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考查点例析

时间:2022-09-23 05:35:34

初中阶段对声学的研究比较浅易,只要求了解或掌握比较简单的声现象知识.但这部分知识十分贴近生活,是引导同学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好题材,在中考中经常被设计为联系实际的题目.下面从2007年各地中考题中选几例,对声现象的考查点进行总结与分析.

考查点一:声音的传播

例1宇航员在飞船舱内可以直接对话,而在飞船舱外,就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这是因为

(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山东省济宁市)

解析:声音靠介质传播,在真空中无法传播.飞船舱内有可供呼吸的气体,因此宇航员在舱内可以直接对话;而飞船舱外是太空,太空是真空,声音无法传播,所以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只能借助电子通讯设备进行对话.故选B.

考查点二:回声

例2电影院的墙壁都被装修得坑坑洼洼,俗称“燕子泥”,这样装修的目的是( ).

A.减弱回声

B.防止声音振坏墙壁

C.增大声音的频率

D.增强响度

(四川省成都市)

解析: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发生反射和被吸收现象.坚硬、光滑的物体表面对声音有明显的反射作用;柔软、粗糙、多孔的物体表面对声音有明显的吸收作用.电影院里需要减弱回声,尽量避免回声的干扰,所以把墙壁装修得坑坑洼洼.故选A.

考查点三:声音的特性

例3小王在演出前调节二胡弦的松紧度,是为了调节二胡演奏时发出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

C.音色 D.振幅

(福建省莆田市)

解析: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音色和响度.其中音调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响度取决于声源振动的幅度,并与声源的远近有关;而音色则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等有关.调节二胡弦的松紧,可以改变物体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选A.

考查点四:噪声

例4下列有关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

B.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C.在中考期间考场附近机动车禁鸣喇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在校园内植树,可以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

(山东省临沂市)

解析: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都叫噪声.减弱、控制噪声可从声源、传播过程和人耳三个环节入手.机动车禁鸣喇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而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架设屏障减弱噪声.故选C.

考查点五:声现象的探究

例5小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1)先搜集各种材料: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2)把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3)依次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钟上方重复实验步骤(2),得到表1的数据.

请你回答问题:

(1)小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____ (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明得出的数据,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应用型科学探究题,探究得出的结论,在现实生活中也具有实用价值.(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远近有关,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2)由表1中的数据可知,塑料袋的隔音性能最差,而袜子的隔音性能最好.分析可知,粗糙材料的隔音性能比平滑材料的好.

[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B.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的能量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1.C 2.A )

上一篇:有关水的中考题分类解析 下一篇:现代文阅读分析阐释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