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观察附45例报告

时间:2022-09-23 10:27:54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观察附45例报告

【摘要】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治疗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奥美拉唑;消化性溃疡;出血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32-01

临床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诱因为消化性溃疡,可占到近一半左右,临床主要以上腹部的剧烈疼痛、呕血、黑便等为主要特征,在较短时间出现大量的出血,引发患者头昏、心悸、血压降低等,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我院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我院治疗的消化性溃疡引发出血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合治疗组,每组各45例,所有患者有消化性溃疡病史,近期出现呕血、柏油样便,便潜血实验阳性,经X线钡餐、B超等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2]。观察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32-69岁,平均年龄(42.52±6.13)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43.26±6.2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西医综合治疗,包括输血、补液、应用止血药物、血管活性药物、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者西咪替丁600mg/次静脉滴注,3次/d,连续应用5d后观察疗效。

1.2.2 观察组 给予患者奥美拉唑40mg/次静脉滴注,2次/d,连续应用5d后观察疗效。

1.3 判定标准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为24h内止血,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有效为72h内出血停止,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无效为患者治疗5d后出血仍未停止,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未见改善[3]。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和再出血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χ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 见表1。

3 讨 论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病,具有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的特点,一旦反复发作且治疗效果差容易引发出血,而胃酸对于消化道的自身消化作用则在发病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胃酸分泌过多后会超出胃和十二指肠黏膜防御和修复的作用,损伤了消化道黏膜进而溃疡发生,侵蚀了溃疡底部血管,最终可导致破裂引发出血。而且胃酸的分泌过多会让机体处在酸性环境中,胃部黏膜的凝血机制遭到破坏,血小板的集聚发生障碍,同时胃蛋白酶的活性进一步增强,破坏了凝固的血栓,加重溃疡出血的症状[4]。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胃酸的分泌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关键。

奥美拉唑属于新型的质子泵抑制药物,可以强有力的抑制胃酸分泌,选择性、非竞争性聚集在细胞壁,抑制了壁细胞上质子泵氢-钾-ATP酶,作用在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抑制各种刺激引发的胃酸分泌过多,并可以短时间内升高胃内的pH值,抑制胃蛋白酶原转化为胃蛋白酶,且对已经形成的血痂起到稳定效果,防止了血凝块的溶解。有研究发现奥美拉唑还可以同幽门螺旋杆菌的尿素酶进行结合,抑制并清除幽门螺旋杆菌[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优于使用西咪替丁,缩短止血时间,降低再出血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朱建祥,吴仁君.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42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36):87-88.

[2]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88-389.

[3] 刘小卫.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36):150-151.

[4] 刘翠玲.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65例的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4):87.

[5] 陈巧莲,钟根明.3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1):49-50.

上一篇:狼疮脑病24例临床神经影像特征分析 下一篇:针刺治疗干性坐骨神经痛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