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抽巷抽采瓦斯技术在放顶煤工作面瓦斯治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3 09:57:28

高抽巷抽采瓦斯技术在放顶煤工作面瓦斯治理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以鹤岗矿业集团益新煤矿综一3#层放顶煤工作面应用高抽巷瓦斯治理措施为例,详细介绍了采用放顶煤工作面应用高抽巷瓦斯治理技术,为放顶煤开采工作面瓦斯治理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高抽巷 瓦斯治理 抽放系统 工作面情况

中图分类号:TD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279-01

0、引言

益新煤矿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放顶煤期间瓦斯涌出量不断增加,瓦斯问题严重影响着综采工作面的放顶煤生产,应用工作面上隅角埋管抽放技术,通过对工作面瓦斯分析,用高抽巷取而代传统抽放钻抽放瓦斯系统,能够提高抽采量,同时解决了顶板走向钻孔在钻场接替期间效果差的问题,抽采效果稳定、高效,从而解决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

1、主要技术措施

高抽巷布置在工作面顶板破坏的裂隙带内,顶板垮落后,邻近层及围岩内的瓦斯赋存平衡受到破坏,由邻近层及围岩吸附的瓦斯沿裂隙向采空区流动,通过高抽巷将瓦斯排出。

1.1 高抽巷布置

益新煤矿综一3#层放顶煤工作面走向260m,倾斜长150m,煤层倾角10~15°,煤厚4.38~5.0m,瓦斯含量6~12m3/t,采高2m。高抽巷布置在距3#煤层顶板18~20m的砂质泥岩中,即布置在裂隙带内。

高抽巷采用锚网、索支护,3.0m×2m,净断面6.0m2。与该综采面上风巷的垂直距离18~20m,水平距离19~20m。为使回采初期能发挥作用,在施工高抽巷时根据该煤层地质情况开始变坡,距3#煤层顶板18~20m降为10m,并由开切眼距上风巷5m开始每隔2m向高抽巷施工一组顶板穿层孔,孔径108 mm,孔数为25个。

1.2 抽采系统的布置

安设两路直径250mm的瓦斯抽放专用管,管路接至高抽巷以里100m,抽放口周围5m架设木垛保护。管路接好后,外口砌筑砖石密闭,厚度大于800mm,密闭周要掏槽,并使帮、顶接实,闭面要抹平不漏风。两路管路接入大系统由地面泵抽采。

2、应用效果

2.1 效果概况:3#放顶煤工作面从2013年7月24日开始回采,7月26日开始抽采。工作面回采初期40m(老顶未冒落),抽放浓度为15~22%,抽采流量为6~9m3/min,抽采率为40%;工作面超过高抽巷40m(即老顶冒落),抽采量明显增加,浓度30~35%,流量12~16m3/min,抽采率达50%以上。

2.2 效果分析

高抽巷断面小、支护简单,施工进度快、不用维护、管理简单,费用低。影响高抽巷效果主要因素:

2.2.1 高抽巷层位要处于采空区裂隙带内。此处透气性好,处于瓦斯富集区,有较充分的高浓度瓦斯源。

2.2.2 高抽巷水平投影距回风巷平行距离要控制在15~20m范围内,距离过近,巷道漏气严重;距离过远,巷道端头不处在瓦斯富集区,效果不好。

2.2.3 高抽巷要封闭严实,保证不漏气,施工时要做到封闭墙周边掏槽,见硬帮、硬底,并且要施工双层封闭,双层封闭之间距离大于0.5m,并注浆充填。

2.2.4 抽采口位置距离封闭墙墙面要大于2m,高度应大于巷道高度的2/3,应设有不能进入杂物的保护设施。

3. 结论

高位巷的位置确定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

一、高位抽排巷道布置层位是能否抽出瓦斯的关键。

抽放巷应布置于裂隙带岩层中。而裂隙带瓦斯主要通过煤体或裂隙,以渗流的形式流入,受工作面风量变化的影响较小,瓦斯浓度也较大。而且,其受采动影响较小,巷道不易破坏,便于高抽巷长期稳定地抽出高浓度瓦斯。其次,从抽放理论上讲,高抽巷距上隅角越近抽放效果越好。但由于受矿压及煤厚和煤层倾角的影响,回风巷附近煤层已变松散,煤体中有许多裂隙,如果高抽巷距回风巷较近,易造成抽放系统漏风。

二、抽放外口的封闭质量至关重要,是提高瓦斯抽放浓度的有力保证。

密闭建在高抽巷口见岩石顶板较平直段,密闭墙体为砖石密闭,厚度应不小于500mm,掏槽深度应不小于200mm,两道密闭墙间距为0.5-1.0m,并在双层密闭墙中用泥浆填实。在密闭墙外3-5m范围内对全巷道进行喷浆。抽放管路的铺设靠近抽放巷顶部,抽放口与密闭墙距离一般要大于3米,抽放口高度应大于巷道高度的2/3。

三、抽放效果与工作面的推进速度相关,离层区与推进速度相关,推进速度快,采空区上覆岩层同一层位形成的离层区与采面相距越远。这将减弱对工作面附近采空区流向的影响,也将减弱防止采空区瓦斯涌入工作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兰泽全,张国枢,王志亮等.瓦斯抽放巷对采空区“三带”分布影响的研究[J].煤矿安全.2008-11(1-4).

[2] 李文权.煤层顶板走向钻孔瓦斯抽放技术的应用[J].煤炭技术.2006.25(6):76-78.

上一篇:马来酸曲美布汀缓释片的测定 下一篇:劳保用品的使用与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