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易引发心脏疾病的药物

时间:2022-09-23 08:29:53

浅述易引发心脏疾病的药物

(浙江台州路桥区中医院浙江台州318050)【中图分类号】R749.9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132-01 在生活中有些人看上去很健康,却在麻将桌上或与亲朋好友酒桌上侃侃而谈时突然发病,骤然死去。有的在梦乡中不知不觉一命呜呼。这种意料不到的暴死,在医学上称为“猝死”。经调查表明,其中多数人因患冠心病所致。

然而,近些年来,据国内医药工作者与冠心病专科医生研究发现,用药不当也同样会遭到上述厄运。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认真关注的医药问题。

有些本来就是用于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如地高辛、西地兰(毛花苷丙)、洋地黄毒苷和毒毛旋花子苷K等洋地黄类,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药物,但如果使用过量,会诱发心律紊乱、房室传导阻滞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若未能及时发现,可因室颤而导致死亡。再则由于这类药物的治疗量与中毒量异常接近,极易引起中毒,很难掌握,故应用时要特别谨慎。羹西律(慢心律、脉律定)主要用于急、慢性室性心律失常,该药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嗜睡、震颤、头痛、眩晕、感觉异常;有时因药量过大、血药浓度过高,可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加重及传导阻滞。此时病人可感到症状比原来加重,应及时到医院作心电图检查,并请医生进一步处理。在大量应用利尿药呋塞米(速尿)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后,有些患者会发生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停搏,还可能加重洋地黄的毒性作用。奎尼丁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药物,当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超过一定量时,可出现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或诱发脑血管、冠状动脉栓塞,病人突然意识丧失,四肢抽动,且呼吸停止,经复苏抢救后才好转。利多卡因常用于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室性心律失常,若用量过大或静脉注射过快,会导致血压下降和心搏骤停,严重者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用苯妥英钠治疗心律不齐时,若过量或静脉注射过快,也可引起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甚至心跳停止。

另有一些药物在用于治疗其他疾病的同时,会对心血管系统有损害作用。例如: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及盐酸普鲁卡因等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外,用新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和多粘菌素等进行大剂量静脉滴注,还容易引起心脏停搏的并发症。氨茶碱应用过量或用于快速静脉注射,可导致窦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对呼吸窘迫症病人可引起室颤,因而伴有心律失常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应当慎用。消炎痛(吲哚美辛)因能减少心肌血流量,故可诱发心肌缺血,对于原有轻度心肌缺血者,可加重其病情,对原有心绞痛者,可导致心肌梗死,因此不能将它长期或大剂量地用于心功能不良病人。患有心肌缺血或心绞痛者,则更应慎用。氯喹原为抗疟疾药,现在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其安全性较小,容易引起中毒,一般在用药后30~45分钟内出现不良反应,有时可致心脏停搏,若不及时抢救也会造成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抗抑郁药丙米嗪、阿米替林、多塞平(多虑平)等,即使应用治疗量也有20%的病人会出现心电图异常,进而可引生各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其原因可能是使血浆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的缘故。它对于原有心脏疾患的病人,可诱发心肌梗死,应当慎重使用。对氯丙嗪同样不可忽视,因为有的病人服用后,会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突然意识丧失,血压、心音难测,濒于死亡;也有的由于服用过量,而引起深度昏迷,延髓抑制,导致死亡;另有的用药后产生肺栓塞等疾患,极易造成暴死。还有如氯丙嗪与硫酸阿托品配合不当,会引起麻痹性肠梗阻,造成间接猝死,尤其多见于有便秘的老年患者。

此外,帕吉林(优降宁)、呋喃唑酮(痢特灵)也不宜与利血平或胍乙啶合用,否则可引起大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导致血压急剧上升而发生危险。另有降血压药六羟季胺等,由于具有对神经节的阻断作用,心输出量往往减少,以致诱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因此对冠心病患者禁止使用。

为了预防药源性心血管疾病,应当严格掌握适应症,并注意用药剂量,使用方法和治疗时间。凡患有心、肝、肾疾病或器官功能不全的病人,与过去有低血压及对某些药物有过敏史者,还有年老体弱患者,在使用药物时更应当注意其药物的不良反应,小心使用提高警惕,尽可能避免因药物引发的心脏疾病。

上一篇:三维适行放疗加氩氦刀冻融术后联合CIK细胞过继... 下一篇: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