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儿童的需求,构建成长的乐园

时间:2022-09-23 07:29:50

追随儿童的需求,构建成长的乐园

摘 要: 侨谊幼儿园在易地建新园的过程中,确立了把幼儿园办成儿童“成长的乐园”的办园理念。在对本园儿童的调查中了解儿童的想法,在新园建设中,通过符合儿童审美特点、顺应儿童游戏天性、关注儿童人际互动、满足儿童自我成长四个方面满足儿童的需求,构建成长的乐园。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幼儿需求 成长乐园

讲到乐园,可能很多人都会具体指向某个游乐场,而最多的会想到迪士尼乐园。迪士尼乐园的创办者在观察儿童游戏,与儿童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得到了建造迪士尼乐园的灵感。并且迪士尼在建成的乐园中,还是不断考察孩子们玩得是否愉快,看什么样的活动更能引起孩子和游客的游玩兴趣,所以在成型的迪士尼乐园中不断增加人们感兴趣的项目,至今世界各国共有五大迪士尼乐园,而人们前往迪士尼游乐的兴趣有增无减,迪士尼成为儿童甚至成人向往的乐园。

我们可以从迪士尼乐园成功的经验中看到,要把幼儿园办成儿童心中的乐园,必须以儿童的目光观察事物,以儿童的能力评判,以儿童的角度思考,这样才能了解儿童喜欢什么,喜儿童之所喜,乐儿童所乐,才能把幼儿园办成儿童梦想的乐园。当然幼儿园不可能办成迪士尼乐园那样,但是幼儿园不同于小学,它不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以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主的我们必须关注儿童的乐。

在建园三十周年之际,我园迎来了建造新园、易地搬迁的契机,为了把幼儿园办成真正的儿童心中的乐园,儿童成长的乐园,我们不仅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做出规划,而且对本园小、中、大班的儿童进行调查。虽然不同爱好、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心理成熟度的儿童对于心中的乐园有不同的表述,对于喜欢的幼儿园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我们能够从这些调查中基本了解儿童的想法,在新园的建设和装修的过程,以及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中,根据儿童的需求,从多个方面构建儿童成长的乐园。

一、符合儿童审美特点的环境营造

每一个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的儿童,都要有一个接纳幼儿园的过程,当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地方,周围的环境将直接影响儿童的情绪状况,因此成长的乐园环境的营造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让儿童在环境中安定情绪,符合儿童的审美,让儿童从心底喜欢上幼儿园。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儿童对于色彩有自己的喜好,有儿童表示喜欢墙面上彩虹一样的颜色或五颜六色,而年龄越小的儿童更多地表明喜欢红色或其他暖色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李文馥,对于4~6岁儿童颜色爱好特点进行了研究,从研究表明幼儿偏爱的颜色主要是鲜艳的红色调和明度大的黄色与黄绿色。这些颜色的物理属性是光谱上可见光波长的长端(红橙)与亮度最大的色彩(黄与黄绿)。黄色和黄绿色光是人视觉最敏感的光,最容易被儿童直觉感受。红、橙光波处于光谱波长的最长端,波动性大,传播速度也最大,色彩表现性最强,是人的视觉选择性最突出的彩色。可见,红橙色调、黄与黄绿色调是最容易显示客体能动性的物体属性,从而对儿童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严格说来,一切视觉表象都来自于色彩和亮度,而对于幼儿来说,物体的视觉特征占有主导地位,所以色彩对他们有强烈的感染力。幼儿对周围世界的信息具有能动地寻求解释和积极地进行探索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很容易被色彩吸引,尤其是对感染力强的色彩更具有浓厚的兴趣。颜色爱好是心理颜色的情感表现,是一种美的体验。幼儿对颜色的特殊爱好作为他们自身探求了解大千世界的能动性与物体的能动表现性之间相互作用的媒介,在幼儿认知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了解幼儿颜色爱好的一般性特征在理论上、在教育实际中都是有意义的。

我们发现儿童不仅对色彩有需求,对于图案、建筑其他环境也有独特的想法和喜好。很多儿童表示喜欢幼儿园建筑有尖尖的屋顶,或者活动区有彩色的小屋;喜欢幼儿园有喜洋洋、米老鼠等卡通形象;喜欢幼儿园有花、蝴蝶、蜜蜂、小鸟、兔子等动物。从这些调查中我们发现,动画片、文学作品和绘本对于儿童的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活泼、可爱、善良的卡通形象最受儿童的喜爱,童话般的小场景也是儿童向往的地方,自然界的小动物能成为他们的朋友。

在新园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在活动室采用了儿童喜欢的色系,充分运用色彩对于儿童的心理影响。当儿童离开父母和家庭进入到幼儿园中会产生焦虑和不安全情绪,在小班采用粉色,给予3岁儿童温柔、甜美、温馨的感觉,以此安抚他们的情绪;在中班采用绿色,给予儿童清新、活力、快乐和无限的安全感受,协调儿童之间的人际交往;大班儿童需要逐步走向独立和学会独立思考,蓝色有助于他们创造力的培养,促使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在幼儿园的公共区域中,我们加入了大量的背景画,儿童喜欢的卡通形象和场景让儿童倍感亲切;师幼共同制作的杜鹃花花屋,让儿童感觉自己就是童话世界的小主人、小树林中的各种小鸟、池塘里的小鱼、草地上的兔子,让儿童能够自由地亲近自然。符合儿童审美和意愿的环境,是乐园的首要选择。

二、顺应儿童游戏天性的设备配置

幼儿园是正规教养机构,但又不同于小学、中学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在幼儿园,儿童的主要活动是游戏而不像学校以知识的学习为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定游戏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3l条明确规定“缔约国确认儿童有权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与娱乐活动,以及自由参加文化生活和艺术活动”。确认儿童不仅有发展权、受教育权,而且有享受游戏的权利。

柏拉图说:“生活必须作为游戏来过。”席勒曾言:“只有当人是最充分意义的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并且只有当他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荷兰学者胡伊青加(Huizinga,J.)宣称:“人是游戏者。”他们都认为游戏是人的存在方式,更是儿童的天性,众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在各自研究中表明了这一观点。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著名的小儿科医生及精神分析师东纳・温尼科特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和探索世界的桥梁,因此游戏很容易被儿童接受,不需太多指导,儿童很快就可以进入游戏过程之中。”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整个心理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为儿童构建的成长的乐园,必须迎合儿童游戏的天性。在对本园儿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儿童对于运动游戏尤为喜欢,很多儿童提出要有滑滑梯、要有攀爬的梯子、要有奔跑的场地,很多男孩子提出要大大的操场可以踢足球,打篮球。儿童对于可以自己动手操作的游戏活动非常感兴趣,他们提出要有可以坐进去开的小汽车或者自行车、要有螺丝钉和螺丝帽可以自己动手旋;对于真实情景的游戏,儿童非常向往,他们要像梦想方舟那样的活动室、有小厨房可以自己动手做做吃吃……

针对儿童的需求,我们在购置大型活动器械和小型运动器械的过程中,兼顾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让他们在各自的运动能力发展阶段找到合适的器械游戏。合理划分四片运动场地,让儿童有场地可以充分奔跑、可以踢足球、可以投篮。我们配置了真正的儿童可以操作的厨房,他们在制作小点心和品尝各种美食的过程中,知道了营养搭配,学习了各种餐桌礼仪。我们配置了儿童剧场、科发室、陶艺室等儿童专用活动室,让儿童在真正的剧场里表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操作实验,玩一玩在家里玩不到的泥巴……迎合儿童游戏天性的设施设备,让儿童可以以自己的方式主动探索,在游戏中自由、愉快、积极、主动地发展,创造儿童喜欢的有游戏的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营造儿童人际互动的和谐氛围

幼儿园是儿童的第一所正规学校,对于他们来说离开父母,长时间与老师和小伙伴在一起是一种挑战,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马斯洛在其1970年新版的《动机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七个层次的需要理论发展,即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要(safety needs),隶属与爱的需要(belongingneeds and love needs),尊重需要(esteemneeds),知的需要(need to know),美的需要(aesthetic needs),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s)等。就儿童来说,生理与安全需要的满足主要依赖于外界物质环境实现;隶属于爱的需要及尊重的需要满足,重点依赖他们与社会人际间的交往;知的需要、美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则主要依赖他们内在精神的驱动才能满足。诚然儿童是喜欢游戏的,但是我们建构的儿童成长的乐园,仅仅给予儿童满足他们游戏需求的物质环境是不够的,还必须满足儿童良好的人际交往需求。

在本园儿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他们对伙伴间的良好互动非常重视,有儿童谈道:我喜欢和小朋友一起开开心心地做游戏;我喜欢会谦让、有爱心、大方的小朋友;我喜欢和好朋友一起讲讲有趣的事情,他能耐心听我讲,也能讲给我听我不知道的事情……我们常发现,许多儿童因为想和班上最最要好的朋友多玩一会儿,会让父母晚一点到幼儿园来接,有的甚至生病了还要求去幼儿园,因为幼儿园有朋友在等他。当然保教人员与儿童的关系显得更重要,我园儿童对于老师表情语调非常关注,他们表示喜欢笑得美美的老师、喜欢说话很温柔的老师、喜欢开玩笑的老师、喜欢一起玩“超市”游戏的老师、喜欢经常摸摸我抱抱我的老师……许多儿童还表示不喜欢老师生气的样子,不喜欢老师批评其他小朋友。

基于儿童的需求,我们努力营造如家一般温馨的氛围,倡导教师的微笑教育,建立教师的行为规范,关注保教人员之间的和谐相处;重视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帮助儿童学习正确的与同伴、成人交往的方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儿童共同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在人际交往中得到心理满足。

四、满足儿童自我成长的活动体验

乐园是能够给人快乐体验的地方,那么幼儿园怎样才能够成为儿童的乐园呢?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认为乐园中的儿童在满足各类物质的需求、人际交往的需求之上,会有更深层次的需求,那就是精神驱动方面的需求。

为此,我们从对本园儿童关于“最喜欢什么活动”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活动的要求和喜好是不同的。小班儿童喜欢的活动主要是看动画片、玩娃娃家、看看小金鱼。中班的儿童喜欢跟同伴一起合作搭积木、做手工,在生活体验室自己动手做做色拉,然后品尝。大班的儿童喜欢到小剧场表演给大家看、喜欢自己在科发室活动或自己做小制作比赛、喜欢在杜鹃花节当摄影小记者,把幼儿园的杜鹃花拍下来,为客人拍美丽的照片。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年龄小的儿童满足于简单的活动要求。中班儿童开始关注同伴的合作活动,喜欢与别人互动的游戏,在共同游戏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在游戏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成果,如共同搭建的花园、立交桥,就会显得尤为满足和自豪。大班儿童喜欢的活动更加倾向于自我价值的体验,如喜欢在剧场的舞台上表演。年龄小的儿童在舞台的中央常常怯场,而大班儿童的这种需求更体现了他们需要成为像哥哥姐姐那样能干的人。我们在杜鹃花节的活动中,摄影记者成为大班儿童最喜欢的角色,他们完全像成人一样在自由的状态下,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下杜鹃花节中最美的瞬间,这种活动完成顺应了儿童作为一个人的自主意愿。

从调查和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逐步开始关注活动带来的内心体验,开始关注游戏和各类活动给自己带来的成功和成长。因此,在成长的乐园中,满足儿童自我成长的体验是必不可少的。

在搬入新园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在幼儿园听到了儿童快乐的笑声,看到了儿童好奇兴奋的眼神,感受到了儿童对幼儿园深深的喜爱。确实,只有走进儿童的心里,追随儿童的需求,才能为儿童的成长构建真正的乐园。

上一篇:卡蕾·库科 铛铛铛!佩妮! 下一篇:论中职烹饪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