汇聚平台,引导在外留学人员走向回国创业的成功道路。

本届“春晖杯”大赛适当放宽了限制条件,回国1年之内的留学人员要创业也可参与。他们也需要这个平台得到更多的资源,使自己的项目快速成长。在本届“春晖杯”大赛交流暨洽谈会上,我们对创业交流的企业也做了调整,邀请了5位往届“春晖杯”入围者的创业企业,与本届入围者们分享他们普通、真实的回国创业经历和感受。在园区介绍环节,改变过去走马灯式的各园区台上3分钟介绍,而是采取了分组方式,每组围绕一个主题与现场留学人员进行交流,大家不再是比谁的政策更优,而是围绕着如何创业,围绕园区如何利用孵化优势对初创企业开展服务,以及对留学人员如何完善创业要素准备展开交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春晖杯”大赛往届入围者创业企业发起创立“春晖杯”企业联盟,成为本届“春晖杯”大赛的一大亮点。据悉,目前有50多家企业加盟。“春晖杯”企业联盟的成立对“春晖杯”大赛新入围项目是个很好的带动,对初创企业的发展也将起到互助作用。“春晖杯”大赛只是挖掘新项目,就像一个独轮车,联盟的成立就像给大赛又配上了一个轮子,互相带动。新一届的入围者能够看到原来跟他们同样经历的创业者现在企业的发展,这些企业又可以与新的“春晖杯”项目进行碰撞融合,在人才、技术、市场、融资等方面再次融合。希望将来“春晖杯”大赛还能多配几个轮子,这样它的发展就会更加平稳。

从本届“春晖杯”大赛的情况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入围者有低龄化的趋势,这意味着他们没有工作经验,因此更需要对企业和市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认真梳理创业想法,否则盲目走向创业,就有可能出现很多问题;二是本届回来参加项目对接活动的入围者比率是历届最高的一次,入围125人,最后来到广州的有117人;三是项目洽谈的热烈程度高。在大赛评审之后,我们做了很多预热工作,各项目需求方都盯着入围者,甚至有些人在前期已经做了工作。本届“春晖杯”大赛封闭性洽谈的时间由2天减为1天,洽谈达710人次,签订入驻创业园意向85份,签订融资及合作意向68份。留交会期间一些项目还在具体洽谈中,最后洽谈的量和次数估计会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协办方

陈:北京工业大学创业园主任

创业要抱团取暖,项目要接地气

我参与了第七届“春晖杯”大赛从筹备到项目评审,再到洽谈对接的整个过程。我参加评审的是电子信息组,感觉这些项目都很不错。我们那个组除了四五个项目离真正成型还有一定距离被拿下以外,其他项目很有接地气的感觉。

本届大赛改变了规则,把留学生回国1年之内创办的企业也纳入进来,这样比较好。以往从准备商业计划书到创办企业的过程中实际上很多项目都夭折了,如果把已经创办企业1年的群体纳入进来,对一些有想法、但离建立公司还有一定距离的人也是一种带动。

对于初创型企业,建议注意2点:一是集群效应。因为这种创业都是比较微小的个体,一定要依靠集群。在集群的环境下,有政府各种政策的支持,同时风投集中、技术集中。机遇是不可求的,但要懂得在容易产生机遇的地方把握机遇,在群体的环境里寻找机遇。

二是商业模式一定要清晰。很多人带着技术回来,把技术看得很高,想用技术吸引投资。但是不要想得太好,技术一定要是老百姓实际需要的,如果太高端,要靠自己去培育市场,你没有这个能力和时间。现在国内也有很多好的技术,你的技术并不一定比别人高明多少,要看有没有能力变成真正的产品,市场需求在哪里,怎么去赢利,所以一定要把商业模式设计好。

另外,在创业过程中政府的引导作用很重要,所以也需要做一些针对政府的公关工作,及时从政府部门了解相关政策,然后再考虑怎么结合自己的特长或技术为企业服务。

留学人员要进入创业园,我们会对他们的项目进行梳理、审核,帮他们设计商业模式,最终能够落地生根。入园后我们还会帮他们争取项目对接的机会、风投或者是小额贷款。还会请一些专业机构帮企业估值,以便他们更好地融资。入园不是把你束缚住,而是给大家提供帮助。

创业者

曾莉:第二届“春晖杯”大赛获奖者、情智东方(北京)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创业要做好“长跑”的准备

创业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创业永远比想象的难,回报永远比预期的慢,要做好“长跑”的准备。这是自己的选择,不是因为“春晖杯”大赛把你叫回来了,或者谁给你100万元你就回来了,钱只是一个势头和资源而已。

分享一个国外的情商研究成果。成功的青年创业者情商最明显的优势,第一是独立性,因为要靠你自己做决断;第二是乐观精神,创业就是过一道山又要翻一道梁,如果不乐观的话你随时会倒下。最低的一个情商指标是冲动控制,一定要有激情、有冲动才能上路。

要说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单纯从我的角度讲,当时情商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东西,要自己培育市场。当时在“春晖杯”大赛的创业项目里,理工科多,文科少,像我这种“非主流”项目,回来对接有些难度。当时我去了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因为我是从那里毕业的,其留学人员创业园正好是专门服务文化创意企业的。

对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我的总结就是顽强生存、倔强成长,既然想干就豁出去。创业是一场人生修行,不管公司本身是怎样发展的,把创业的过程作为心智的成长过程,一种自我修炼,那到最后没有失败可言。

亓立峰:第三届“春晖杯”大赛获奖者、“春晖杯”企业联盟发起人、浙江峰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情

什么样的形态是创业,不一定从新开始成立一家公司,自己掏钱投入各种各样的资源才叫创业,技术入股,参与到已经成熟的项目中也是一种创业。很多留学人员带回来一项技术,但是离创办一家成功的企业还很远,创业能不能成功还要看你的产品能不能吸引到客户,得到市场的认可。

方向和战略很重要,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如果你在错误的道路上,奔跑也没有用。这个方向要根据客户价值驱动的原则,要为你服务的客户提供持续的价值,这个价值是别的公司不能提供的或者你的竞争力是非常有优势的。

团队的执行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创业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你要培育团队,懂得整合资源为整个团队服务,企业的使命、定位、价值观,都必须赢得团队的认可。

更好地做企业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靠单打独斗是不能获得企业长足的发展的。为了能够得到更多“春晖杯”大赛创业企业的资源,有效对接技术市场资金,促进创业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几家“春晖杯”大赛往届入围者企业于2012年3月第七届“春晖杯”大赛研讨会上商讨创立了“春晖杯”企业联盟。

联盟主要有以下5个工作方向:第一,整合资源、交流信息、互通有无,有效地衔接“春晖杯”项目继续与市场各方面资源对接,为我们创业的企业搭建一个投融资的对接平台。第二,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帮助地方政府和创业园区能更快更有效地引进“春晖杯”的创业项目。第三,通过自身的创业经验引导后来者的创业方向。第四,促进“春晖杯”大赛在海内外的品牌和社会效应,创造更高的社会效应。第五,希望通过联盟增强海内外留学人员团体的互动交流,与国际性的研发机构展开项目合作,促进对外国际合作的交流。

入围者

景慧:第七届“春晖杯”大赛入围者,日本九州大学工学府在读博士生

寻找适合自己的合作方式

此次“春晖”之行,我不仅收获了得奖的快乐,也带回了创业的思考。

“春晖杯”并不高深,只要有技术,有想法,学习下企业经营管理及财务方面的知识,了解下行业市场,就可以撰写商业项目报告书参加大赛。只要技术先进,能解决国内生产生活实际需要,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会有投资方关注。获得第七届“春晖杯”大赛优胜奖,初步洽谈也算顺利,我感觉创业已经成功在望!

但是,在与投资方深入洽谈投资合作方式时却出现了问题。我希望采取注册公司的形式创业,对市场和环境的陌生却成了进一步洽谈的瓶颈,但由于我所持技术的吸引力,投资方建议采取技术入股的方式与我合作。这时我才意识到,创业并不简单,技术仅仅是其中一部分,创业还需要大量的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这次参赛让我认识到,创业团队与对接企业的合作方式灵活多变,程度可深可浅,但是具体哪种模式适合你,还要进行深入思考和选择。

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相对简便,不用参与经营管理,责任较小,但收益也有限。技术合作,关键要寻找到最适合应用自己技术的企业,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方向满足自己的技术产业化需要。这需要对本行业的企业生产经营研发现状进行调研。一般要注意知识产权问题,避免这方面的纠纷。自己注册公司,与其他企业对接、融资经营,风险较大,但收益也大。筹集资金是创业的首要问题,渠道也很多样,要多方面了解,找到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

如果选择独立创业,除了要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之外,关键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团队,成员组成要合理,要包括创业涉及的各方面知识背景和相关经历的成员,队员要明确权责、精诚合作。创业是否成功,除了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外,关键要看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对市场的了解把握,这也是学生创业的难点。

我创业的满腔热情和好的创意已经由一时的冲动之举,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转化为理性思考的基础,如何不断积累并利用好手中的创业资本,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个巨大挑战,也是一个美好的希望。

丁宁:第七届“春晖杯”大赛入围者,荷兰汉斯应用科学大学讲师与预科主管

创业之路漫漫,吾将上下求索

仅仅是参加作为创业第一步的“春晖杯”大赛,已让我深刻感受到创业之路漫漫,其修远兮。感谢“春晖杯”大赛这个平台,“毫不留情”地让我在迈开步伐前先领略了创业的艰难。

难在团队:虽然曾多次听过创业道路荆棘丛生,却从未亲自涉足。这次参加大赛,单就商业计划书的准备和递交阶段,已让我深深体会到前辈们所提到的创业之首难在“人”。

我从2012年3月开始在周围的留学生中寻找创业团队成员,然而,经历了初期团队成员的知难而退、临时变卦、力所难及等多种问题后,有一日突然发现,经过2个多月的准备,创业的道路上我竟然依旧是个“光杆司令”。是自己的过分清高、过于严厉?抑或是创业前景本身不够明朗?痛定思痛,我下定决心,改变与团队成员的沟通方式,完善最初的创业规划设计,并以荷兰为圆点,开放思维,以专业知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主线,招募一支能够同心协力、有能力全面运营一个企业的创业团队。

5月初,我的团队终于成型,这里有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金融学的硕士、格罗宁根应用科学大学的财会讲师、日本松下公司的软件工程师,还有曾留学新加坡和西班牙的市场管理学专业的学生。一群拥有不同留学背景、工作经验、来自世界各地、原本互不相识的留学生们,为了“春晖杯”相聚在一起。直至比赛结束,他们中的很多人也未曾谋面,但为了一个创业目标,网络上频繁地交流与沟通,让我们之间的距离近似咫尺。

难在务实:2012年12月14日,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国际物理教育教学创新研讨会,当我在会议上向来自中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地的学者展示我的“云校”平台时,获得了学术界的一片喝彩。2日后,我信心满满地带着这一创业方案来到广州“春晖杯”大赛现场。聆听了现场随机抽取的5位入围者的介绍以及嘉宾点评后,联想自己的创业方案,顿时觉得极为羞愧、颇有悔意。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创业方案不够接地气,过于关注在学术上的应用研究,而忽视了创业“以人为本”、“以市场为驱动力”的核心理念。投资从业人员和创业成功的留学生前辈们的点评犀利,直切要害,尽管听上去有些刺耳,让和我一样雄心满怀地站在讲台上的参赛者们有些尴尬难堪,但却极为中肯。正如每次开始一个新的研究项目时,最希望的不是听周围的溢美之词,而是宁愿有人毫不留情地浇一盆冷水,让自己有醍醐灌顶的感受,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研究计划。

“春晖杯”大赛让我的团队能够整肃待发,让我能冷静地分析自己的创业环境,让我们留学生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上路。前路无论多难,永不放弃。 (摄影/刘晓蕾)

上一篇:几进伦敦警察局 下一篇:我们的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