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希文同志在志丹县教育强县验收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2-09-23 02:55:42

杨希文同志在志丹县教育强县验收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按:2012年5月15日至18日,陕西省教育强县验收组对志丹县创建教育强县工作进行了正式验收。省教育厅厅长杨希文出席验收总结会并讲话。现将杨希文同志的讲话印发各地,请认真学习,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同志们,老师们:

刚才,普选同志代表验收组,对志丹县创建教育强县工作作了全面总结,认为志丹已经达到了教育强县的标准。待省政府批准后,志丹将成为我省第20个、延安第3个教育强县,这是省政府对延安市和志丹县教育工作的最高肯定。创建教育强县,寄托着14万志丹人民的期望,凝聚了全县各界之力。成功创建教育强县,是志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延安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中的一件大事。在此,我代表省教育厅,向志丹县和延安市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志丹创建教育强县做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广大师生和干部群众致以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这是我第4次来志丹,每次来都能看到新变化。志丹县2007年通过“双高普九”后,凭着红都人的执着,趁势而上,2008年启动创强工作,奋战4年,实现了新跨越。这首先得益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和行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教育工作纳入了目标责任考评体系,形成了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几大班子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教育系统真抓实干、督导队伍尽职尽责、全县上下强力推进的工作局面。创强以来,志丹县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投入达8.46亿元,其中县本级投入7.5亿元,投入力度很大,教育园区建设标准堪称一流。普选同志在验收报告里,总结了志丹教育的5个亮点,这对全省各地具有示范引领意义。刚才,赵璟副市长、刘志生副县长就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要求,讲得很好。借此机会,我就县域教育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要把县域教育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内涵发展上来

刚刚闭幕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的宏伟目标,并且赋予了“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的强省新内涵。强省必强教,强省先强教。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就是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让人民满意,首先要“有学上”,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我省各级各类学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有所教的目标基本实现。当前,我省教育事业的主要矛盾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供求矛盾,破解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也就是要解决“上好学”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学有优教,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创建教育强县,是在实现“双高双普”的基础上,开展的促进县域教育特色发展、竞相发展、优质发展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而推动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双高双普”具有普及性,是达标性要求,所有县都必须通过;而教育强县则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目标,是县域教育发展的标杆。教育强县应当体现我省县域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承载教育改革的最新理念,践行教育工作的最新要求。教育强县要率先推进教育内涵发展,遵循教育规律,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为保证,以管理创新为动力,合理配置并不断优化教育资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育在富民强县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作用。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内涵发展的核心。内涵发展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落实到一个县,就是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落实到学校,就是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要面向全面,正确处理好分数与素质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面向终身,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动力。

推进教育内涵发展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与合力。近年来,志丹县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推广,为内涵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今后,要持之以恒地抓好这项工作。对党委政府来说,要科学谋划教育工作,进一步落实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培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广大家长来说,应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克服重养轻教、重物质轻精神、重学校轻家庭的做法,用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作出表率。

二、要找准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的几个着力点

内涵发展是个大命题,究竟应当在哪些方面下功夫,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第一,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省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在硬件上的差距越来越小,许多农村中小学的条件比城市还要好。但城市与乡村之间、平原与山区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在教育理念、管理水平、师资力量、生源质量、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可以说,目前义务教育的不均衡主要是内涵层面的不均衡。改变这种状况,要做好3件事。

一是争创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去年7月,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今年省教育厅也将与各市(区)签署备忘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年初,教育部已经启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的评估与认定工作,我们要认真贯彻国家教育督导团下发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组织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推进标准化建设工程。5年前,我省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两基”目标,今后,我们也要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均衡发展的目标。

二是解决择校热问题。群众之所以择校,主要是因为不同学校之间办学质量的差距。解决择校热,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合理流转,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志丹县通过建立高标准的教育园区来缓解这一问题,积累了不少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上一篇:杨希文等省教育厅领导“六一”到各地看望慰问... 下一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